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肺复苏教案课题名称心肺复苏科目急诊医学教学对象高职高专大三学生课时2学时一、学习者分析本实训项目学习对象为高职高专三年级学生,之前有一定的医学学习基础,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具备面对危急情况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及独立实施心肺复苏规范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加强同学们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同学们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四、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评估病人,掌握心肺复苏的各项操作步骤教学难点:独立实施徒手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五、教学准备心肺复苏新闻案例素材、心肺复苏教学微视频、模拟人六、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强调课堂秩序,宣布上课开始。【讲授新课】一、案例导入二、课程讲解(一)心脏骤停的识别1、检查反应:治疗心脏骤停必须的第一步是迅速识别心脏骤停。旁观者可能会目击患者立即倒下,或者发现似乎没有生命迹象的人。在处理患者前,施救者必须首先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然后才检查反应。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叫:“你怎么样啦?”如果患者有反应,那么他/她就会回答、活动或者呻吟。2、检查呼吸:如果患者仍然无反应,医务人员也应在检查反应的同时,检查是否无呼吸或是否无正常呼吸(即仅有喘息);如果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即仅有喘息),施救者应假设患者是心脏骤停,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2010AHACPR和ECC指南》中不再强调检查呼吸。取消了“看、听和感觉呼吸”。这是由于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都不能准确判定无反应患者有无足够的或正常的呼吸,因为气道没有开放或者由于患者有偶尔喘息,后者可能在心脏骤停后起初几分钟内出现,可能与正常呼吸混淆。3、检查脉搏:《2010AHACPR和ECC指南》也不再强调判断心脏骤停必须进行脉搏检查。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检查脉搏,难以判断脉搏是否存在。因为应该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延迟,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应不超过10秒;如果施救者在该时限内未明确触及脉搏,施救者应开始胸外按压。(二)胸外按压:1用力按压:胸外按压指在胸骨下半部进行有规律的用力按压。这些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按压心脏产生血流。促进血流和氧输送到心肌和大脑。2、坚硬的平面上:为达到最好的按压效果,应把患者仰卧位置放置在一个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或站在患者床旁。因为医院的床通常都不够硬,按压胸部的部分力量会导致床垫移位而非用于胸外按压,所以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证明CPR期间支持或反对使用底板,但我们传统推荐使用底板。如果使用底板,应注意避免启动CPR的延误,要尽可能减少CPR的中断和避免使静脉通道/插管移位。当CPR时充气床垫应放气。3、按压方法:施救者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把另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地一只手上面,使两手平行重叠。按压的姿势按压的部位按压的手法4、注意事项:CPR期间,有效的胸外按压是产生血流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应给所有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按压和用力按压。非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对成人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的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和按压的深度至少2英寸/5厘米是合理的。施救者每一次按压后都要让胸廓完全回弹,使得在下一次按压前心脏完全充盈。10秒。以尽量最大增加每分钟内的按压次数。-通气比为30:2。(三)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法:对于没有头或颈部创伤表现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虽然仰头-抬颏法技术是既往应用在无意识的、瘫痪的成人,对非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研究,但临床和放射学证据和案例研究都显示此法有效。(四)人工呼吸1、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和ECC指南》有一个改变,推荐在通气前开始胸外按压。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延迟和中断。另外,胸外按压也能立即开始,而调整头部位置,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呼吸和拿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费时间。先从30次胸外按压开始进行CPR而不是先给予2次通气,使首次按压延迟的时间更短。2、CPR期间,辅助通气最主要目的是维持足够的氧合;第二个目的是排出CO2。3、一旦开始胸外按压后,受过培训的施救者就应通过口对口或球囊面罩给予人工呼吸,以提供氧气和通气:4、要点:1秒以上。氧合和通气。成人CPR期间潮气量大约500~600ml应足够。-通气比为30:2。人工呼吸常用方法:1、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能给患者提供氧气和通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开放气道,捏住患者的鼻子和使口与口密闭。给予1次超过一秒的呼吸,然后正常,并同样在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进行正常呼吸可以预防施救者出现头晕或头昏眼花,预防患者出现肺过度充气。引起通气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开放气道,因此,如果在第一次人工呼吸时患者胸廓不能抬起,那么就用仰头抬颏法重新调整头部位置然后再给予第二次人工呼吸。如果有自主循环的成人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医务人员应按照每5~6秒给于一次呼吸或者10~12次/分钟的呼吸频率进行人工通气。无论是否建立了高级气道,每次呼吸的时间都应超过1秒。每次呼吸都应见到胸廓起伏。七、教学评价学生听完讲课后,先对照首次上传的操作过程进行自评,然后再次进行心肺复苏的规范操作,并将操作过程传至公共学习平台。小组之间再根据以下实施项目进行互评,并将评价结果填入评分表内,注意在得分失分栏内备注得分失分原因。评分标准:正确+1分,错误-1分,漏答0。八、课后作业本次实训项目结束之后,每位同学根据实训过程书写实训报告,本实训报告将作为日常学习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核。九、教学反思本次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视频直接导入课件,让同学们不需要通过超链接就可以直接观看视频,文字与视频同时出现更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现在的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强行的压抑不如直接放开,让同学们既不需要离开手机和网络又不耽误学习。做乐赛和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让同学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效果明显好转。但这种新型模式对于教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任课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备课,涉猎广泛的知识,以随时应答同学的提问。
本文标题:心肺复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