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报告
“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高校(公章)名称:同济大学代码:102472019年2月20日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贯彻“四个全面”,坚持“四个服务”,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总体情况(一)2018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学校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与改革,全面完成了“双一流”的年度建设目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特征进一步彰显,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提出了未来的目标愿景与发展战略。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对云龙县扶贫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人才培养工作继续走在国内高校前列: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新生院,拓展大类人才培养;成功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十所高校之一;获批成为全国二十家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2%,中西部及重点行业就业数量持续扩大。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郑时龄院士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陈杰院士获得2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当选IEEEFellow;吴志强院士当选德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国强教授当选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薛松涛教授当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葛耀君教授当选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主席。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平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即将开工建设;“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处于国内高校前列;在神经生物学、再生医学、深海科学相关领域发表《自然》《科学》等期刊的重要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攻克若干世界级技术难题;参与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成立雄安未来城市研究院。文化传承创新深化发展:拍摄制作“同济人身边事”10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终端投放80余万人次。选树了“感动同济”人物等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组织10余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走出去”活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入:国际化水平继续位居国内高校前列,中德、中欧合作持续深入,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多个国家的数十所知名高校的合作,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3成功实施国际大洋钻探IODP第368X航次。国际学生规模增加,结构优化,生源地前三位分别为德国、法国与意大利。(二)学科建设1.推进学校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生态学校明确提出优化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对工科、理科、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和分类建设,进而形成学校总体学科发展定位:工科保持领先,理科形成新优势,医学学科加快复兴,人文社科形成特色,工理医文融合交叉形成新亮点。进一步优化规模与结构,妥善处理好学科规模和质量、优势学科和新兴学科、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等方面的关系。学校获批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制定了《同济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8-2023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学科建设重点与新增学位授权点的规划,2018年自主审核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学校获得10个新增学位授权点,包括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和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学校高度重视新增学位授权点建设,明确了各学科的建设思路、目标、举措以及学校的相关支持等。2.按照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要求,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与推进,制定《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指导意见》《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办法》。学校学术委员会对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4术、设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9个一流学科以及医学与生命科学、智能技术与绿色制造、微结构模型、功能与应用、国家创新发展与欧洲研究4个一流交叉学科领域逐一进行了专家论证。学校加大投入建设一流学科,在各类资源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努力让学科“高峰凸显”和“高原崛起”,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土木工程学科软科排名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建筑与建成环境、艺术与设计学科均列QS全球学科排名第18位,其中设计学科位列亚洲第一。2018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干细胞与转化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学校作为2018年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点之一,组织了“土木交通环境类”“深海深空深地类”“建筑规划设计类”三个主题的大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观摩交流,学科群特色与优势明显,展示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受到了教育部、上海市和参会学校的一致肯定。3.加强第四轮学科评估分析,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分析学科评估情况,学校专题对学科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学科建设要从外延式扩张彻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致力于提升现有学科建设水平,鼓励以交叉学科形式发展新学科,实现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强势,弱势学科异军突起,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一步发展。学校充分重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学校领导分别到各个院系开展学科建设专题调研,制定相应5对策,着力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确保各学科入主流、高水平、有特色,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一)党的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积极探索,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党委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多个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及党员个人入选或获得“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成果奖、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等。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学校把党的建设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统领性的工作,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以学校党建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党委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2.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一是抓牢责任,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工作质量标准,制定党建任务分解清单,建立“调研-检查-考核”的党建工作闭环系统,深6化党建责任层层传导,确保基层党建责任落地;二是抓好队伍,分类完善党支部书记轮训机制,积极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计划,严肃教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形成制度保障,配齐建强组织员队伍,全面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抓实保障,落实基层党支部工作“人财物”保障,推进“同济党建e家”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规范党建研究创新机制,落实基层党建活动场所,积极做好各项党建工作保障,增强基层党建实效。(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一流人才培养。1.完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持续推进“助飞计划”,促进教务学工协同育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中。2.实现招生制度改革与培养模式改革联动推进。在本科招生环节中继续全面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落实信息公开。优化调整招生政策,稳步推进苗圃计划,有效提升了生源质量。在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在复试录取环节对考生思想品德全面考察,实行一票否决。全面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突出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潜力的考核,探索科学有效的一流高层次拔尖7创新人才选拔方式。3.推进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育人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和“基础学科拔尖班”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导师招生管理办法,实现导师“能上能下”。引导和推动导师跨学科、多导师交叉指导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审核的自主权,逐步实施多元化的学位申请标准,鼓励研究生多出高水平成果。4.推进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狠抓研究生质量与内涵。成立新生院(筹),为学校即将推进的全校范围的大类招生与培养的联动改革积累了经验;完成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付诸实施,充分体现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理念。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设立“同济高等讲堂”,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与学术教育;试行博士研究生中期综合考核制度,实行早期的博转硕和分流退出机制。5.扎实推进本科新工科建设工作。探索基于科教融合和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研制“全周期、模块化”的新工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新工科专业“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6.加强教材建设和外语授课课程建设。成立教材建设管理委员会,出台教材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教材管理,把好使8用教材意识形态关,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同济大学的统一使用。全年共开设外语授课课程580门次,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化环境。学校共获批教育部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55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25门。7.推进就业引导工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立学生就业引导工程、实施就业引导“青松计划”等,2018年符合“青松计划”导向的进校招聘单位数量超过70%;主动对接“学生期望、学校引导、国家鼓励”的高端型和主导型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实施“西进、南下、北上、落地”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人才输送和培养机制,2018届毕业生选调生报名人数超过800人,录取人数126人;引导毕业生赴“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率持续上升;支持毕业生在服务国家与奉献社会的就业创业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与成才,2018年全校有131名毕业生获得“扬帆奖”表彰,涌现柏挺、刘亮、占冠元等就业典型人物,相关事迹为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三)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抓好教师全过程教育与管理环节,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一流师资队伍基础,助力“双一流”建设。2018年学校新增高层次人才91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申报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9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上海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1.执行思想政治准入审核,严把教职工职业行为准则。修订印发《同济大学教职工招聘思想政治考核办法(试行)》,完善教职工招聘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教职工的政治合格纪律合格品德合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其列为全体教职工学习指导内容,在招聘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各项活动中严格对照,确保每位教师知准则、守底线,树立教师职业形象。2.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培训,推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同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运用开展多样学习培训活动,
本文标题: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6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