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完整)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药物,在保障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城市环境日益严重,都是化学惹的祸,化学在改善生活环境中有害无益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米酿成酒B.石蜡熔化C.灯泡发光D.胆矾研碎3.下列各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铝制成电线B.金刚石作刀具C.氮气作保护气D.木炭用于净水4.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5.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A.量筒用作反应容器B.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C.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D.控制PM2.5的排法以减少雾霾天气7.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大致有①把导管移出水面②点燃酒精灯加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反应物加入试管,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④②⑤⑥①B.④③②⑤①⑥C.③④②⑤①⑥D.④③⑤②①⑥9.为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地热能D.潮汐能10.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A.AB.BC.CD.D1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12.R元素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A.该粒子是阴离子B.该粒子的核内有11个中子C.R元素为金属元素D.R元素的原子有10个电子13.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A.B.C.D.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15.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6.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清除了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17.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NaCl2Na+Cl2↑B.2NO+O2=2NO2C.CO+CuOCu+CO2D.Fe+CuSO4=FeSO4+Cu1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9.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u、Mn、NiB.Mn、Ni、CuC.Ni、Mn、CuD.Mn、Cu、Ni20.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g9223b反应后的质量/g0a328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C.丙一定为催化剂D.b等于1221.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22.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23.(6分)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时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海底蕴含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2)可燃冰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CO和H2又可化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24.(5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该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25.(3分)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填名称).(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26.(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指示方向的物质为生成物,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A为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E是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E的化学式为。(2)写出E→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E与某化合物溶液反应可得到C,则E和C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27.(4分)佳佳在家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化学问题,请你帮助她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1)她发现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2)她用井水洗衣服时发现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大量浮渣,由此判断该井水为硬水,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3)她洗漱时发现铁制置物架生锈了,置物架生锈与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哪些措施?(填一点)。28.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KNO313.320.931.645.863.995.5110138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2)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B.生石灰固体C.硝酸铵固体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2分)29.(9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用D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从管口(填“d”或“c”)处通入。30.(8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1)观察到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点燃酒精①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拓展交流】(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1.(7分)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溶液和滤渣为68.4g.求:(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2.(8分)今天是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明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6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加入稀硫酸质量/g202020生成氢气的质量/g0.080.080.04试计算:(1)共制得氢气g.(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4分)1-5:DACDB6-10:CBCAD11-15:BCDBB16-20:ADBBA21-22:CA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4分)23.(1)混合物,Na+;(2)不可再生;(3)CH4+2O2CO2+2H2O;(4)1:2。24.(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该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Al2O3。(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铁。25.(1)水;(2)红磷;(3)氧气.26.(1)Fe。(2)Fe+H2SO4=FeSO4+H2↑或者Fe+2HCl=FeCl2+H2↑。(3)E>C或者C<E。27.(1)乳化;(2)煮沸;(3)水和氧气;28.(1)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3.1g。(2)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C(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B.生石灰固体C.硝酸铵固体三、解答题(共4小题
本文标题:(完整)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8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