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历史》下册讲义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时间19世纪上半期背景(1)16世纪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的影响概况1810年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范围)。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是典型代表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参加者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影响(1)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2)建立的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3)为拉丁美洲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时间:1813年开始斗争对象:西班牙殖民者主要史实(1)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②1819年,大败西班牙军队,成立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③1825年,独立的上秘鲁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国家-----玻利维亚(2)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使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评价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互支援,领导南美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创建了新兴独立国家,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依靠东印度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1)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许多从事棉纺织业的手工业者破产(2)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引起封建王公不满(3)取消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土兵宗教信仰参加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导火索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主要史实(1)1857年,印度爆发了“土兵”起义,后发展为席卷北部和中部的全民族反英大起义(2)英军攻陷德里,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女王率军抵抗。章西失陷后,章西女王率军转战外地。1858年6月,章西女王(代表人物)在保卫瓜廖尔的战斗中牺牲(3)由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上层采取分化政策,加上各地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影响(1)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2)1858年,英国政府撤销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印度(3)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能够获得胜利的原因。(1)是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性战争,广大人民觉醒,为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斗争;(2)有利的国际环境(受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3)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有力的革命措施。(4)各地区人民团结战斗,互相支持。拉美各国人民能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共同打击殖民者。(5)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2,印度民族大起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比较事件时间著名人物背景结果或影响感悟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章西女王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失败了,但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要学习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勇于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拉美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的巴西宣布独立3,结合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主要历史事迹,分析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章西女王:领导了章西人民抗击进犯的英军,最后壮烈牺牲。体现了她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捍卫民族尊严、热爱祖国、勇于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玻利瓦尔: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获得解放。体现了他具有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忧国忧民的精神。4,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1)领导者为封建王公,立场不坚定;(2)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起义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被英军各个击破;(3)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实力远在印度之上。5,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民族抗争斗争目标参与阶层结果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侧重于反侵略有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包括印度王公、土兵、手工业者等被英国军队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侧重于反封建农民起义,参与者主要是农民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6,为什么在19世纪的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主观上(内因),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丁美洲的社会进步,激化了民族矛盾;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是其摆脱宗主国控制的经济动因。客观上(外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西班牙、葡萄牙被法军占领,殖民统治力量受到极大削弱。7,如何认识英国的殖民掠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侵略和掠夺,殖民与掠夺造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英国的殖民掠夺一方面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也使被殖民和掠夺的国家陷入贫穷与落后。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俄国的统一过程(1)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2)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3)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期统一了俄国。代表人物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时间18世纪初背景(1)16世纪初期,以莫斯科公国为主体形成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2)17世纪,沙皇专制统治之下的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目标以强兵和学习科学技术为目标改革者沙皇彼得一世号召向西方学习措施政治:(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2)在波罗的海东海岸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1703年开始营建,1712年迁于此)经济:(1)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2)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军事: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实行义务兵役制。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文化: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社会习俗: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影响积极:(1)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俄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使俄国在摆脱极端落后状态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2)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实力,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3)使俄国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成为影响欧洲政治格局举足轻重的力量。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消极:(1)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2)提升了俄国争夺欧洲霸权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实力,使国际形式日益复杂发展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二、废除农奴制(俄国1861年改革或1861年改革)概况1861年3月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背景(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根本原因)(2)对外战争激化国内矛盾: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军事、经济的落后以及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腐朽,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3)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俄国“十二月党人”的活动宣传,西欧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思想基础)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增加国家实力,避免革命的发生(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以出钱赎买的方式获得一份土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性质一场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质一次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影响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工业化历史进程:(1)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2)缓解了国内各种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消极:(1)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包袱(2)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力,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1,如何看待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1)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农奴主进行的改革。任何改革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即使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世界时局急剧变化的震撼下,亚历山大二世能够排除阻力选择改革,不能不说是一个正确的抉择。从中可以看出在专制统治下,当权者的行为、决策的正确与否,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的重要性。俄国通过改革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度,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俄国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赶上了新一轮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之列。2,如何评价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既有积极作用,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1)积极作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态、实现近代化目标具有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局限性):农奴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缓慢。3,列宁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俄国1861年改革是对农奴的掠夺。4,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同点类别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封闭落后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内容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结果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废除了农奴制度影响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一、南北矛盾的加剧美国的领土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已经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美国南北战争时间1861—1865年背景(1)独立后的美国,存在着北方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2)18世纪后期,美国北方走上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革命后对棉花需求增加,则刺激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进一步发展(3)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处理扩张所得的西部土地、进出口关税税率等方面,矛盾尖锐,已无法调和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领导人物:林肯导火索(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废奴运动北方一些有识之士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战争借口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过程(1)爆发:1861年,南方诸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
本文标题:九年级下册全册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4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