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平衡训练BalanceTraining2021/1/42主要内容•概述•仪器设备•适应证/禁忌证•平衡训练方法•注意事项一、概述2021/1/441、定义•平衡:是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平衡训练:针对患者平衡障碍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坐、站和行动时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2021/1/452、平衡维持的条件•视觉•前庭功能•本体感受效率•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调功能•肌力与耐力•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2021/1/463、平衡障碍的病因•任何破坏上述条件的因素,均可导致平衡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关节系统疾病–………2021/1/474、生物力学因素•支撑面•身体重心•稳定极限•摆动频率2021/1/485、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站、坐的支撑面积•体位–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2021/1/49•移动方式•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2021/1/410•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感觉刺激传入:–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运动对策:–有踝对策、髋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2021/1/4116、基本原则•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逐步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二、适应证/禁忌证2021/1/4131、适应证•中枢性瘫痪或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2021/1/4142、禁忌证•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三、仪器设备2021/1/416•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训练球、泡沫筒等。•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坐椅、治疗台和治疗球等。•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平行杠、平衡板、体重秤等。2021/1/4172021/1/4182021/1/419•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面罩、眼镜和镜子等。•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滑板、踩踏板、水疗泳池等。•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静态、动态平衡训练仪等。四、平衡训练分类2021/1/4211、根据状态进行的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法:–即在任一体位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可先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然后转至不稳定体位。–大致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2021/1/422•动态平衡训练法:–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具体可通过摇晃平衡板、圆棍(上铺塑料布)及大小不同的充气球进行。2021/1/4232、根据体位进行的平衡训练•坐位平衡–长坐位平衡–端坐位平衡•手膝位平衡•跪位平衡•站立平衡2021/1/424(1)坐位平衡训练•I级平衡训练:–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坐位姿势的训练,患者通过协调躯干肌肉以保持身体直立。–开始时需要有人在身旁保护,逐步过渡到无保护独立坐位。2021/1/425•II级平衡训练:–指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可以采用拾取身体周围物品或坐位作业的方式进行。2021/1/426•III级平衡训练:–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患者在胸前双手抱肘,由治疗者施加外力破坏患者坐位的稳定,诱发头部及躯干向正中线的调正反应。2021/1/427不同坐位的平衡训练•长腿坐位平衡训练•端坐位平衡训练2021/1/428长坐位平衡训练——静态平衡•体位–患者取长坐位,在前方放一姿势镜,患者和治疗师可随时调整坐位姿势。多用于脊髓损伤患者。•方法:–训练中,治疗师逐渐减少辅助力量,有保护状态过渡到非保护状态,逐步使患者能独立坐位平衡。–为增加训练难度,可让患者增加上肢抬起次数、延长上肢抬起时间、收拢双腿。•目标:患者可独立保持静态长坐位平衡,即当患者在没有任何依靠和帮助的情况下,而且双侧上肢抬起后能够维持一定时间。2021/1/429具体步骤-训练1•治疗师用手支撑患者肩部,用下腹、大腿支撑背部,使患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觉。2021/1/430•治疗师仅用双手支撑肩部,不时把手放开,将要倒时再扶住患者2021/1/431•从前方握住患者双手,时而松开,并指示患者独立维持坐位2021/1/432•患者能自己抓住大腿保持平衡,不时将手松开,如果要跌到,则立即抓住大腿2021/1/433•当患者不用任何借助,且手能自有上举或伸展时,即能独立维持静态的坐位平衡。2021/1/434长坐位平衡-训练2•双手支撑在身体两侧•双手从侧方抬起2021/1/435•双手从前方抬起•双手上举过头2021/1/436长坐位平衡训练——动态平衡•方法:–与患者进行抛球、传球训练,以增加维持长坐位平衡的难度。–从各个角度进行抛球•目标:患者能独立准确地完成抛接球训练2021/1/437长坐位平衡训练——垫上长坐位平衡•方法:患者坐于垫上,双手放在支撑器上,头及躯干尽量向前方倾斜,双手相下用力支撑将臀部抬起,并保持此体位6秒钟,然后再放下。•此基础动作的保持及稳定性决定了能否进行床上移动和身体转移。