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是一首题画诗,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三衢道中》是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他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已有明显发展。同时,三年级又是小学中学段的起始年级,是小学低学段和高学段之间的桥梁,他们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但低年段的古诗学习只停留在诵读上,对于诗歌的意思并不要求,三年级是真正学古诗的起始阶段。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意,通过反复朗诵能一定程度上感悟诗中蕴含情感。因此古诗的学习方法指导就很有必要,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既培养能力,又为后面的古诗教学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绝句》。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视听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形式自然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很容易使中学生集中精力,并积极参与进去,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是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是必不可少的。六、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学生活动技术融合应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出示课题《古诗三首》,学生齐读课题课件播放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1.教师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读、齐读。2.学生观察易错字、观察重点笔画,交流。3.老师指导书写“融、溪、燕、崇”4个生字。4.学生将易错字写会。课件出示13个生字、易错字的重点笔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2.解释题目:绝句是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课件出示古诗《绝句》的停顿,便于学生朗读节奏。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3.简介作者。本诗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4.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3)学古人那样吟诵:师生一起朗读。5.简单的语言说一说本诗写了怎样的景象。四、细读感悟深入探究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2.课件出示诗的词语注释,引导学生对照理解。(1)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3.理解前两句诗。(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吧。(3)教师出示前两句诗的意思。(4)指导朗读:读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展现出画面的明快、艳丽。师生齐读。4.理解后两句诗(1)诗中还描写哪些景象?(2)教师引导:“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课件出示八种景物、词语注释,引导学生对照理解。课件出示图片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在干什么呢?“飞”“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出了动物们悠闲自在的神态,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4)指导朗读:齐读这两句诗,前一句要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后一句要读出鸳鸯悠然闲适的感觉。指明学生朗读5.教师小结:绝句》一诗写了沐浴着春光的江山,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作者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6.学生试着背诵《绝句》。(1)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2)指名学生背诵。(3)集体背诵古诗。背诵古诗时播放音乐,创造诗情画意,便于更好体会古诗情感。五、归结方法学以致用1.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学这首诗的?(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2.运用方法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一)知诗人解诗题(1)了解作者。学生交流搜集作者资料,教师补充。(2)简介题目: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苏轼和惠崇是好友。惠崇能诗善画,是宋初有名的僧人。他的这幅画名叫《春江晚景》,苏轼的这首诗是题在这幅画上的。(二)读诗文,明诗意(1)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种形式的读至少读三遍。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学生便于识记。课件出示字词解释、诗句含意,方便学生对照订正。播放音乐配合学生背诵,创造氛围,更好理解诗(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教师出示前两后句诗和相应插图,指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3)再次朗读体味诗的内容。(三)入诗境,悟诗情(1)低吟古诗,想象诗中的美景,在朗读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2)总结领悟古诗主题。(3)学生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情。六、布置作业1.背诵前两首古诗。2.学学作者的笔法,写写你眼中的春天。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学生活动技术融合应用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1.检查听写本课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把字写漂亮。批改订正。2.检查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单个抽查、男生背诵、女生背诵、全班背诵。)3.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方法。利用白板拍照功能将一生听写拍下,再利用批注功能,帮助学生在批改订正。二、运用方法学习新知(一)知诗人解诗题1.学生交流搜集作者资料,教师补充。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主要作品:《赠空上人》《南山除夜》等。2.释题: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故名“三衢”。“道中”指路上。这首诗是诗人曾几在游浙江衢州课件出示作者及三衢山图片,更直观形象。三衢山时写的。(二)读诗文,明诗意1.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种形式的读至少读三遍。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5.朗读指导:这首诗,前两句要读出诗人的喜悦,后两句要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三)入诗境,悟诗情1.总结领悟古诗主题。2.低吟古诗,想象诗中的美景,在朗读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3.学生试着背诵古诗。课件出示字词解释、诗句含意,方便学生对照订正。播放音乐配合学生背诵,创造氛围,更好理解诗情。三、拓展延伸闯关练习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掌握的描写写景的诗句。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2.闯关练习。(1)《绝句》的作者是_____朝的诗人_______,被称为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_____朝的诗人______。《三衢道中》的作者是____朝的诗人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泥融:芦芽:小溪泛尽:却山行:多媒体出示一些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3)把《三衢道中》相关的句子写下来。(1)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熟三首古诗,默写《绝句》。2.课下搜集一些其他带有动物的古诗,和同学交流、分享。七、教学特色:引导学生读美读懂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我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白板的功能,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之中理性地去接受知识,它使知识形象化,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容量大,方便快捷。
本文标题: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3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