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下面就这节课上课的实际情况做如下的反思:一、亮点: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问题“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考,后抛出问题“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让学生更广泛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更广阔和深入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探究欲望。2、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避免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3、准备卡纸等材料让学生分组构建模型。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共同利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摆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的排列方式及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修正自己的模型。在学习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后,我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摆出流动镶嵌模型。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辅助教学,能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生物膜的立体结构,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之后,自己归纳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以及认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二、优点:1、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它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因此,我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在本节课本人极力地在引导学生,让学生来想像自己就是那个科学家,来发现、归纳得出结论。2、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我在每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师生一起体会质疑、解疑的乐趣。3、课堂注重学生情感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讲解与指导,还要时时处处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运用情感因素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做到以情促教,提高教学效果。三、遗憾:1.对于本课的教学,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做了,但是时间感觉还是有点紧。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太少,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给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2.由于是录像课,学生毕竟不是演员,不敢像平时那样畅所欲言,连回答问题时,都是很害羞,不敢大声,学生中肯定还有疑问不敢提。四、不足: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总不能完美,这堂课也不例外。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本文标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5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