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邱勇用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塑造未来
用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塑造未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演讲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俄罗斯,第一次来到圣彼得堡。昨天是俄罗斯文学家、诗人普希金诞辰220周年纪念日。普希金在他的诗中这样描写圣彼得堡:“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外衣,高大的桥梁横跨过水波,河心的小岛遮遮掩掩,遮进了一片浓绿的花园。”今天能亲身感受圣彼得堡的风光并访问举世闻名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我感到特别高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古朴而又典雅的建筑提醒我,这里曾是文学大师屠格涅夫学习生活过的地方,是巴甫洛夫等科学巨匠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普京总统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我本人是学化学的,我知道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曾在这里任教多年,并在这里发明了元素周期表。创造新物质离不开化学反应,如果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产生某种化学反应。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我们两所伟大的学校之间也能够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我期待这种化学反应的产生。昨天,普京总统见证了他的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授予习近平主席名誉博士学位。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也见证了他的母校清华大学为普京总统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两国元首分别见证自己的母校授予对方名誉博士学位,充分彰显了两国元首之间的深厚友谊,标志着两国之间的协作互信走向新的高度。我相信,对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清华大学而言,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我们都刚经历了各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历史性时刻是历史长河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闪光瞬间。千百年春去秋来,时光如水川流不息。中国先贤孔子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承载了精彩的过往,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化。我们庆幸,我们能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见证这样的历史性时刻。那些历史上的闪光瞬间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中俄两个伟大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瑰丽的文化,这既是我们两国的珍宝,也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大国,俄罗斯联邦跨越欧亚两大洲,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为丰富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深沉厚重的文学艺术,气韵生动的绘画作品,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共同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俄罗斯文化展现的超强的凝聚力、非凡的民族精神和坚忍的意志品质,是俄罗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同样对人类文明有着伟大贡献。意蕴丰富的语言文字、浩淼如海的文化典籍、匠心独具的艺术作品、完备深刻的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广阔图景,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是世界文化图谱中的重要篇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质。习近平主席指出,“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来处,也是一个民族前行的力量源泉,不会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包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友、文化大师利哈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文化瑰宝是一种特殊品种的珍宝。它不会成为我们前行的负担,反倒使我们的步伐更加轻快。”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从文化中获得智慧。悠久的历史使我们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优秀的文化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品格,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当下,更将指引我们未来前行的方向。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延续性的机构,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国教育改革家克拉克·克尔在1994年出版的《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一书中讲到,西方世界在1520年之前建立的、仍旧以可辨认的形式存在、有着类似的功能和未中断历史的75个公共机构中,大学占了61个。这充分说明大学具有坚韧恒久的生命力。大学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并在文化坚守中获得了浑厚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量,从而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大学要主动吸收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引领未来,推动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大学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建设,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大学的文化需要有厚重的历史作基础,需要有历史的积淀来铸就。缺乏文化底蕴的大学无以为卓越。一代一代求知的心灵汇聚在大学校园,传承经典、探索新知,共同塑造了大学珍贵的文化传统。1914年11月5日,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他以中国古代典籍《周易》里面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如大地之广博容载万物。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清华大学还拥有“行胜于言”的校风,它体现了清华人不多言、重力行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成为清华人共同遵循的准则。好大学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所大学正是凭其独特的文化而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大学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年轻人。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拥有怎样的未来,取决于今天我们培养怎样的青年,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就是在塑造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对于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学在被赋予越来越多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大学越是要坚守育人初心,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把最多的精力、最多的资源投入到育人上,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决心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而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汇聚在校园,他们用热切的眼神期待获取知识、获得人生指引。学者们所创造的高深学问,因一代一代学生的努力而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英国教育家赫胥黎说过,“世界的未来掌握在那些对于自然的解释能够比他们的前辈更进一步的人手里。大学最重要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这些人、爱护这些人,并培养他们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自己事业的能力”。据我所知,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在我看来,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培养出一流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决定了一所大学的高度。如何培养人材?要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理念指引,更需要实践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注重人的全面成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清华大学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在育人过程中,价值引导是第一位的,是育人的根本。知识和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公平、正义,是关爱他人、社会、自然等价值取向以及勇气、毅力、自信和团队精神等人格品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品性的养成,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大地发挥效用。自主选择是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也是多样成长的基础。为了克服培养体系过于刚性、给学生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清华大学缩减了完成学业要求的总学分,在培养方案中允许有更多的选修课程,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我们努力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辅修学位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学习自主权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所长、施展才能,有助于学生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希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审视自身的过程中提升个人修养,在观察分析社会乃至世界的过程中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朝气和活力是青春的标志,青年时代是人生创新潜能最丰沛的阶段。大学要鼓励呵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为学生追求高远的学术志趣和人生理想创造条件。推动学科交叉是获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近年来,清华大学先后成立了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学科交叉机构,组织不同院系的老师在特定的领域进行合作,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2015年6月,清华大学倡议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成为联盟主席单位。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善于创新、勇于创业。清华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目前,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累计有1300余支团队注册,每年近4万人次参与各项活动。2018年,清华大学六位本科生组成的超算团队包揽了年度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冠军,继2015年后又一次实现了“大满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一所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实施了学校历史上首个全球战略,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我们希望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合作,也希望学生心怀人类福祉、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命题。近年来,清华大学先后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全球创新学院,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立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成立清华大学拉美中心,为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一起交流学习搭建广阔的平台。2016年3月,清华发起成立亚洲大学联盟,旨在促进亚洲大学间的全面合作和深入交流,推动亚洲高等教育的崛起。联盟创始会员为15所亚洲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大学,清华大学是联盟主席单位。联盟每年发布《亚洲大学高等教育展望》年度报告,已组织一系列青年论坛、青年创新工作坊、文化浸润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2019年1月23日,清华大学与其他7所世界著名大学在瑞士达沃斯倡议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在刚过去的5月底,清华大学和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巴西8个国家的11所大学正式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努力发挥大学在知识、理念、文化、科学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人类的共同挑战方面展现大学的担当。清华大学被推选为首届主席学校。2018年,清华师生出国交流访问1万6千多人次,超过50%的本科生、超过80%的博士生在学期间有出国学习经历。截至2018年底,清华与世界各地知名院校合作开设了46个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与50个国家的28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目前有来自全球128个国家的37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学习。来自俄罗斯的罗维卫(DavidKolosov)同学2016年9月开始在清华人文学院中文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他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多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等活动。他这样评价在清华的学习经历:“学校国际化程度很高”“周围人不会把我当成国际学生,大家都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我们一起讨论,一起组织分享会、读书会,是一个特别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将努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能在清华找到家的感觉。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决定着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好学校一定把育人看得最重,好老师一定把教书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清华大学通过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引进人才标准,努力激励青年教师成长,推动高水平教师上讲台,进一步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权力、激励教师潜心学术研究、专心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目前,清华有80%左右的长聘正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任何技术都不能替代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清华推出“开放交流时间”制度,所有教师每周面向全校学生公布自由开放交流时间。缩短师生距离才能构筑有温度的教育。清华有一位94岁高龄但仍在讲台授课的教师,他叫张礼。今年也是张礼教授从教第72年,他还在为物理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讲授《量子力学前沿选题》。1953年,张礼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做研究生,师从国际知名多电子原子理论创始人之一福克(VladimirFock)院士。1957年,张
本文标题:邱勇用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塑造未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4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