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雨霖铃》PPT课件
第二单元苏东坡在玉堂署任职时,有个幕客擅长歌咏,于是问:“我的词跟柳永比怎么样?”幕客回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是关西的大汉,(用)铜的琵琶,铁的绰板,歌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完放声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来。从幕客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苏东坡词豪放遒劲,而柳永词缠绵婉约。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领略他的婉约词风。回忆你所知道的送别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有《乐章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知人论世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录》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学习目标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缠绵哀怨伤感低沉初步感知把握情感整体感知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创作背景作者在填这首词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一位红颜知己的离情别绪。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整体感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整体感知问题: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朗读该词研读课文思考1、通读全词,筛选可以概括词作思想内容的关键句。2、上下阕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离别环境首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寒蝉、长亭、骤雨渲染悲凉气氛表达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眼,竟无语凝噎。离别情态思考:此情此境下为何相对无语?借景抒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出了愁绪的此去行程三种景物与词人愁绪有何联系?绵长浓重无边无际(想)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2.选取最能触动离愁的三个典型意象:杨柳、风、月。惆怅晓莺残月——韦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原为西南风长逝人君还——曹植名句欣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运用意象组合展现一幅意境和谐的凄美画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贺铸马致远离别环境离别场面此去行程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离别难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无绪催发泪眼无语凄切悲凉难分难舍惆怅伤感融情入景(实)(虚)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今宵经年杨柳晓风残月好景虚设风情难言酒醒伤情惨不成欢过渡伤离别清秋节因情造景情景交融根据问题,自行研读: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2.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感情。3.划出写景的句子,领会艺术效果。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上片下片实写虚写感情基调:凄凉哀婉勾勒环境渲染气氛别后去向别后情景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事情态点旨别后生活写景的句子: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必得离别,逼出“兰州催发”——哀景写哀情——孤寂、痛苦酒杨柳晓风残月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1)离别的时令—————(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3)离别的天气—————(4)离别的去向—————(5)离别的心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归纳要点(用原词回答)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醒愁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寓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象征《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别时寒蝉、长亭晚、骤雨歇景语情语无绪、留恋无语凝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虚设千种风情枉然渲染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景色暗淡,衬托离别时黯然的心情,且更添前途茫茫的愁绪;清冷、惆怅离别难(实写)(虚写)思念苦伤离别别后小结:课文小结艺术特色:柳词之美,美在有人,有物,有景,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写作特点一:写作特点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合作探究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雨霖铃酒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感慨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惜别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孤独时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念时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时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醒愁来雨霖铃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而知词人的心情。酒醒愁来雨霖铃2020/12/2843课堂小结“一景一物传心声,一字一句总关情”。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课外延伸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江南柳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课时作业1.理解性默写。(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4)《雨霖铃》下片中,,这三句写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5)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古诗词中,一轮圆月能透尽人心思。如柳永《雨霖铃》中“?,”更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雨霖铃》是如何体现虚实之美的?寒蝉、长亭、暮雨、兰舟,是词人的眼前景、是实景;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景,是虚景。实景与虚景的结合,表现了词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离别后的担忧相思。3.借鉴《雨霖铃》中虚实结合、缘情设景的手法,为词人(柳永)和恋人设想一个由期盼到相聚的场面,然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描写这一场景。200字左右。答案示例:孤独的客船,已经装满我三年的思念;明朝,我就要返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汴京,去和她相见。想当年,长亭送别的景象,又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清秋暮雨,衰草寒蝉,四目相对,泪痕阑干。是船夫一声声的催促割断了遥送的视线。是江天暮雨。拉长了叮嘱。掩埋了嗔怨。今夜无眠。无眠的还有远方的明月。在明月下,花香袭鼻,清风拂帘。她一定也夜不成眠,眉儿频画,窗儿频眺,碎步辗转。盼晓星早早出现,望层层叠叠的远山,哪一个明白,此时的我,正归心似箭。1、背诵这首词(课堂完成);2、根据后面的文字画面,试写一个送别场景,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布置作业《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男女主人公此时分别的情景.3、课后思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分析鉴赏短文。(2、3任选一题完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来自水面的视觉迷茫暮霭
本文标题:《雨霖铃》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6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