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说课稿
1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说课稿惠东县多祝增光中学张伟财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惠东多祝增光中学的七年级老师张伟财,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的《4.1.2点、线、面、体》。本次说课内容主要从如下九个方面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分析,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反思,八、板书设计,九、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4.1.2点、线、面、体》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第一节中一小节,本节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今后的几何知识而认真的阐述了点、线、面、体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几何图形。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本节的内容的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四、学情分析本班共35名学生,其中活泼好动、内敛羞涩均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快乐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前面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通过展示各种数学模型,能够让学生直观的去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导学案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的主要意图都是能够让学生在互相合作、探究讨论的学习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助探究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本节课一共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一共分为5个环节:1、自主学习解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小组合作讨论抓住本节课重点;3、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节课难点;4、练习巩固及点评;5、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2六、教学过程设计1、学始于疑(1)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图形。设计意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突破的疑惑点,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讨论,并解决问题。2、师生互动教师展示长方体教学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2)面与面相交成了几条线?(3)线与线相交成了几个点?学生观察后,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如有错误给予纠正,正确给予表扬。知识小结: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教学模型,让学生直观的去观察事物,加深学生对常见几何体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Ⅰ)(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还学过哪些几何体?(2)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3)围成长方体和圆柱体的面有什么区别?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有什么区别?向学生展示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小组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每个小组由小组长推荐一人举手,教师请学生站立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知识小结: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线的分类:直线和曲线。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感受团队合作的作用。小组长的推荐人可以优先选择基础较差或者平时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为班级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Ⅱ)问题1:展示缝纫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自己衣服的线头,所有线头连成了什么形状?答:直线或者曲线(学生回答,如单回答不完全,教师加以引导)结论:点动成线。问题2:如何用短绳或者圆珠笔画圆?这个圆是平面还是曲面?曲面能画出来么?巡视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引学生动手操作。结论:线动成面。问题3:用直尺转动一圈,又能得到什么几何体呢?答:圆柱。(巡视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引学生动手操作)结论:面动成体。设计意图:1、通过展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缝纫机,能够让学生更易理解“点动成线”,在理解了“点动成线”知识点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短绳或圆珠笔和直尺分别画圆或曲面和圆柱。32、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能加深知对点的印象,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Ⅲ)问题4:下列都是什么几何图形?并找出都是由哪些基础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答:圆柱圆锥球体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多媒体展示圆柱(标有虚线,可以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圆柱是由长方形旋转得到),引导学生如何寻找圆柱的基础平面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对圆柱的的认识,引导学生圆锥和圆柱均是由各自的基本图形绕某一边旋转得到,并利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旋转加以巩固。为此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6、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Ⅳ)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20页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答: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知识点或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7、课堂练习巩固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1)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1、2题。(口头回答第一题,让学生多媒体展示第二题的答案)(2)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它是由______个面围成的,这些面都是______,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都有_______条棱。(3)点动成____,线动成___,面动成____。(4)面与面相交成_____,线与线相交成_____。第二部分:知识能力提高(1)指出右边几何体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有多少条?线与线相交形成的点各有多少个?(2)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经过A,B1和C三点的平面将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后剩下一个新的多面体。①这个多面体有_____个面,______条棱。②截面是一个______形。③截去部分的几何体叫_______。设计意图:“阶梯式”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巩固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48、课堂小结(1)线与面的分类。(2)几何图形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3)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9、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第121页,习题4.1第1、2、3、4、5题。(2)完成金牌学案相应的练习题。七、教学反思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得以充分利用。2、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让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挖掘。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时间不易掌控,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八、板书设计4.1.2点、线、面、体1、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2、线和面的分类。3、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简洁条理的板书,有助于学生记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图,有益于学生理解其中的联系,让知识更有系统性。九、教学评价第一部分:学生自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以便课后辅导。第二部分:教师自评设计意图:教师课后回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自我评价及反思,不仅可以扬长补短,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5学生自评表已学会懵懂状态学生自评表已学会懵懂状态没学会小建议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师自评表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点、线、面、体》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3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