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当地的风俗【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对家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民间艺术活动的行为与习惯。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民间艺术,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活动。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感受家乡变化,了解家乡风俗和民间艺术。道德教育点:了解民风民俗,爱护家乡。法治教育点:了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单元学习活动一览】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服务、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课题序号教学重难点表现性活动核心能力目标及水平1我们当地的风俗1、《风俗就在我们身边》2、《奇妙的节日风俗》3、《风俗的演变》重点:了解家乡风俗,体会风俗所蕴含的意义。难点: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探秘家乡风俗”任务一:十二生肖故事会任务二:家乡尊老风俗介绍会任务三:家乡风俗我调查1、收集与处理信息□模仿■独立操作□迁移2、收集与处理信息□模仿■独立操作□迁移3、交流与合作□模仿□独立操作■迁移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1、《民间艺术交流会》2、《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3、《保护民间艺术》重点: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难点:积极参与家乡的民间艺术活动,力所能及的保护它们。“探秘家乡民间艺术”任务一:民间艺术交流会任务二:民间艺术的衰落与保护1、收集与处理信息□模仿■独立操作□迁移2、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模仿■独立操作□迁移3家乡的喜与忧1、《家乡的发展》2、《我为家乡发展出力》重点: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难点:初步形成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愿“家乡发展我行动”任务一:家乡发展小调查任务二:家乡发展1、收集与处理信息□模仿■独立操作□迁移2、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意对家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书□模仿■独立操作□迁移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五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学校班级五()班执教者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时3日期一、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2、行为与习惯:养成主动参与家乡风俗的行为与习惯。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乡的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参与迷信活动。4、过程与方法: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中,了解家乡风俗变化。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家乡风俗,体会风俗所蕴含的意义。难点: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三、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1课,本单元涉及的是家乡领域的教育内容,对应的课标是“我们的社区生活”。这一内容在二上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三下第二单元我从小生活的地方都有涉及。所不同的是侧重点,由最初的家乡的地、物、人、事,到家乡的邻里与环境,再到现在的家乡的文化与历史。所体现的是从认识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到最终实现家国情怀的共同目标。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感,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家乡的概念应该引申为当下的家乡、多元的家乡、开放的家乡。本课和第2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并列关系,从文化形态的话题来讲家乡:风俗与民间艺术。而第3课《家乡的喜与忧》是前两课的总结:家乡的问题与发展。先分再总。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风俗,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祝福和情感。引导孩子理性对待风俗。第一板块:风俗就在我身边。家乡教育主题的理念之一:关注文化与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拉近儿童与风俗的距离。注重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例如尊老爱幼的价值内涵,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更深的根基。第二板块:奇妙的节日风俗。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独特节日的风俗,进而转向风俗寄托人们美好的祝愿。第三板块:风俗的演变。引导儿童理性地看待风俗,首先从需要淘汰的风俗,接着是存在争议的风俗例如放鞭炮。最后讲的是需要保护、不该被遗忘的风俗。传统的节日也应有时代的价值,例如生活中的清明节与缅怀革命烈士相联系。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10条“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第6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以及第7条“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本课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收集敬老风俗、敬老情景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第二,。第三,。2.学情分析:上海地处江南,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海纳百川又极具海派风味,所以许多学生对“民俗活动”不太了解。学生有些是出生在上海,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地,成了新上海人。但是,西藏藏族“赛马、饮水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福建地区“孝顺节”、内蒙“那达慕大会”等少数民族和异地的民俗活动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仅仅来自一些生活经验或是请教家中长辈,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四、课前准备:1.器材:调查表。2.课件: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热爱家乡,愿意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2、知识与技能:知道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过程与方法:收集敬老风俗、敬老情景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交流:这是什么?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民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蛋,谐音“诞”。在我国许多地区,婴儿出生以后,父母报喜时必须要带上红鸡蛋。一来红色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来人们认为红色可以辟去灾祸,保佑孩子安然无恙。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2、师:在生活中人们会形成一些传统风尚、礼节和习性,像发喜蛋、剃胎发等我们把它们叫作风俗。3、同桌交流,哪些风俗伴我成长?4、观看多媒体:迎新春,组织学生交流新春风俗,谈感受。5、师小结:风俗伴随我成长,风俗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交流同桌交流观看多媒体交流感受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发喜蛋和剃胎发的风俗,让学生说说感受,初步感知每个地方有和生活相关的风俗,同时结合迎新春的各种风俗小视频,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活经验,感受这些风俗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引入新课。出示课题:风俗就在我身边活动二:十二生肖交流会1、出示“十二生肖”邮票,介绍生肖;起源、取数、排序。2、组织学生组内交流: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3、组织观看多媒体“十二生肖民俗”:老鼠嫁女、鞭牛打春、画虎于门等。4、师小结: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板书:文化象征同桌交流大组交流从起源、取数、排序等方面充分了解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的生肖,同时结合与生肖相关的大量民俗,了解生肖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关心家乡的风俗活动的意愿。活动三: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1、组织阅读P4,说说知道了什么?2、组织同桌交流自己家里或身边尊老的风俗。3、情境再现:自己家里或身边尊老的风俗。4、师小结:生活中,伴随着我们成长有许多风俗,其中不少体现了尊老的传统美德。板书:体现美德学生交流组内交流利用生活中的尊老风俗,让学生自由交流,在讲述一个个尊老故事的过程中深化传统美德,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让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更深的根基。活动四: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其他地方的各种民俗板书设计:我们当地的风俗文化象征体现美德评价单:“家乡尊老风俗介绍”评价单评价维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说清楚有资料有感受风俗时区风俗内容风俗内涵
本文标题: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1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5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