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什么叫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演化有什么特点?自然带:是指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个特点:(1)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带。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要特征之一。(2)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第三纪森林在大陆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下发生了分化,当北极和西伯利亚分布着落叶林的时候,在西欧和乌克兰还生长着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此外,在东西方向上,落叶林(土尔盖林)比较接近西伯利亚地区,常绿林(波尔塔瓦林)比较接近于大西洋。这些都属于分带现象。落叶林的扩展标志着亚欧大陆的森林景观向现代面貌的转变。在第三纪后半期从土尔盖林分化出的针叶林亚带,形成了亚欧大陆森林带的北方亚带。2.全球陆地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各有什么主要特点?自然带是指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热带雨林带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特点: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渡滋润。植被土壤: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土壤为热带砖红壤。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特点:本带气候属于爱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植被:稀树草原,季相变化明显,禾本科植物构成,乔木具储水的旱生构造;土壤:红棕色土热带荒漠带分布: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新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植被:稀疏旱生灌木,少量草本植物,及雨后矮生植物土壤:荒漠土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分布: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表现在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表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特点: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的降水量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个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本带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荒漠草原植被,旱生灌木,禾本科植物土壤:半荒漠的淡棕色土亚热带森林带(分东岸、西岸)东岸:分布:北半球,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北美东南部,南半球,南美东南部,澳州东南部,非洲东南部特点:东岸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植物种类丰富土壤:亚热带红、黄壤西岸分布:北半球,地海地区,加利福尼亚沿岸,南半球,澳洲,西南部,非,西南部,南美西岸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土壤:褐色土温带荒漠带分布:亚欧大陆内部,北美西部山间高原,南美南部东侧;特点: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植被:贫乏,稀疏草木植物,小灌木等,根系发达,无叶或肉质叶土壤:荒漠土,棕钙土,栗钙土温带草原带分布:北半球表现十分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特点:草原带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物: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黑钙土个暗栗钙土植温带阔叶林带–夏绿林分布: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植被:树种较单纯,树冠整齐,季相明显。土壤: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自然带。特点: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植被:针叶林土壤:森林灰化土苔原带分布: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特点: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植被:苔藓,地衣占优势的无林苔原带土壤:冰沼土冰原带分布:几乎占了整个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分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特点:全年节被冰雪覆盖植被:几乎没有,地衣,藻类动如何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三方面内容:1.内在联系性地理环境中某一因素必然影响另一因素,各种因素彼此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2.空间组合性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按一定的规律展布,如纬向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等2.动态演变性地理环境外部能量和物质的输入是变化的,内部各组成要素随时间变化也会发生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以下方面:1.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2.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3.垂直地带性差异也有称为高度地带性的差异,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就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差异。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山地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四.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如何理解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人们岛屿地理环境各种分异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理解这些现象,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并进一步加以运用,深化对地理环境的理解,是地理学的一项主要的理论任务。地带性规律:也是指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地带分异因素—太阳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现东西向带状,致使深受影响的温度、降水、蒸发、气候、风化、成土的过程和植被等呈现带状分布的结果。纬度地带性规律一方面表现为延续所有大陆的世界性地带,如苔原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等,这是全球性地带;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带段性,它不是延续所有大陆,而是在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使纬度发生变型,形成一些地方性地带。非地带性规律: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经向地带性和区域性。其中经向地带性经常表现出由海洋向内陆变异的规律性。经向地带性的形成取决于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结构和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的相互作用。而区域性分异则取决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的地貌特征和由此产生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差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是在地形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制约下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山地地形是垂直地带性形成的根本前提,而山地气候条件随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则是垂直地带性形成的直接原因。垂直地带性既受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也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但不同于二者,属于基本分异因素作用下的派生规律。五.各种不同的地狱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亦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是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还是非纬向地带性占主导,这主要决定于该地理环境的具体条件和发展历史。气候在形成纬向地带性中起主导作用。在形成非纬向地带性结构中,地质构造、海陆分布、地表形态、洋流等等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具有特定空间、规模、轮廓的地表结构(如山地高原地形)对破坏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形成非纬向地带性结构,起着主导作用。各大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形成,主要是该洲地表结构与其他地理要素(主要是气候)间矛盾的对立统一。
本文标题:自然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