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20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213古诗歌主观题型增分指导
对于古代诗歌阅读题,很多考生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他们往往乱答一通,答题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审题不细,找不准思考方向;积累不够,不能迅速检索相关知识。编者将古代诗歌中的“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汇总,旨在教给考生在考场上快速“锁”定设问,“审”定方向,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一、形象类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人物形象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1)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2)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①概括形象:性格+身份。②分析形象:一言一行一心理。③形象意义:形象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及存在的社会意义。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要点①)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要点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感情。(要点③)意象1.这首诗刻画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意象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中景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分析。(1)题干中有“意象”或“景物形象”字样。(2)涉及意象的题目,一般会涉及意象的作用或意象中蕴涵的情感。①明确意象:明确意象(景物)本身蕴含的季节、时令、地域等特点或意象(景物)构成的画面。②分析意象:从景物的组合方式、构成的画面的色彩等方面分析。③探求意境(情感):分析意象(景物)组合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要点①、②)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要点③)事物形象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1)关于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是托物言志类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语句。(3)题干中有“事物”字样。①概括特征:外在特点+内在品质。②对接情感: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情操、品行)进行对接。③概述效果:概括其在写人、抒情方面的效果。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要点①)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要点②)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要点③)意境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①描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构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析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要点①)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要点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要点③)二、语言类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炼字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为什么?(1)题干中有明确的“××”字或“××”句字样。(2)题干中有“诗眼”或“关键”字样。①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点明。②释义明法: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若运用手法,须点出运用的手法。③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空”与“同”。(要点①)“空”是指六朝繁华荡然无存,“同”是指大自然未改其本色。(要点②)这两个诗眼表达了作者物是人非的伤感。(要点③)语言风格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2.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有人说这首诗有某特点,请从语言角度分析。题干中有“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特点”等字样。①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列例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平易质朴(平白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要点①)“与谁同赏”“莫学衰翁样”,接近口语,朴实自然。(要点②)这是一首小令,篇幅不长,却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要点③)说明:炼句题也从属于“语言类”,但因炼句题考查比较综合,常结合表达技巧和炼字考查,故本处不再讲解。三、技巧类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修辞手法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1)题干中一般有“修辞”二字。(2)题干中一般有“诗句”“某句”“一句”等字眼,修辞是针对语句而言。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重点关注比喻、拟人、借代和夸张)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③析作用: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情感表达的作用)拟人。(要点①)将“垂杨”和“春”人格化,(要点②)表现了“垂杨”对“春”的依恋和不舍。(要点③)表达方式(重在描写与抒情)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1)题干有“表达方式”字样。(2)题干有“描写(描绘)”“抒情”字样。(3)题干中有“写景抒情”字样。高考在表达方式方面,一般就在“描写方法”和“抒情方法”等方面设题。①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②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③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要点①)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声。(要点②)表现了景物的凄冷萧条。(要点③)表现手法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3.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1)就整首诗而言,常考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象征等。(2)题干中一般有“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字眼。①明技巧: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重点关注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结合)②释运用: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③析作用: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对形象刻画、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对比。(要点①)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和下句描写与友人久别的凄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点②)突出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与赞扬之情。(要点③)结构章法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1)题干中一般有“结构”“布局”“线索”等字样。(2)题干中一般有“某句”(在结构上处于特殊位置)“运用”“技巧”等字样。①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铺垫、照应、以景作结、先抑后扬、卒章显志)②释运用: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③析作用: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哀景作结,(要点①)“斜阳”“寒鸦”都是冷色调景物,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要点②)深化了凄凉的思乡之情的主旨。(要点③)四、思想情感类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要点满分感悟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题干中有“情感”“人生情趣”“人生追求”等字样。①概述情感:如忧国忧民之感、怀才不遇之愤、国破家亡之痛、离别思念之伤等。②阐释分析:可采用抓关键词(意象词、情感词等)和逐句分析的思路,这样分析更全面准确。本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要点①)词的上片触景生情,通过落花、帆、木兰舟、春水、夕阳等意象,渲染烘托,环环相扣,结出一个“愁”字。下片则是“愁”字的生发和具体化。先写灞桥话别,直点离愁;再写游子凝想离别之后,红楼美人正卷帘伫望;然后写希望有青鸟传递消息,可是路远无计可通。深化游子愁的内涵,点明愁的来由。(要点②)[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鉴赏评价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及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鉴赏能力,体现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学科素养,弘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念。B项,“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答案:B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比较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陶冶了艺术情操。比较两首诗的语言风格,首先要考虑两首诗的诗体特征,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本诗是一首古体诗,本题选了其中前八句。一、二句中“花草齐”“东西飞”,五、六句“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明白如话,朴素无华,犹如儿歌,和刘禹锡的诗风十分相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格律诗,对仗工整,用语严谨,运用典故,含蓄委婉。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诗歌鉴赏:刘禹锡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有所了解。“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这使他有了更多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插田歌》即其中之一。本题节选了其中的前八句,语言质朴易懂,平白如话。诗的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画面。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视觉景象,冈头花草整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还有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绿苗白水与白裙绿衣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传达出一种朴素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描写来展现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背景的铺叙,而这两句则通过歌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213古诗歌主观题型增分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5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