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详细
.....学习参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改革的背景(一)、社会和行业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业发展尤其迅速。我国工业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正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根据国家电子协会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织的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保持了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2000年制造业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2004年达到了2.4万亿元,年均增长27%。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彩电工业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2000年以来我国彩电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30%。2005年中国PC销售量为1500万台,同比增长21%。其中,台式PC市场销售量达到1200万台,增长30%;销售额达到516.7亿元,增长28%。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通信制造业也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且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中也名列前茅。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又懂营销管理,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以替代现有理论水平低、仅凭经验工作、又缺乏新知识的技术工人,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工业结构方面,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形成了一定规模,出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电子工业制造基地,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高,新型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凭借地理优势大量引进韩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资金,使山东省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电子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加工基地,移动通信终端、家电、电脑、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已经占到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相当份额。随着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应围绕产业调整的方向设置专业,使高职教育跟上我省和全国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的要求。“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是以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领域。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人才,但是这与我国、我省的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1、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学习参考截至2003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比当前电子信息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我国电子信息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蓝领阶层的人员总量缺口较大。2、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1)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2003年,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等部门。消费电子产品从业人员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竞争的日益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信息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2)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据预测,至2005年,仅山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100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3)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向这些地区聚集。同时,高校毕业生大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汇集,而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西部原有的电子人才知识老化,新生代补充不力;东部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人才资源充足,甚至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现象,且这种状况仍有继续加剧的趋势。(4)人才流动频繁。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动频繁,越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人员的流动性越高。据有关调查,北京、上海一些电子信息产业人员流动率年均达到30%左右。北京中关村地区以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为主,人才流动有利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会对中关村造成明显不利。但我省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或国有企业,规模和投资额度大,项目投产后,人才流动过频会对其吸引外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人才分布相对集中(1)考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制造业的人数较多,其他几个行业相对较少。这种人员分布反映了电子信息行业内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2)不同的类型企业之间,外商经济以及港澳台经济占就业人数50%以上,但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要高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在人才总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学习参考低,说明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外商投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为主。(3)不同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的就业人员比例最高,达到近50%。从市场表现来看,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经营灵活,容易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开发出新的应用型产品。基于人才市场的大量需求,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使我国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数量明显上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共计1325所,有电子信息专业的院校80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756.2万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占5%,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仍缺口较大达57%。基于市场需求,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科学型、研究型、设计型、决策型人才,也有别于职业中学培养的体力型、劳动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努力体现出“地方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二、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概况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学生,到目前已招生四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结构也趋于合理。到目前为止,该专业有4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20人占51.3%,硕士及以上学历12人,“双师型”教师占80%,青年骨干教师占52%。实验实训设施不断完善,建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自动控制五大类共21个实验室,总面积2400余平方米,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另建设了12个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的要求。随着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践教学逐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1:1。三、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自2000年学院试办高职专业以来,我们不断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树立高职教育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强化高职教育特色,走产学合作之路,同时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近几年,学院每年就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等问题在全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我院始终坚持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办学路子,实施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工科为主,文理并蓄,立足国内,接轨国际”的发展理念以及“立足水利、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结合本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培养电子信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和特色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抓好专业建设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一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学院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学习参考展观为指导,我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办学思路:(一)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变化、社会需求,改造和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调整课程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是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们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成绩与问题,可为下一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指明方向。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满意?学校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在专业改革中具有充分的发言权。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相关企业和本专业有权威的专家进行专业论证和对专业改革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调研,我们已先后两次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正,以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我们采取了“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的方针,适时对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提出修改,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1.把握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确立本专业的定位:立足山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向地方经济服务。2.根据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拓宽专业口径,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自动控制领域拓宽。3.积极寻求对外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4.将“质量是基础,创新是出路,就业是根本”贯穿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方面工作。(二)拓宽办学空间,进行合作办学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密切关注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寻找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谋求合作办学,以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与与日本大阪市立都岛工业高等学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教师定期交流。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国立环境工程大学、伊万诺夫国立化工大学、国立太平洋大学分别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实行“3+2”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电子信息、自动化、水利工程、机械制造、金融学等专业具有国际水准的本科生,这在国内高职院校内实属首位,也开创了我院办学史上的先河。四、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一是具有明确、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以应用为本位,以质量为准则,以继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工程人员参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宽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土建类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具有先进的教学体制改革理念。以培养岗位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习参考具有整体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三是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已具备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适中、学历水平较高、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
本文标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