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沉陷规律实测研究
张鲜妮,王磊.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沉陷规律实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42(5):50-53.文章编号:1008-4495(2015)05-0050-04应应用用技技术术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沉陷规律实测研究张鲜妮,王 磊(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通过地质采矿条件分析和文献研究表明,淮南某矿首采工作面属于巨厚松散层薄基岩覆盖煤层开采条件。基于实测资料,提出了考虑松散层效应的工作面采动程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特殊规律,并从关键层理论角度对沉陷机理进行了科学解释。依据观测站资料,求取了该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概率积分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预计参数特征及产生机理。关键词:巨厚松散层;薄基岩;开采沉陷;概率积分法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志码:A 网络出版时间:2015-10-0810:4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062.TD.20151008.1044.022.htmlStudyonMiningSubsidenceLawofCoalSeamwithExtra-thickLoose-bedThinBedrockbyMeasurementZHANGXianni,WANGLei(SchoolofSurveyingandMapping,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Abstract:Theanalysisofgeologicalandminingconditionsandtheliteraturestudyshowedthatthefirst-miningfacestudiedinthispaperbelongedtotheminingconditionofthecoalseamcoveredbytheextra-thickloose-bedthinbedrock.Basedonthemeasureddata,theanalysismethodfortheminingdegreeoftheworkingfacewhichtookintoconsiderationoftheloosebedeffectwasputforward,thespeciallawofthesurfacesubsidenceintheminingofthecoalseamwiththeextra-thickloose-bedthinbedrockwasrevealed,andthescientificexplanationwasgiventothesubsidencemechanismfromtheperspectiveofkeystratatheory.Finally,theexpectedprobabilityintegralparametersofthesurfacemovementandsubsidenceoftheworkingfacewerecalculatedaccordingtotheobservationdata,andfurtheranalysiswasmadeonthecharacteristicsandgenerationmechanismoftheexpectedparameters.Keywords:extra-thickloosebed;thinbedrock;miningsubsidence;probabilityintegralmethod收稿日期:2015-04-30;2015-08-13修订基金项目:安徽省博士后基金项目(2014B01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项目(MDPC2013KF14);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N201405)作者简介:张鲜妮(1983—),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开采沉陷变形监测及其控制。E-mail:zxianni@163.com。 松散层和岩层由于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在采动过程中除了本身发生固结压缩变形之外,还将对基岩面形成加载,加剧了开采沉陷。因而,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开采沉陷规律和常规开采沉陷规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中国矿区煤系地层赋存特征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给出了厚松散层和薄基岩的分类标准[1-3],同时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分析了厚松散层和薄基岩条件下覆岩破断机理及规律[4-5]。在文献[6-8]中,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厚松散层条件下水砂运移机理和土体开采沉陷变形规律。也有一些文献对厚松散层条件下垮落法开采和条带开采的下沉系数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9-10]。文献[11]总结了厚松散层覆盖层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岩层移动规律做了大量研究,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以下两个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①考虑松散层·05·Vol42No5Oct2015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 第42卷 第5期2015年10月结构效应的采动程度判别;②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关键层运动对开采沉陷的影响规律。笔者结合某一观测站实测资料,拟初步对上述科学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1 地质采矿条件及观测站概况11 地质采矿条件淮南某矿南一采区首采工作面回采长620m,宽205m,平均采高33m,煤层近水平,平均倾角约为5°,埋深493~540m,平均埋深528m。根据工作面周围钻孔资料揭示,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新生界厚度平均达440m,煤层直接顶较薄,以泥岩为主,老顶为粉细砂岩,厚约11m,简化后的地层柱状图如图1所示。