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5.1-人的呼吸(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上5.1《人的呼吸》教案课题人的呼吸单元五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三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目标科学知识: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科学探究: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科学态度: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重点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难点观察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起来做两个游戏1.将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将上述动作重复几次,有什么感受。现象:将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时,有气体进、出鼻腔的感觉。分析:我们的呼吸是气体进出鼻腔的过程,将食指放在鼻前,能感受到气体的进出。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2.将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1.将上述动作重复几次,有什么感受。现象:深呼吸时,有气体进、出腹部的感觉。吸气和呼气时,有气体进、出鼻腔的感觉。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分析: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即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人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板书:人的呼吸)廓缩小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讲授新课一、认识呼吸器官1.认识呼吸器官播放视频《呼吸器官及作用》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器官的共同特点是壁薄、面积大、湿润、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每个呼吸器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1)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2)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能让气体进入气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3)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接咽、喉,下端分为左、右支气管。。(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许多更细小的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5)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肺里密布着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2.认识呼吸过程观看视频视频通俗易懂,比简单的文字图片阐述讲解更加容易理解。人体就好比一个“暗箱”,呼吸器官如何工作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解开这个“暗箱”,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呼吸器官以及它们的作用。利用模型等分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3.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体进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难受。二、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播放视频《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实验现象。(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人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分析: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营熟记呼吸过程观看视频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并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观看实验现象。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析呼吸系统的工作流程,了解空气是经鼻腔通过呼吸道到达肺,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道经鼻子呼出体外。视频通俗易懂,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能熟悉实验操作,对接下来的亲身实验操作有帮助。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动手之前先动脑,养物质转化为维持体温的热量和支持活动的能量,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新陈代谢活动。当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澄清石灰水时,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三、自然界的氧循环。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氧气会不会枯竭?播放视频《自然界的氧循环》。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四、怎样保护我们的呼气器官?呼吸器官对我们很重要,怎样保护我们的呼气器官?举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扫地时先洒水、呼吸新鲜空气、禁止吸烟等等。学生思考观看视频学生自由回答动手之后更加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开放,其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学生往往知道人吸进的是空气,却不会考虑氧气会不会用完的问题。视频+文字讲解,可以清晰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以及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学会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以及系统的工作流程;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人的呼吸,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6.人的呼吸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5.1-人的呼吸(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9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