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语和谐精神打造高效团队稿
论语和谐精神打造高效团队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e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愿为小相焉。”子路姓仲名由,即文中的“由”;曾皙名点,即文中的“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1“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鲁国求雨的坛)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1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的时候,曾点在旁边悠闲地鼓瑟。孔子听了子路他们三人的报告以后,转过头来问正在鼓瑟的曾点说,曾点,你怎么样呢?说说看。曾点听到老师在问他,瑟音渐稀,接着,弹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拢,瑟弦发出铿然的响声,然后曾点离开了弹瑟的位置,站起来对孔子说,老师你问我啊!我和他们三个人刚才所讲的不同,我的思想和他们是两样的。从这一段描写,我们看到曾点的恬淡、宁静。大家在讨论问题,而他在搞他的音乐,应该是没有听到子路他们的讨论。可是孔子问到他的时候,他又说自己的想法、作法和子路他们三个人不同。可见刚才别人的话他都听到了,这是很高的修养。这里就看到曾点高雅清华的风度,孔子听了他的话,态度也不同,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并不会矛盾、冲突的,只不过是关起门来,表达各人自己的思想而已,你尽管说好了。于是曾点说,我只是想,当春天来了,冬衣一换,穿上舒适的衣服,农忙也过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十几岁的少年六七人,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游哉高兴的玩,尽兴之后,快快活活唱着歌回家去。这个境界看起来多渺小!虽然渺小,可是孔子听了以后,大声地感叹说,我就希望和你一样。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游春,祭祀,隐居,我们看到这幅图景本身:里面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自身是和谐的。整个图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处不有礼有序的社会环境。曾点的礼治社会,表现了一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妥善处理冲突,提升团队凝聚力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和”,不是“同”。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的思想,能够调和左右矛盾的意见,而自己的中心思想还是独立而不移。小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纵然影响了他,然而人各有志,到了利害关头,意见冲突,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而然变成同而不和了。晏婴举君臣关系唯唯诺诺,不说不同意见,君以为可臣亦曰可,君以为否臣亦曰否,这是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中国的文化也是一个和的过程:儒释道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惠能的故事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1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和尚们的谈论,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惠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1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曹溪宝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经过儒、道、佛三家的互相吸取、融合,终于形成了儒、道、佛三家互补共存,和而不同,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总体体系的格局。求同存异的目的,是要在不同力量之间达到某种和谐共处的局面,组成一定的联合体。如果在企业团队里,每个人都能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子”标准,那么这个团队就不会有冲突。实际情况是,团队里的人个性不同,价值观不同,习惯不同,所以团队成员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提升团队效率,从遏制扯皮开始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一是有依靠的意思,君子凡事都靠自己,小人靠别人;二是有探究的意思,君子凡事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总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埋怨别人,有任务时推诿扯皮。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些都是讲君子、知识分子的学问标准。要做到一个君子,必须矜而不争。“矜”是内心的傲,(骄傲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走的大公之路。对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见。推诿扯皮是不敢承担责任的表现。无论组织或个人,如果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一定会目标明确,生气勃勃,面对任何挑战绝不犹豫退缩。直至20世纪90年代,凯马特一直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公司总裁那里。总裁后来回忆说:“真是不可思议,居然没有人愿意为这个小事情承担责任。而宁愿将问题一直推到我这里。”著名企业西安杨森,十分重视员工之间的合作,企业在团队问题上十分注意培养员工的“雁阵意识”。任何一个销售区域、办事处、培训团或某一产品小组都是一个团队。总裁庄祥兴认为:“雁文化”的实质是团队合作精神;雁阵当中的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获得了来自同伴的“向上之风”;只有团队内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实现团队目标。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工作气氛对员工的重要影响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子张的观点说的是交朋友的道理,仔细想想,我们对待同事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一位失败的企业家在总结企业为什么失败时写道:员工是公司的命脉,不注重这个命脉,不使员工因为工作而感到快乐,员工就会使企业因为失败而感到不快乐。首先是舒适的工作环境,这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微软的研究所被称为“campus”这与“大学校园”的英文单词一样,也正是微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第二个方面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工作交流上。微软的做法很有特色,比尔盖茨认为,交流是一切沟通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及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微软,最典型的沟通方式是“白板文化”。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有意营造一种校园般的感觉,这样会让员工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亲切的工作氛围。”他甚至将微软总部直接称为“微软校园”。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顾客满意度就能提高5个百分点。人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绪影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乐起来”的状态,就能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姿态受领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谷歌公司的工作氛围也让人乐在其中。谷歌公司的老板在室外的草坪上种了蘑菇,还养了一条狗,把公司弄得像自己的家一样。他还请专人给员工做饭,每星期举行两场曲棍球比赛。谷歌办公室谷歌公司的老板对员工的要求是:你必须穿衣服。1在谷歌公司,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用餐是免费的,健身是免费的,按摩是免费的,洗衣服是免费的,连看病都是百分之百免费的。公司每层楼都配有一个咖啡厅,每个员工都可以随时进去冲咖啡,吃点心。谷歌公司还规定每个工程师每天必须用1/4的时间来想点子,还允许员工每天有1/5的时间不必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就是谷歌公司,它的内部格言是:“光明,轻松地赚钱。”欲谋胜败,先谋人和营造工作氛围最好从企业文化出发,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营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
本文标题:论语和谐精神打造高效团队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