2021/1/438端坐位的平衡训练•多用于偏瘫患者,患者能否独立保持坐位,是能否步行的判断标准。•方法–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2021/1/439端坐位的静态平衡训练•患者抓住床栏杆,治疗师支撑其肩部,不时松手,将要倒时再给以支撑。2021/1/440•患者抓住床栏杆尽力不要歪倒2021/1/441•手扶被褥努力不要歪倒2021/1/442•抓住自己的大腿保持平衡,不时将手松开,快要歪倒时再抓住大腿,在双脚下垫台阶保持髋、膝、踝关节屈曲90°,增加坐位的稳定性2021/1/443坐位平衡的维持2021/1/444端坐位的动态坐位平衡训练•躯干前屈抬起臀部•伸展髋、膝关节站立2021/1/445•身体从侧方站起•躯干左右侧屈运动2021/1/446•躯干左右旋转的运动•躯干正前方的屈曲2021/1/447•躯干向前侧方的屈曲2021/1/448(2)手膝位的平衡训练•作为立位平衡训练和平地短距离移动动作前的准备训练•适用于运动失调症、帕金森综合症等协调运动障碍的患者。•方法–手膝位在能控制静止姿势的情况下,进行身体前后及左右的移动动作–能较好地控制姿势体位后,再指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增加训练的难度。2021/1/449手膝位维持训练2021/1/450(3)跪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比坐位平衡难度大,因为支撑面减少,重心提高•头与躯干、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训练•步骤:双膝跪位静态平衡训练→双膝跪位动态平衡训练(身体重心的前后移动动作)→单膝跪位静态平衡训练→单膝跪位动态平衡训练。2021/1/451•治疗师帮助患者完成双膝跪位的动作;•身体重心左右移动;2021/1/452•身体重心前后移动;•令患者健足拍打地面2021/1/453•治疗师帮助患者从单膝跪位到立位。2021/1/454(4)站立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跪位平衡及耐力改善后,就开始立位平衡训练•特点:支撑面积减少,重心提高•要求:患者面对姿势镜•步骤:静态平衡→动态平衡(I→III级)•方法:–偏瘫患者: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平行杠内站立训练→平行杠外持拐站立平衡训练–双足站立→单足站立,身体前后左右的重心转移2021/1/455站立位平衡训练•I级平衡训练:指不受外力和无身体动作的前提下保持独立站立姿势的训练,患者用下肢支撑体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时治疗师可用双膝控制患者下肢,或使用支架帮助固定膝关节。开始时两足间距较大,以提高稳定性;在能够独立站立后逐步缩小两足间距,以减小支撑面,增加难度。2021/1/456•II级平衡训练: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势下,独立完成身体重心转移、躯干屈曲、伸展、左右倾斜及旋转运动,并保持平衡的训练。开始时由治疗师双手固定患者髋部,协助完成重心转移和躯体活动,逐步过渡到由患者独立完成动作。2021/1/457•III级平衡训练:指在站立姿势下抵抗外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训练、站立作业训练等。2021/1/4583、应用设备的平衡训练•平衡板上平衡训练•训练球或滚筒上的训练•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平行杠外的平衡训练•利用腋拐立位平衡训练•平衡仪训练•水中平衡训练2021/1/459(1)平衡板上的训练•患者双足左右分开站立,治疗师也站在平衡板上位于患者身后,并将双手放在患者骨盆处给予支撑,然后,用双足缓慢摇动平衡板,破坏患者的站立平衡,诱发患者头部、躯干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2021/1/460•患者双足前后分开站立,治疗师立于患者身体一侧,摇动平衡板,以诱发患者头、躯干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前后转移。•注意:保护患者,最好在平行杠内进行;初始摇动平衡板的幅度要小且速度慢,然后逐渐加大速度和幅度。2021/1/461(2)训练球或滚筒上的训练•俯卧位平衡训练:–患者双腿放松,躯干呈伸展位,随着治疗师轻轻向下挤压球部,患者肢体肌张力也随之缓解减轻,再继续把球左右推动,可激发头部控制及平衡反应。2021/1/462•坐位双腿负重训练:–患者坐于球上,双髋关节屈曲、外展位。–患者自己左右摇动球,促使双侧髋部均匀负重,维持坐位平衡–治疗师用双侧膝部挤压球体两侧并使之振动,可促进患者正常感觉输入和姿势矫正–患者稳定性加强后,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向前晃动训练球直到患者双脚能平放在地上均匀负重。•意义:为患者学习移动和站起作准备2021/1/463•坐位单腿负重训练:–患者双足平放在地上,提起一侧下肢,并举起对侧上肢保持坐位的平衡,让患者学习用另侧肢体来单独保持平衡,然后再换另侧手臂和下肢重复此动作。2021/1/464•双腿交叉坐位训练:–患者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维持平衡体位。–此训练可加强肢体的对称性和正常感觉的输入并诱发平衡反应。2021/1/465•训练球上站起训练–患者坐于球上,治疗师将球踢向前拉动,直到患者的双足平放在地板上,指示患者独立起立并转移到轮椅上。2021/1/466•训练球立位平衡训练–患者立位,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在骨盆部位给予辅助,指示患者双手交替向下拍打训练球。2021/1/467(3)平行杠内的平衡训练•适用于截瘫、偏瘫、截肢等患者进行立位平衡训练。2021/1/468偏瘫患者立位平衡训练•患者健手握双杠站立,然后试着将健手离开双杠保持站立。•患者下肢分开站立,将身体向患侧倾斜移动重心,使患肢负重。•下肢前后叉开站立,将重心前后移动,练习前后重心的转移动作。2021/1/469a.偏瘫患者立位平衡b.治疗师辅助患者重心左右转移训练2021/1/470平行杠内立位平衡训练a.治疗师帮助患者站立;b.患者将双上肢上举保持平衡2021/1/471身体左右重心移动身体前后重心移动平衡板上重心移动训练2021/1/472•患足前后踏出移动重心•立位时上下台阶训练,患足站立,指示患者将重心移到患侧,健腿抬起放到前方台阶上。•当患者能独立保持立位平衡后,可进行平行杠内步行训练。2021/1/473从前方上台阶的训练从侧方上台阶的训练2021/1/474(4)平行杠外的平衡训练•利用腋拐立位平衡训练•利用手杖立位平衡训练•利用训练球立位平衡训练2021/1/475(5)利用腋拐立位
本文标题:平衡训练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4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