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姓名:彭钰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陈湛匀20071201中国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作者:彭钰婷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葛佩雯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政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31)本文以跨国公司向海外研发投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东道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决定因素.文章采用了一些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数据,对影响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道国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资源是影响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选择建立研发中心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具体政策建议.2.期刊论文周毓萍.周瑜科技因素对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7,(2)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层次提高,科技因素已经成为了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地域选择上的差异,说明了科技因素对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影响,从而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3.期刊论文樊增强.FANZeng-qiang试析跨国公司加快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深层动因-中国流通经济2005,19(9)本文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销售、生产领域延伸到技术开发领域.当前,跨国公司不断加快对华技术投资,在华投资大量研发中心.文章认为,这是提升其在华技术水平,占领我国市场的需要;是获取我国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选择;可以获取我国的互补性技术资源或知识性资源;同时也因为我国逐渐完善的制度性建设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具有愈来愈强的吸引力.文章提出,为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应加快完善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机构的相关政策;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等.4.学位论文周瑜区域创新体系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影响2007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国际直接投资新的变化趋势之一就是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日益全球化。现有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推动东道国的技术创新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东道国角度,着重探讨区域创新体系对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本文分六章。第一章主要说明了研究的主体和背景以及文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详细介绍区域创新体系和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理论基础,为实证一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发展现状给了概括性论述,并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对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第四章具体就区域创新体系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第五章列举典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城市,并借鉴印度班加罗尔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并结合这些经验来探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最后一章就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性的对基于衡量区域创新体系各综合指标的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1、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展开研究,而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行为不多,尤其是针对区域创新体系与跨国公司研发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少见。本文以东道国的角度为视角,对区域创新体系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此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引导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中心合理分布的政策和建议。2、从区域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研究。现有的学者主要是从对跨国公司选址的角度来分析影响的因素,而从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角度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来考虑,并分别分析了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共五个综合指标分别的影响,是本文的又一大创新。5.期刊论文周立群.祝茂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学术探索2004,(4)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跨国公司R&D向中国的转移主要特点有分布区域相对集聚、R&D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以生产服务型为主、核心研发始呈增长趋势、外商独资和中外合作是主要组织模式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或机构向中国的转移比之制造业的转移有着更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本文详尽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6.期刊论文章文光.ZHANGWen-guang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构建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绩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模型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得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运营状况良好、人均产出率较高、收益率显著和高投入高产出等特点.7.学位论文张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竞合博弈研究2008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全球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不但政治稳定,而且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庞大,基础设施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不高,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目前,跨国公司投资“研发中心”已成为他们在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与我国政府及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的创新能力还受很多因素限制,创新的能力不够,创新资源不足,企业的抵御创新风险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因此开展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技术对解决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部分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与充分利用这种竞争合作关系,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与我国政府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博弈论的有关分析方法,探讨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及其我们应当有哪些相应的博弈措施。本论文的基本结构是,首先在分析和总结当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在中国的现状特点和总体趋势的基础上,解析这一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接着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与我国政府及企业之间的研发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总结了他们竞争合作的结果。最后,对我国政府及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竞合策略做了探讨。8.期刊论文王君.熊永芳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的发展现状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9,(12)本文分析了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独资、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的现状、动机,以及对上海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沪进行R&D投资的同时,又要防止跨国公司R&D机构对本土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和企业技术战略发展的冲击;同时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海外的R&D投资,到科技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设立R&D机构,整合全球R&D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服务.9.会议论文钱奕从跨国公司在中国搞研发中心的实践谈上海的应对措施2000本文讨论从跨国公司在中国搞研发中心的实践谈上海的应对措施.10.学位论文郝杨威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基于行业数据的研究2007研究与开发(R&D)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跨国公司全球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为了防止技术外溢,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普遍将R&D活动集中在母国,置于公司总部的严格控制之下。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跨国公司一改以母国为研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促使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R&D活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历来是应当在母国国内进行的。因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活动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一个研发资源的配置问题,而是表明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战略的内容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新建海外机构,或通过参股、控股、并购海外机构,或在合资企业下合作兴办机构等,从而出现了R&D本土化趋势,现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本文首先阐述了重要的相关概念的内涵,然后在梳理了跨国公司R&D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现状和动因,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发展历程、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取向、在华跨国公司R&D活动本地化的现状特点及R&D活动本地化的动因分析。同时利用2000年--2006年的行业数据,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相关技术体制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本文的主要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线路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为有关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文献综述。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描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本文写作的启示。第三章为跨国公司R&D投资本土化的现状及动因分析。对R&D投资本土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本地化取向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R&D投资本土化的动因分析。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三种技术体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工具量化跨国公司R&D在两个行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第五章是对策建议部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从而实现技术追赶、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战略。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80c4d79-c1c5-4f1a-8fed-9e2400e351ab下载时间:2010年11月4日
本文标题:中国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行为、效应和政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