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一、重点词语解释:1、天时:指天然的时运,自然形成的时运、机会;一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2、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3、人和:众人的团结一致。4、城:内城。5、郭:外城。6、环:围。7、夫:句首发语词,表示将要发表议论。8、城:城墙。9、池:护城河。10、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11、坚利:指装备精良。坚:坚固。利:锋利,锐利。12、委:放弃。13、去:离开。14、域:名词作动词,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5、固:巩固。16、威:威慑。17:道:仁政。18、至:极点。19、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20、畔:同“叛”,背叛。21、顺:归顺,服从。22、以:凭借。23、故:所以。24、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二、全文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众人的团结一致。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比如一座小城)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有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了,可是却不能够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然时运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军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理的优势比不上众人团结一致啊。5、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人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人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三、理解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用《孟子两章》中两句话填写)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四、内容分析: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论证思路)(论证过程)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5、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革命队伍不断扩大,正是因为他的指导思想深得民心,得人和。所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取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成就事业。6、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①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②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作到取信于民。五、古今异义词。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是(古义: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五、通假字。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六、虚词以①凭以天下之所顺②用来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代词他亲戚畔之。②助词的三里之城。③动词到寡助之至而:①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洌②表顺接夫环而攻之。③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从舜发于畎亩之中②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由于而死于安乐也七、一词多义:国:⑴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⑵国家国恒亡。利:⑴有利地利不如人和⑵锐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八、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震慑。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八、相关成语:得道多助九、关于本文的对联。①有道百姓不弃无德万民皆责②得道得民得天下失义失心失苍生③得地不如得利取利那比取民④暴君穷黩武仁者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之称。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一、重点词语解释:1、天时:。2、地利:。3、人和:。4、城:。5、郭:。6、环:。7、夫:。8、城:。9、池:。10、兵革:。兵,。11、坚利:。利:。12、委:。13、去:。14、域:。15、固:。16、威:。17:道:。18、至:。19、亲戚:。20、畔:。21、顺:。22、以:。23、故:。24、君子:。二、全文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成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理解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用《孟子两章》中两句话填写)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7、“战必胜”的条件是:“”。四、内容分析: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论证思路)(论证过程)5、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6、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本文标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汇总(打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6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