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工作面推进速度约为65m/d。图1 地层柱状图12 巨厚松散层、薄基岩定义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规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多厚的松散层可定义为巨厚松散层,多薄的基岩可定义为薄基岩,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文献[2-3]根据中国矿区煤系地层赋存特征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松散层可分为薄松散层、厚松散层和巨厚松散层,并给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定量界定:①厚度小于50m的松散层可称为薄松散层;②厚度超过50m并小于100m的松散层可称为厚松散层;③厚度超过100m的松散层可称为巨厚松散层。研究人员认为薄基岩的定义应当依据煤层开采引起的垮落带、断裂带高度与基岩的厚度关系进行定义[4],并进一步提出:当基岩厚度小于垮落带高度时称为超薄基岩;当基岩厚度大于垮落带高度而小于断裂带高度时称为薄基岩;当基岩厚度大于断裂带高度时则称为厚基岩。依据上述关于厚松散层和薄基岩的定义,结合本区的地层柱状图综合分析认为:该首采工作面的松散层厚度平均高达440m,属于典型的巨厚松散层。研究表明[12],当主关键层位于7~10倍采高覆岩范围内,导水裂隙将发育至基岩顶部,导水断裂带高度等于或大于基岩厚度,而该首采工作面采高为33m,主关键层距离煤层约28m,则主关键层恰好位于10倍采高范围之内,故可近似认为导水断裂带高度等于基岩厚度,因此基岩属于薄基岩范畴。综上分析,该工作面地层赋存特征可定义为巨厚松散层和薄基岩条件。13 观测站概况在工作面上方地表布置了1条走向和半条倾向观测线。设计走向线长度1570m,倾向线长度750m,测点间距为30m,在走向线两端和倾向线一端各布置3个控制点。地表移动观测周期历时19个月,经历1次连接测量、2次全面观测(首、末次)、2次巡视测量和19次日常观测。连接测量时,平面观测采用D级GPS,高程测量采用三等水准。全面观测时,平面观测采用CORES系统测量,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日常观测时,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连接测量、全面观测、日常观测成果平差后精度均满足《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的矿山变形监测要求,可作为进一步沉陷规律分析的可靠数据源。2 地表沉陷规律实测研究21 厚松散层薄基岩工作面采动程度工作面采动程度直接决定地表移动变形量大小,采动程度分析对地表移动规律分析至关重要。传统用宽深比来刻画工作面采动程度,该理论认为[13]:D1/H0、D3/H0<12~14时地表为非充分采动;D1/H0、D3/H0=12~14时地表达到充分采动;D1/H0、D3/H0>12~14时地表达到超充分采动。其中,D1、D3为采空区沿倾向和走向的实际长度;H0为平均采深。事实上工作面开采的充分性,除了与工作面的宽深比有关外,还与岩土厚度比有关。松散层由于硬度较小,在采动过程中随着基岩面运动,因而松散层厚度对开采充分性的贡献不能完全等同于基岩,存在一定的折减系数,则考虑松散层结构效应的开采充分性指标应定义为:·15·第42卷 第5期2015年10月 矿业安全与环保MININGSAFE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 Vol42No5Oct2015n=DH0-kh(1)式中:n为走向或倾向采动程度;D为采空区沿倾向或走向的实际长度;h为松散层厚度;k为折减系数。依据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工作面采动程度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到:n=DH0-(1-028h/H0)h(2)由公式(1)和(2),结合首采工作面的地质采矿条件,计算得到走向、倾向采动系数n1≈33、n2≈11,则考虑松散层效应后工作面走向为超充分采动,倾向为非充分采动(似充分采动)。22 采动过程中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机理解释221 启动距分析实测资料表明,当首采工作面推进约156m时,地面ML51、ML64和ML66点处的地表下沉值达到100mm,此时地表开始启动,启动距离仅为156m。对于常规地质采矿条件而言,启动距/?深的比值约为1/4~1/2,而该首?工作面启动距/?深的比值仅为1/338。笔者分析启动距小的原因主要为覆岩中的关键层破断所控制,即当主关键层发生初次破断后,上覆岩土体即随着主关键层发生剧烈运动,且由于巨厚松散层内部结构效应较弱,开采沉陷迅速传播到地面,地表移动进入启动阶段或直接进入活跃期。主关键层初次破断可简化成两端固支下部悬空的岩梁,上覆岩土体简化成载荷Q,则主关键层初次破断距l0计算公式为:l0=h02RT槡Q(3)根据首采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取关键层厚度h0=226m,关键层上方岩土体简化成载荷约12MPa,关键层的抗拉强度RT=40MPa,计算得到关键层破断距l0=185m。由于主关键层初次破断距与地表启动距156m大致相当,这也解释了地表沉陷迅速启动的主要原因。222 超前影响角分析实测资料表明,地表超前影响角随着工作面采动程度的增大,有规律地跳跃性减小,超前影响角最终稳定在56°左右。根据主关键层周期性破断和地表实测资料分析表明,超前影响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主要和覆岩中主关键层周期性破断相关,即超前影响角随主关键层周期性破断而发生跳跃性变化,超前影响角变化与主关键层破断关系如图2所示。图2 超前影响角随关键层破断周期性变化示意图223 地表移动时间分析MS23点为沉陷盆地最大下沉点,其移动过程如图3所示。1—下沉速度曲线;2—最大下沉点下沉曲线;3—工作面推进位置和MS23点关系。图3 地表最大下沉点的下沉速度曲线及下沉曲线由图3可以看出,地表移动具有如下特征:1)在整个移动过程中,当地表移动波及到MS23点时,下沉速度基本无缓冲迅速增大;当工作面推过MS23点约90m时,下沉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工作面推进MS23点下沉速度迅速变小,直至最后移动停止。2)从MS23点下沉速度曲线中求得最大下沉速度为531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约为85°。结果表明,最大下沉速度、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偏大。分析主要原因为,薄基岩中的主关键层破断形成的砌体梁关键块在巨厚松
本文标题:巨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沉陷规律实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4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