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8版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世界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矛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节实践与认识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实践与认识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1)实践活动主体: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和方法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的结构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主体主体是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三方面的特征,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上图:关于主体认知模式的思考这是什么?不同人的不同解答体现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第二,中介中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媒介,标志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能力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方式,包括工具系统和操作工具的方法系统。哲学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其他方法方法系统工具系统第三,客体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制约性,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第四,目的目的是主客体之间发生关系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子系统实践类型价值创造实践领域自然界物质生产实践物质文明人类社会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政治文明人的思维科学文化创造实践精神文明(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主体中介客体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主体客体化过程客体主体化过程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客体主体(中介)审美关系(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的目的和方案;第二,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行动;第三,通过反馈调节实践活动。飞机模型飞机制造飞机升空失事改进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的需要可能产生正误(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需要认识游牧和农耕了解气候天文学丈量土地和商品交易精确计算数学建筑、工业和战争合理用力力学政治统治管理民众政治学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人眼观察:微尘级光学显微镜:细胞级电子显微镜:原子以下级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思考:认识来自于天赋观念、感性经验、外部世界、书本还是实践?李时珍《本草纲目》邓小平《邓小平文选》“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很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看规律是否可被实践结果复制出来,看是否实践结果大量重复出现,看是否在实践结果中遇到反例。克隆技术与克隆试验延伸理解:“作品”与“人品”的关系“人品”作为“作品”的表现即言行一致苏格拉底斯宾诺莎张载“人品”对“作品”的偏离或矛盾孔子海德格尔叔本华子见南子老妇死,重负释庄严伟大的破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一个哲学家不该用知识来做买卖3、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改革开放论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物感觉和思维感觉和思维物(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亚理士多德的“蜡块说”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界约翰·洛克的“白板说”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感性灵魂的一种机能,它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不是质料,正如蜡块一样,当刻有图纹的金属作用于它的时候,它接受的是印纹而不是金属本身。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灵魂有认识的能力,但自身不会产生知识,感觉和思维都是在外部对象作用下发生的。蜡块说的意义在于它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界。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论证他的理念论而提出的一种认识学说。柏拉图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为什么人能够通过回忆来获得知识呢?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灵魂中原本已经具有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在人出生以后,通过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认识,并加以启发,人们便回忆起和这些具体事物相类似的知识。正如看到一个人的肖像或他用过的物品时就能够回忆起这个人一样,人通过美的花、美的人等具体的荚的事物,便回忆起绝对的完全的美的理念。柏拉图在对话《美诺篇》中以一个童奴为例,说这个童奴虽然从来没有学过几何学和数学,但通过诘难和启发,却能解答几何学的难题,由此证明:这些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是需要通过辩驳和诘难才能回忆起来。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反对当时盛行于欧洲哲学界的天赋观念论。他认为,天赋观念不仅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假设。天赋观念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认为一些观念和原则是全人类普遍同意的,洛克批评说,即使足以证明一些观念和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它们很可能缘于其他的途径,更何况根本没有什么全人类普遍同意的与生俱来的观念和原则。天赋观念论用以作为根据的上帝观念并非人人都有,也并非是天赋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学习中,在神学蒙昧教育中才获得的。洛克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他说:“人的心灵天生就好比一块白板(tahularasa)——不是白颜色的板,而是空白的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一样,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印象。”“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洛克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是“内部感官”,是心灵反思内部活动而获得的观念。洛克还将物体的一切性质分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前者指物体的大小、广延、可动等;后者指由第一性的质所派生的、使他物发生变化的能力以及在我们感官上产生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和冷热、硬软等感觉的能力。他认为,物体的第一性的质是客观的,是“实在的性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二性的质是物体在人心中造成的不同于第一性的质的性质,是凭借物体的第一性的质的能力在人的心灵中引起的观念,它在物体中并不存在“原型”。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表明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但把反省也视为知识的一个来源,则表明了其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不彻底性。洛克的“白板”说奠定了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成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源泉。洛克的哲学思想对贝克莱的经验唯心主义、休谟的不可知论经验主义以及康德的“批判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17世纪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典范,要求一切科学知识都要做到像数学那样确切可靠。他从新兴的科学中借来机械方法,对人类的知识进行分析,指出一切知识都是由观念构成的,这些观念一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感官从外界得来的,带着个别性和偶然性,而且常常会欺骗人们,因此单凭感性经验不能形成无可怀疑的科学知识。第二类是人们由理性直观得到的,如数学的、形而上学的公理,一看就知道,清楚明白,无可怀疑,这类观念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第三类是人们凭空虚构的,如飞马、金山之类,没有客观有效性,当然不能成为科学。笛卡儿认为,第二类观念是普遍必然的,不可能来自个别的、偶然的感性经验,只能是理性自身固有的“天赋现念”。所以,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来自于人的天赋观念,只有人类先天就具有的这些天赋观念才是知识的源泉。休谟的“怀疑论”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温和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者。休谟从经验论出发,提出了以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理论。他写到:“如果我们是哲学家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一切持怀疑态度。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在认识论上,休谟怀疑感觉的来源。他把经验的对象称为知觉,它分为印象与念两大类,其中印象又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观念来源于印象,反省印象来源于感觉印象,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印象。至于感觉印象的来源,休谟认为是一个不能回答的问题。休谟声称:“至于由感觉所发生的那些印象,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那些印象是直接由对象发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得来的。”休谟认为他的怀疑论不同于皮罗的“极端怀疑论”,而是一种“温和怀疑论”,即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只是追求确定知识的手段。他的怀疑仅限于思辨领域,在实践中仍然相信健全的常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反映论:是指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荀子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庄子康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认识和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具有摹写性与创造性(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主体认识的对象(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能动性体现分析和选择运用和组合建构和虚拟摹写性创造性性状和关系本质和规律水稻基因图发表与超级杂交水稻(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以实践为基础形成了主客体的认识和实践关系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第一次飞跃再实践第二次飞跃再认识认识再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实践(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直接性——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红花!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知觉是对
本文标题:2018版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9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