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信业效率研究姓名:欧阳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蔡德容20080926中国电信业效率研究作者:欧阳春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沈华网络融合环境下的动态市场结构及管制——以电信产业为例2007网络融合是近年来电信产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在通信产业改革的背景下,从模式内竞争和模式间竞争这两种角度出发,指出了网络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解释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从而对近年来电信产业的改革做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涉及的问题包括:网络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是如何影响融合前后电信业市场结构的,网络之间的融合如何影响各个网络内纵向一体化的激励,以及管制融合背景下政府管制如何才能最优的适应市场结构的变化。本文以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了网络博弈、委托代理等理论和最优化方法求解论证,将网络融合的一般化问题和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并以电信产业为对象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文章对国内外理论界有关网络融合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随后根据本文的总体框架对所要讨论的网络融合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全文所要讨论的电信市场所具备的经济特征,即中国电信市场中出现的网络融合与渗透现象,归纳出了网络融合的经济性质以及网络融合的动因。而后,分别从模式间竞争和模式内竞争的角度对网络融合环境下的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模式间竞争的角度说明了异质网络之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市场结构,采用多维博弈和网络竞争博弈的方法说明了多网络的竞争从产品差异化和网络外部性的角度促进了同质网络之间的融合;从模式内竞争的角度提出了同种网络融合环境下的竞争对其纵向一体化的激励,分别从产品层面和地域层面对市场竞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为典型问题为例说明了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竞争模式对总体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动态市场结构情况下的管制融合,用共同代理理论分析了融合状态下管制机构的最优设置问题。最后提出了不同管制制度对这两种竞争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动态管制下不同市场结构进行了静态比较分析。最后,对文中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领域。本研究在网络产业放松规制的基础上,寻求网络融合后能促进市场效率的市场结构目标模式,从而对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2.学位论文黄威中国转型期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研究——以电信业的发展为例2006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走到今天,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即以垄断为特征的传统型向以引入竞争为特征的现代型转变,因此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建立就会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有效竞争理论本身是针对一般产业而提出的,自然垄断产业具有特殊性,该理论应用于自然垄断产业存在理论上的缺陷,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全面阐述了有效市场假说,自然垄断产业的有效市场是指以有效竞争为基础,实现竞争与规模兼容、竞争与规制兼容、竞争与垄断兼容、国有与民营兼容、效率与公平兼容的自然垄断产业市场。这样的市场既是市场机制的产物,又是政府适当干预的结果。论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并完成了作为自然垄断产业效率实现模式的有效市场的理论构建。中国转型期经济在体制、改革方式、制度变迁上的特殊性决定了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及相应的不同治理思路。论文以转型经济为背景,对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描述了市场条件下与转型期存在显著差别的市场与政府、市场与企业、垄断与竞争的边界模型,界定和分析了隐性行政垄断的特征及其危害性,认为导致中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低效的基础性原因是规模经济特征和规模经济效率的双重不足,范围经济没有实现,无效率的非均衡规制和均衡规制并存,以及国有企业的困境。论文提出了规制结构中的纵向配置原则,认为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纵向配置不能按“行政区划”设立,而应该按“市场瓶颈”的原则设立。在市场供给机制上,通过无效率博弈向有效率博弈转变的模型,说明了转型期市场制度建设是有效供给机制形成的必然要求。在市场需求机制上,利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了消费壁垒对需求的影响,从而阐明了降低消费壁垒是有效需求机制形成的关键。论文以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电信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有效市场的角度深入探究中国电信业演进的历程和发展现状,探究了中国电信业形成有效市场的主要障碍以及改革思路。在电信市场全面开放之前,中国电信业要完成从垄断到竞争再到国际竞争力的加速转变,政府对电信市场的干预与引导是不可避免的。即是说,在未来的三到四年时间里,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打造国内电信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通过政府强制性变革和市场诱致性变迁结合,进一步完成中国电信业的第三次重组,最终形成二到三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与国外电信巨头抗衡的中国电信产业主导企业。全文共分五章,前两章是总论,进行了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第三章是针对中国问题的探讨,对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的特殊性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两章是专论,针对电信产业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章以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入手,考察自然垄断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以电信业这个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为例,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正在逐渐变化的自然垄断边界。针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一般采取规制与竞争相结合的政策,由于管制存在信息不对称、低效率和管制俘虏等问题,在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结合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第二章首先对有效竞争理论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之上对有效竞争模式从理论上进行了重新认识,比较了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和现代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特征,分析了现代自然垄断产业存在的效率冲突。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现代自然垄断产业的特点,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观点和波特竞争学说,建立了实现自然垄断产业效率的有效市场机构、有效市场行为、有效市场绩效的判别标准,最后建立了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该章为后面的章节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第三章是中国转型期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实现的分析。在对转型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市场与企业的边界、垄断与竞争边界的特殊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低效的基础性原因,提出了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实现的原则与重点,探索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独立、结构与制衡模式,讨论了有效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第四章以中国电信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围绕电信产业,探讨了电信有效市场的整合,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电信市场的演变,按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电信市场效率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深入分析了中国电信产业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行政垄断和结构性缺陷。第五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之上,基于开放背景提出了中国电信有效市场建设的若干建议,提出了为使中国电信有效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规制改革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短期内促进竞争体制的形成,用规制建立制度;长期内政府规制逐渐淡出,代之以独立的监管机构及完善的法律体系,用监督维护制度。3.学位论文梁艳华我国电信监管问题研究2004我国电信业经过20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经过5多的产业重构,形成了当前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由6大运营商分层竞争,监管机构独立于运营业的格局.新的监管部门在人手少、任务重、法制滞后的情况下,在互联互通、资费管制、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电信监管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轨道.但是,由于我国电信改革与其他国家相比进展很快、力度很大,改革实践超前于电信立法,电信竞争规则不够完善,加上行政监管总体改革尚在实施之中,行政监管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效果,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尚未完成,整个电信市场尚未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等诸多因素,造成电信监管在前进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阻碍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于是,我国电信业在以政企分开、打破垄断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工作告一段落后,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成为电信行业研究的新课题.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重构及监管的现状,从电信产业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提出在电信市场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初始阶段,必须强化政府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实质的竞争障碍.其次,通过运用管制经济学等有关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搜集有关数据,在历史与现状、国内与国外、广西与外省之间进行纵横向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当前电信监管实践中,造成因职能定位存在冲突、监管手段缺失而导致监管不力的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法律授权不充分;要扭转这种被动监管的局面、解答电信监管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更好地实现市场效率的问题,必须从电信监管的职能定位及手段创新入手.最后,本文认为,国家必须基于真诚授权的原则,加快电信监管机构法治化,以提升电信监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加快监管程序的法治化、丰富监管技术手段,以确立监管的原则和边界,提高监管程序的公开性,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信监管乏力的问题,建立电信监管威信和市场信心,以营造公平、有效、有序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全球化、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实现政府有效监管的新机制,引导我国电信业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ef3ee47-9097-4a27-9cf0-9e1101588be0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6日
本文标题:中国电信业效率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2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