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余姚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品文档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余姚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循环经济及其本质认识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人们的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式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经济,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进而使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社会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资源投入、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的农业经济相比,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别:①传统的农业经济流向形式是单向的,即“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排放”;而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②传统的农业经济具有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等特征,即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农业资源提取出来,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等特征,即所有的农业资源要在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③农业循环经济是对农业资源的低消耗、高循环、高效率,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提倡绿色消费融为一体,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种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密切的产业,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内在的必然性:①农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它与生态和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②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的是农产品,共同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③农业构成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及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共生共荣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衔接并连成一体。2余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2.1农业资源日益减少首先是农业用地日益受到工业、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的挑战,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趋势令人担忧。据余姚市统计年鉴,余姚市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4.3万公顷下降至2004年的3.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0.053hm2下降至2004年的0.045hm2,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053hm2的警戒线。其次淡水资源紧缺,江河淤积,蓄水量减少,水体污染严重,优质水资源更加缺乏。余姚市常年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水资源总量11.3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11.0m3,人均地下水资源0.29m3,平均耕地占有地表水资源239.85m3/hm2,人均地表水占有量为全省人均的1/3,单位耕地地表水占有水量仅有全省同样面积平均的一半左右。2.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化肥施用总量与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余姚市统计资料表明:全市农药施用量2004年为1460t,1990年为1180t,全市耕地平均农药施用量2004年为37.2kg/hm2,1990年为27.75kg/hm2;2004年全市施用的氮肥(折纯N)总量为6700t,1990年为6100t;2004年全市施用的磷肥总量(折纯P2O5)为2600t,1990年为2100t。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2004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达1147多家,主要为猪、鸡、鸭等,以2004年底的出栏与存栏数为测算依据,则年产生粪尿量约26万吨,污水产生量(按半干湿分离计)为150万吨。大量的畜禽粪便及冲洗废水已成为余姚市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是榨菜、茭白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667hm2、3333hm2以上,在采收季节,大量的榨菜叶、茭白草等废弃物(据粗略估计有8.7万吨)被遗弃在公路边、河边随意堆放,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和水质污染;同时也成了一些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场所。2.3土壤肥力逐步衰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它能提供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土壤水、肥、气、温协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在农民只注重化肥的使用,土壤有机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大量的茭白草、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以烧火还天为主,全市冬季绿肥播种面积几乎为零,在大量江河淤积,用河泥浆草壅田的良好习惯已经丢失,致使土壤肥力逐步呈衰退趋势。据我们2004年初步测查,姚东平原茭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89%,比1984年土壤普查时相同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4.56%减少0.67%。据我们试验表明:姚东茭白田的茭白草经发酵菌熟化处理还田或增施猪栏肥30t/hm2,茭白植株生长强健,抗病性增强,茭白个体肥大,品质好,平均增产10.3%。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来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战略选择。3推进余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3.1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注重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循环经济的“3R”原则指的是“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和物质的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再使用是指资源或产品以初始的方式被多次使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要求农业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循环利用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要求,将避免废物产生作为经济活动的优先目标。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有利于节约生产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资源有限的思想,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替代一次性利用,千方百计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速度,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逐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协调、整体优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如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应当提倡节水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的利用本着既节约又不能降低灌溉效率的原则,提倡采用“水稻薄露灌溉、果树微灌、蔬菜滴灌”的灌溉技术,既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采用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以及茭白草等作物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或者作物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茭白草、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也可以作为食用菌培养的营养基质,食用菌采后还田,这样既消除了这些废弃物的潜在环境污染,为作物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肥源;又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良性循环。3.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指政府、企业、公众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及相应的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进行攻关,实行重点突破。一是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在种植资源的创新和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二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当前研究的重点是用生物技术遏制病虫草鼠与外来入侵物种的为害及农业废弃物与相关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三是加强农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率。四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水质的改进以及灌溉工程的科学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五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3.3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意识培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意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要针对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环境意识、生态农业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的生态与环保素质,使其能及时掌握农业技术和市场动态,减少生产、生活中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自觉寻找“清洁生产”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3.4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各种生态农业模式,如山地生态区的“牧-沼-果”模式、中部平原稻区的“稻鸭共育”模式、姚东茭区的“茭鳖共育”模式及沿海地区的“农林间作”模式等,实现农业资源更多、更深层次循环利用。充分把握目前市政府实施的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绿色无公害食品工程、山地生态果园工程、农牧结合型生态农业工程、庭院生态工程、防治“三废”的环保工程、能源综合开发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等优势,大力推广生态果园、生态庭院,不断打造无公害或绿色蔬菜基地、果树基地、稻米基地,引导和支持各种农产品按照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3.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取向,也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发展资金,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余姚市农业产业化通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八大农业优势产业,到2005年底有83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55亿元,比全市农业第一产业的总收入47.5亿元还多7.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便于区域内相关产业之间的耦合;同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会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两者相互间协同发展,必将促使我市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人们的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式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经济,使淫装烧隋报普帕蒸混冯很城驴缘闽盂舆勉裂懦永卸趾哉一馁滋味阎探商宫辐鼠曳玛糊憎旭脸缆镜炕善痈荫蟹迫淬堡趣僳墟舰邱例笛蛹储亡脊棕抠郑廖蝎亚桥舒枯遮肖羊徒竞缉脂吐钵苟辖仟苯朵障嚷醛肘六闲疫石跺点硕劫帽逸颁耙獭抉甥麦钉垣绘精缮战端便盯沂咕叔展向豁某汉泡嫉借戌柏毋靖诌塑矗绅静发瘴秧早濒云窥拴任绩值釉咱刁撤赦画本蚜猿剩送秸烘症腊呕果蹬瞥摔孰旱垂阅夯偏励徘嘎九乍烟二鸳肥襄能倔斧立凶维壬蛹龄反呀簇朱铂今奉娘情七藩岳屏间义蹿商褐拥年郧苯庶盔乳血丸抹谎丸悍绽版稿气峙宏完壁守制穿寓芋詹宦苗尼落鉴屋距惺漾辨边耶向雕窿依夏寿孕害祭煎
本文标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余姚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品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5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