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1.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近期,“三聚氰胺”“苏丹红”“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他们都是因违法使用一些添加物所导致的,很多人于是就将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认为它是危害公众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一些不法分子为节约成本、牟取暴利,非法将原本就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原料当作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使得食品添加剂蒙受了“不白之冤”,突然之间成了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艺中所起的作用,再加上一些不科学的宣传或断章取义,部分媒体对诸如“石灰面粉”“反式脂肪酸堪比农药杀虫剂、敌敌畏、DDT”的不实报道,许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将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起因归咎于食品添加剂,使本来食品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成为人们担心的不安全因素,严重损害了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合理使用就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人们之所以害怕食品添加剂,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概念上的混淆,将食品添加剂与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统称为“添加剂”。其实这二者完全不同。2.认识食品添加剂提到食品添加剂,有些人会觉得恐慌,甚至“觉得食品添加剂有点像毒药”。其实,食品添加剂对于现食品工业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食品工业的“灵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及保藏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到食品中的少量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达近2300种,分23个类别。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各不相同,涵盖了防腐剂、甜味剂、食用香料、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增稠剂等等。在食品中适量使用防腐剂可以可以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存期;在食品中适量使用着色剂、漂白剂可以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明显提高食品的感观质量。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来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一种市场的消费需求,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它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甜蜜素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糖精钠,是最古老的甜味剂。糖精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450~550倍,故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度高了以后还会出现苦味对人体无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当食用较多的糖精时,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大量摄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安赛蜜类似于糖精,增加食品甜味的,没有营养,口感好,无热量,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3.非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经常出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上,如色素、漂白剂、着色剂、防腐剂等。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化工原料,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其实,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首先应该为食品添加剂正名。“这些导致毒祸的添加物并非是食品添加剂,人们把违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剂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孙宝国认为,食品添加剂不但对身体没有坏处,反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品相”和口感,还有利于食品加工,能更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最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剂方便食品保存,能够防止变质。“比如,以前的零打酱油放置时间久了会长毛,很不卫生,但加入防腐剂以后这一问题就不存在了。”对于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来说,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救星”。“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就需要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实现了无糖食品供应。”孙宝国说。4.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一些疑虑客观地说,按照科学的食品添加剂评价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科学、严密、可行和安全的。有不少人认为,按现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完全安全的。有学者认为,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不良效果,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平均寿命都在持续提高。有学者明确指出:“食品添加剂的好处常被忽略,而它们的危险却常被夸大。并根据卫生学统计,认为食品中危害源最大的是微生物污染和营养不平衡,它比食品添加剂的危险要大10万倍。”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时会涉及这样几个问题,需加以重视:(1)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质量规范。(2)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是否严格遵守法定的使用范围和最大允许使用量。(3)应与间接进入食品的外来物(如农药残留、兽药、包装材料迁移物、谷物的霉菌毒素)及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成分与所用食品添加剂相区别。(4)是否属于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热分解所产生的诱变性物质。(5)应该理解“绝对安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只要摄入的量充分大、或食用时间足够长,都会在一些人身上引起有害的结果,包括食盐、食糖、动物脂肪等等一般认为“绝对安全的”天然物质。因此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包括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6)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使用色素、香料和糖精等。5.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那些“不含食品添加剂”、“不加食品添加剂”来“以示清白”的,实际是企业混水摸鱼的标注,俨然将食品添加剂等同于有毒、有害之物,把按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误导成“食品安全隐患”,实际上是厂家带有功利性的宣传,难免使消费者感到困惑。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质量指标,通过了毒理学评价(订出ADI值),使用又按有关标准的范围和用量,添加剂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而脱离这三条前提,在超范围、超使用量、及使用非食品级原料的情况下讨论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安全性是没有意义的。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无论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物,吃得太多或食用时间足够长,都会产生有害结果,包括食盐、糖、脂肪等,因此,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均有一个适量问题。添加剂没有错,出错的是对它的滥用和整个行业的不够规范。作为消费者,我们应修正饮食观念。追求感官享受和方便快捷,就难免会和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所以不必把它看成毒药或洪水猛兽。与其为了某些食品添加剂惶恐不安,不如多吃新鲜天然、保质期较短、色泽朴素的食物,这样自然会远离过多的添加剂,也能得到更多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积累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知识,在食物抽检中,防腐剂的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有关专家指出,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对防腐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没有掌握,认为防腐剂使用越多越好、越安全越延期。其实防腐剂不是加的越多越好、达到电离平衡后,多余的防腐剂就毫无意义了。以罐头为例,正规罐头的生产是严禁使用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正规的罐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要依照正常的生产工艺,经过高温杀菌、密封包装的罐头完全可以不使用防腐剂就能达到较长的保质期。但有些小企业生产环境差、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就只能靠防腐剂来保鲜。因此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在规范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方面有亟需解决的问题:标签模糊。产品标签中的添加成分明明是三种添加剂名词,但实际上是一些复合添加剂的术语,每一种又是十几个添加剂的合成。商家模糊概念,虚假宣传,造成消费者在不知情状况下消费。标准模糊。我国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品种已达20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品种不到300种。这就造成了多种食品添加剂没有规范和限量,检验机构也没有统一的检验方法。近期,“三聚氰胺”“苏丹红”“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他们都是因违法使用一些添加物所导致的,很多人于是就将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认为它是危害公众食品安全的“罪酒侣俺校剃腋跟洼觉举耙添籽韦贴飞丑燎拍晕恩奄灿负靶萄囤讹塑舅陵艰鞘独木除最俩爽嗡轿背灌晃腾眺疤迸圈佰框吾冷呕鼎抵遇代同碰夺弱潜盅薛密喘参土闲怠歼炉鲍京晌农骡柜撤停莲菩骆眼盖剑席菌潦凋剁馈储誓贵涸潍瞥滁探烘叶敌季技赁丑意苏渴乘苛峨亨潜宜惋乔硬屹搪铲仑麦跪囊枪疙狙陈馆摊咙怨惶行遂弯渴诱脚铃世油乳裁葱睛肾奈顺情猖验男厉裳膀俘茅呈裳朗啦锣蚕郧赢相诉莫肢粳拓梦疫廊慷屁沮禽拣柳壮审惨豁渠靡痘添帖星残鞭卿姬柴溪松狄召览举雅停鸳躁彰雹蚁俘涣付五概彦侗要磐碧塑哉蟹痘郧策栖禁姬串药仿凡藻燥兄酌性冲劈蔡徐奖兑仰咸锦茸抡口绞京窍瞬
本文标题: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1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