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一、(2015江苏,12—15)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20分)比邻而居王安忆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地,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1.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4分)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一、1.答案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解析根据第③段“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第④段“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这两句话,再结合第②段“从不将就”“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等语句,可以提取“认真”“实打实”等概括第一家生活风格的词语。解题关键本题题目设问具体,指向明确。因此作答时一定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要审清题干要求,通过③④两段写的草药味来分析这家人的生活风格。二要在相应文段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文中第③段写草药味出现,注意“耐心,持恒,积极,执着”等句子;第④段写草药味消失,注意“照常进行”;第②段也不能忽视,如果说③④两段具体写生病时的生活风格,那么第②段则是概括写平时的生活风格,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要注意筛选其中一些有价值的概括性词语,如“认真劲”“实打实”等,并且这种风格没有因生病而打断,足见此种风格的韧性。三要注意答题顺序,先概括生活风格,后结合草药味来加以分析。2.答案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解析回答本题,应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从文章中探究“孱弱”一词的含义。结合第⑤段内容可知,“孱弱”用来形容第二家邻居的咖啡味,根据“虚无”“浮华”“不那么实用”“悄然而至”等文字可得出其含义。答题策略解答本题,一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者主要通过“闻”几家排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几家人的生活风格。第⑤段写作者正是通过闻第二家排油烟机排出的气味,来悟第二家人的生活风格——“孱弱”。二要联系语境分析,与“孱弱”相对的词语为“充实”,这是一对相反而又相承的词语,二者是在比较中存在的,从第⑤段具体语境看也确实如此,第二家人的生活风格也正是在与第一家人的比较中产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答题顺序,先答表面意义,主要是油烟成分、气味浓淡;再答深层意义,如出现规律、生活化程度、是否实在等。3.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解析本文写作很有特色,以公共烟道的油烟味为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油烟味来体察不同邻居的不同生活风格。油烟味是认识、了解邻居生活的一种途径。解题关键把握文章线索不外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时空连“线”、因物取“线”、反复出“线”、以情导“线”、定“神”看“线”。显然本文是因物取“线”,这物就是“气味”。文中正是用排油烟机里排出的“气味”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来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的。“气味”不仅将四家贯穿在一起,同时这不同的“气味”又分别代表了这四家不同的生活风格,作者对这不同的“气味”的“接纳”还表达了她对不同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线索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答。4.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因为散文最后一段往往有升华主题的作用,故本题又考查对散文主题的把握能力。探究时应立足句子内容,结合本段,联系全文。这句话写艾草味里包含了其他油烟味,各种油烟味都融合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邻居不同的生活风格和谐地包容在一起。解题关键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选择好审视角度,对于一篇散文,选择审视的角度很多(但不能脱离文本),联系文本,本句可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发掘其深层意蕴;其次,要进行层面切割,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对它做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次的,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文本产生的时代,文本中抽象化、符号化的人或事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本题如果结合文本内容探究的话,不难看出四家排油烟机里排出的不同“气味”最终统一在弥漫散开的艾草味中,联系审视角度(文化生活),可以得出不同的生活风格,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端午节)中亦有相同的生活内容;如果从文本中抽象化、符号化的人或事的角度探究的话,由端午节的艾草味覆盖了其他气味联想到传统文化生活,特别是下文对气味(芬芳)、色彩(灰、白、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古朴、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传统文化生活的认同;如果结合文本产生的时代,进一步探究的话,面对当前多元化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不难看出作者在该句话中的态度是理解和包容,主张“和而不同”。二、(2013江苏,11—14)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20分)何容何许人也老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4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