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00001)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知识点梳理归纳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先出现一个或几个部门,然后扩散到其他部门。4、什么是库兹涅茨假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答: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穷阶段),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富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该假说的理论依据是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目标和阶层力量的变化。5、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是怎样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他们强调资本积累重要性的共同依据是什么?答:(1)哈罗德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可知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比假定是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唯一决定于储蓄率。储蓄率被假定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资本积累在此模型中至关重要的。(2)刘易斯强调资本积累在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扩张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资本积累,劳动力转移就好停滞,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3)纳克斯提出:”贫困循环理论”,供给来说“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需求来说:”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想走出只能扩大投资,而且要同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4)纳尔逊构建低水平均衡陷阱模型。认为人口增长率对于人均国民收入很敏感。快速上升的人类增长率会使人均收入落回原来的水平。要跳出来,只能大规模的投资,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是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5)罗斯提出:起飞理论。把资本积累率看做是起飞的首要条件(6)罗森斯坦提出“大推进”理论,认为投资必须一次性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关于化。他们的共同依据都是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障碍,而同时加大投资改善了经济增长的居面。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基本命题是穷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基本内容:从供给方面来看,资本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的恶性循环: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7、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好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中存在哪些问题?答:好处:1、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所花费的成本比引进别人现成的同类技术所花费的成本要多得多;2、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较低、资金有限,短期内难以研制出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弥补本国的不足,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而且也能节省大量的资源;3、发展中国家缺乏促进技术进步机制,内源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加快市场机制发育和创新活动发展;4、技术引进还促进外贸发展,加速引资国的对外开放和加入全球经济的步伐。问题:1、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普遍处于受支配的地位;2、由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弱,结果技术引进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回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3、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技术适应性考虑不周,盲目引进的问题非常普遍,导致稀缺资源和外汇的大量浪费。8、资源诅咒论的理论依据及影响是什么?答: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但是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的其他决定性因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正面影响,因此导致了资源丰富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停滞。9、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是传统的吗?答: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1)技术水平长期不变;(2)商品化程度低,专业分工粗疏;(3)风险厌恶的经营目标;(4)贫穷的永久化。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而且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基本上居于支配地位。10、什么是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要经历几个阶段?答:现代农业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性的、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专业化、现代化、商业化农业阶段。11、什么是绿色革命?有何影响?答:绿色革命是种子改良运动。绿色革命的有利影响:1、绿色革命大大缓和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隐蔽性失业问题;2、粮食生产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是有利的;3、绿色革命的发生还大大缓和了物价上升的幅度。绿色革命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恶化了;2、导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3、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的污染。12、工业部门内部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一般认为,工业发展过程正常的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在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惊喜,资本品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趋于上升,但这时消费品工业在产值和速度上都仍然占主导地位。在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首先,在工业化初期,像食品加工和纺织类的工业是满足人们最基本需要的部门。只有当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有可能把更多资源投资于其他工业;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十分稀缺,而非熟练劳动力极为丰富。在这样的条件约束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资本品工业,因为这类工业需要大量资本、技术和管理人才。相比之下,消费品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原料偏向的,只需要较少的资本和技术,从而易于发展。13、刘易斯模式包含哪些内容?主要贡献是什么?其主要缺陷是什么?答:内容:1、将发展中经济分为两个异质部门,一个是传统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以农业部门为代表,另一个是现代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2、假定城市有无限的劳动供给,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农业人口若不受限制就会向城市流动;3、假定工业部门只是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资本是稀缺的而劳动是丰富的。工业部门在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假定全部用于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积累,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并把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4、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即非资本主义阶段,此时资本是稀缺的而劳动是丰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剩余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二是资本主义阶段,此时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当资本积累进行时,工资不再不变,技术变革的利益不会完全归于利润,利润额不一定总是增加。主要贡献:1、模型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2、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联系起来;3、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缺陷:1、暗含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始终是不变的;2、过分强调了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农业的发展;3、刘易斯模型暗含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4、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5、刘易斯模型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城市,变成城市居民,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换是一致的;6、刘易斯模型最大的缺点是暗含假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的劳动者与留守在农村的农民在素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是同质的、无差别的。14、托达罗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是什么?答: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向城市移民过程原因的一种解释。与以往经济学家用城乡收入差距解释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不同,托达罗认为,人口的城乡迁移,不只是对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还包含对城市就业机会的预期,或者说,人口迁移是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托达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解释,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因而该模型所做的分析,确实对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与就业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政策意义:1)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失业问题的;2)即使城市工业部门与劳动需求同步扩张,通过扩张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3)、一切人为的扩大城乡实际差异的措施必须消除;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政策含义如下:1)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2)发展中国家应当重视对农业的开发和农村综合建设问题;3)消除由工资补贴等引起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理顺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是解决就业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5、城市化及其动因?答: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和特征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域,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并在总人口中占比越来越大。城市化的动因分析:拉力(城市)收入水平较高城市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城市有较大的市场城市发展机会多城市生活丰富、彩色的人生农村(推力)农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低-收入水平低下机会成本低灰色的人生-开阔视野交通条件的改善16、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起飞的措施?(1)着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降低人口出生率。(3)发展创汇部门。(4)防止消费的早熟或超前消费。(5)解决隐蔽失业问题。(6)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干预。(7)防止人才和资金外逃。(8)动员国内闲散资金,必要时可以进行强制储蓄。(9)吸引外资。(10)加快新技术的推广。17、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条件?科学思想条件(以牛顿为界)社会条件:创新、进取、创业精神政治条件:民族统一、目标统一经济条件其中经济条件为:(1)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增长必须以利润不断重新投资为条件。(2)建立一种保障私有产权的制度和国家资本主义,必须有一种机制,使得剩余资本地进入投资,而不被消耗掉。(3)主导部门发展要快,以带动其他部门,并赚取外汇、引进技术和购买先进设备。(4)加强创新意识,扩大新技术的引进。18、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又有叫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提出的,后经卡尔多、迪克逊和瑟尔沃尔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缪尔达尔等认为,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累积的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复习题(000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3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