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短板快攻点16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练习含解析
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高考命题越来越趋向综合,情节与小说的环境、人物、主题等密切相关,高考题对情节的考查,由过去单一的概括梳理,转为注重小说情节整体设置的特点与对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而且设问不再是直接发问,而是通过有一定迷惑性的发问来完成考查。这是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吃透的地方,即明确命题人的发问角度。在二轮复习时,还要侧重对小说情节知识的综合运用,准确掌握术语,练好审题。(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改编]判断以下对文章分析鉴赏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1)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答:答案错误。理由: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为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控诉战争罪恶的主题思想,没有“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的意思。(2)“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答:答案错误。理由:“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说法片面,主要表达了战争对“我”的压抑。(3)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答:答案正确。(4)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答:答案正确。(5)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答:答案错误。理由:“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发生在“我”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么重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起眼的小波澜,它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也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的伤害。2.[改编]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根据线索划分故事情节。答:答案线索是一位受伤退役的士兵与一位陌生女子多次打电话。第一层(开端)(第1~10段):写“我”和陌生女子第一次通话,谈论战争。第二层(发展一)(第11~14段):“我”和女子的第二次通话,谈论文学和家庭生活,知道了女子的儿子也死于战争。第三层(发展二)(第15~16段):在坚持通话中,“我”和女子产生了爱情,谈论的话题也有对战争的看法。第四层(高潮、结局)(第17~20段):写“我”和女子的通话被战争毁灭。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的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①认真审题,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的物象“电话”的作用。②如何分析题干已给出的“人物”“情节”两个角度?梳理文本,要关注与电话有关的情节和与电话相关的人物描写的内容。鉴赏时要联系情节,结合人物形象,兼顾小说主旨。答题时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如小说通过电话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交集,偶然与必然交替,使文章富有戏剧性等。我存在的问题:高效突破提升(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1.审题规范“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考查的是“情节手法”,“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情节手法的作用。此类试题应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角度分析手法,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作用及对主题的表达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用。2.思路规范叙述人称或叙述视角:小说以第三人称“他”为叙述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科研工作者身处绝境而努力抗争、在危难之际向敲门者伸出援救之手的故事。这样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叙述方式:整篇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采用顺叙的方式,叙述了科研工作者和送瓜人相互救助的故事,省去了许多拖沓冗长的叙述和交代。情节安排作用:“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文中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主题表达:“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彰显了蒙汉一家亲的主题。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2017·全国卷Ⅰ)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文本见上文《天嚣》)答:1.审题规范题干要求分析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本质属于“分析情节作用类”题。联系小说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人物、情节、主题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等角度回答。2.思路规范对人物的作用:从小说中“他”及队友的视角来看,由于听不懂蒙语,无法弄清送瓜人如何冲破风沙奇迹般来到这里。这样写,说明“他”所知有限,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对情节的作用:小说围绕“渴”这一中心展开,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到西瓜解渴。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而是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么样冲破风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短板快攻点16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练习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5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