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题)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mC.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约为0~42℃D.人体的密度约为8×103kg/m32.下列对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蜡烛的实像B.图乙,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C.图丙,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D.图丁,池水变浅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3.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C.光发生了色散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6.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7.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天象奇观﹣﹣“金边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9.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10.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8:1B.4:3C.4:1D.1:211.如图所示,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A.等于0kgB.略小于70kgC.等于70kgD.略大于70kg12.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4.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15.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生小梦小满李明张扬小石块的密度2.45g/cm32.52g/cm32.56g/cm32.60g/cm3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6.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17.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热量。18.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图乙中AB段,该物质处于态。19.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车里,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km,则v=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20.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像的大小(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如表记录了干燥空气在不同气压和温度时的密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气压(Pa)密度(kg/m3)温度(℃)933009600010100010400051.171.201.271.30101.151.181.251.28151.131.161.231.26201.111.141.211.24(1)温度为5℃、气压为104000Pa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kg/m3。(2)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气压的关系是:。(3)通常情况下,某地区冬季的气压比夏季高,则该地区冬季干燥空气的密度夏季干燥空气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作图题。(共4分)22.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形成的;(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24.在湄江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小明捡到一块形状怪异的小化石,为测量小化石的密度。他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用天平称出小化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化石的质量为g。(2)用量筒和水测量小化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②小化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3)小化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小化石的密度是g/cm3。(4)若小明先测出小化石的体积,将小化石从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求出小化石的密度。这样测出小化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6分)25.(6分)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26.(10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许多建筑普遍采用空心砖来砌墙壁,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表总体积的比例,如图为某砖厂生产的一种外表总体积为3dm3长方体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重42N,问:(1)该砖块的质量为多少kg?(g取10N/kg)(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多大?(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kg材料?试题解析1.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故A正确。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B错误。C、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35~42℃,故C错误。D、人体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故D错误。故选:A。2.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性质: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故A错误;B、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从书本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B错误;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D、池水变浅是因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3.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4.解:盐水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里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解: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解:A、夏天,在景区喷雾,液体小水滴蒸发为气体水蒸气,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吸收热量,可达到降温目的,故A正确;B、夏天,空调房间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窗玻璃的外侧,形成水雾,故B错误;C、当雪熔化时固态的雪变为液态水,熔化吸热,所以化雪时气温更低,故C错误;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A。7.解: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解:A、因为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的水蒸气烫伤更厉害,故A正确;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正确;C、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C错误;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故D正确。故选:C。9.解: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错误;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正确。故选:D。10.解:由图象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V乙=4cm3时,m乙=4g,则两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8g/cm3,ρ乙===1g/cm3,则ρ甲:ρ乙=8g/cm3:1g/cm3=8:1。故选:A。11.解:运动员的质量是70kg,当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质量与位置、速度无关,所以他的质量不变,仍为70kg。故选:C。12.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0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