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1016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
目录考点11叙述视角考点10写作技巧考点12记叙顺序考点13语言特点考点14分析典型细节的作用考点15选材考点16线索考点10写作技巧(2014、2013)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考向1直接考查表现手法(统编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设置悬念和误会这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一般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其次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参考答案】本文叙述了“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巧设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第一次误会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不是。第二次误会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那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她又不是。悬念一是: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是: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是: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表达效果:作者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统编教材其他设问】(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对比)考向2表达方式(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夹叙夹议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在叙述的同时夹杂议论,一般情况下这种表达方式能深化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再结合文章具体语段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①第3段“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②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③第5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承接第4段,开启第5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疼惜。④第7段“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⑤第13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⑥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⑦第16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劳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考向3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统编七上教参《植树的牧羊人》“问题探究”)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的?【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解答此题,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是从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第二是通过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参考答案】①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作者观察了牧羊人数十年;“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里直接点明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②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例如从牧羊人拣选橡子时,一颗一颗选择,并且拒绝“我”的帮忙,独自完成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又例如作者询问土地的归属时,牧羊人不知道,更不关心,这样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他一心种树,毫无私心。再如他从山下的农场中独自一人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说明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③直抒胸臆:“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直接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考点10写法技巧(2014·9,2013·8)考向1直接考查表现手法(2013·8:铺垫)【中考常见设问】2013河南8题: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019山东济宁18题: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2019重庆B卷16题: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方法总结】分析表现手法,可按照以下步骤:第一步: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干要求分析哪种表现手法。第二步: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象征、铺垫、伏笔、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第三步: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注意: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顺序组织答案,即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收到了什么效果。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浅层次的分析。考向2表达方式(2014·9)【中考常见设问】2014河南9题: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2019江西14题:作者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文中“端阳访友,骑马赏景”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方法总结】第一步:审清题干,找准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明确题干的设问内容,即回答某段或某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分析文章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首先掌握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具体分析运用一种或者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第三步:整合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点简要作答。注: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考向3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2019高考课标Ⅱ卷、2019郑州一模)【方法总结】(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①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③心理描写。④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关知识见学生用书P119。(3)其他刻画形象的手法:如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或先颂扬再大力贬抑所描写的对象,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运用反讽手法,使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的表面意义相互矛盾,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答题要点:①明手法;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③分析作用。考点11叙述视角(13年未考)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不同叙事角度的作用。首先应明确文章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其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采用这种叙事角度的作用即可。【参考答案】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考点11叙述视角【中考常见设问】2018河南备用题10题: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2019四川内江14题:选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018陕西13题: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2019湖南岳阳25题: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方法总结】第一步:辨析文章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相关知识见统编九上教参《我的叔叔于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步:明确不同叙述视角的作用。全知视角:①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②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有限视角:①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②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考点12记叙顺序(13年未考)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统编八上教参《背影》“问题探究”改编)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及作用。解答此题,首先应辨明记叙顺序;其次根据文章的关键词语分析这种记叙顺序的作用。补叙的一般作用是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参考答案】补叙。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再次定格“背影”,很好地收束了文章。考点12记叙顺序【中考常见设问】2016河南备用题10题:本文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019江苏扬州19题: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2019湖南岳阳24题: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方法总结】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准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明确题干的设问内容。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1)辨析开篇段落法。一般情况下,倒叙出现在文章开头。有“记得”“那年”“忆起”等表示过去的标志词。(2)抓住关键段落法。插叙或补叙一般会独立成段,内容与其他段落有较大差别。(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都会出现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判断出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补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结尾,补充说明故事情节。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一般作用具体分析记叙顺序在本文中的作用。第四步:整合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点简要作答。考点13语言特点(13年未考)教材设问学考点考点探源(统编八上《背影》“积累拓展”)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赏析语言特点。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用词、修辞、句式、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和风格等。【参考答案】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2.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3.作者使用的是
本文标题: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1016写作技巧叙述视角记叙顺序语言特点拓展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