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1
玉林实验中学高二化学期末复习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纯水在10℃和100℃时的pH,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前者大B、前者小C、相等D、不能确定2、把a、b、c、d四块金属板浸入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了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块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adbcB.acdbC.abcdD.bdca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s—1B、v(B)=0.3mol·L—1·s—1C、v(C)=0.8mol·L—1·s—1D、v(D)=1mol·L—1·s—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2B(g)3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C、A、B、C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2:35、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溶液中C(CN—)C(Na+),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C(Na+)C(CN—)C(H+)C(OH―)B、C(HCN)+C(CN—)=0.04mol·L—1C、C(Na+)+C(H+)=C(CN—)+C(OH―)D、C(CN—)C(HCN)6、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7、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B(m+n)必定大于pCm必定小于pDn必定大于p8、将铁片放入下列各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但无气体产生的是A.CuSO4溶液B.AgNO3溶液C.FeCl3溶液D.稀硫酸9、在下列有机物中,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是A.苯B.甲苯C.乙苯D.苯乙烯10、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V3V2V1B.V3=V2=V1C.V3V2=V1D.V1=V2V311、下列烷烃的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2-甲基丙烷B、丙烷C、丁烷D、乙烷12、下列5种烃:①2-甲基丙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⑤戊烷。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①③②C、④⑤②①③D、③①②⑤④13、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明矾溶液中递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B.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BaCO3+2H+=Ba2++CO2↑+H2OC.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1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16摩尔CO2和3.6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A.一定有乙烯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一定有乙炔D.一定有甲烷15、将适量的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相等,则已经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2:3C.3:2D.1:216、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Na+K+HCO3-Cl-BNH4+Mg2+SO42-Cl-CK+Na+SO42-SO32-DK+Na+AlO2-NO3-17、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BX、Y、Z均为气态C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上述可逆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18、在Na2S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a+=cS2-B.cNa+∶cS2-=2∶1C.cNa+∶cS2->2∶1D.cNa+∶cS2-<2∶11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1/2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A.负极,并被氧化B.负极,并被还原C.正极,并被氧化D.正极,并被还原20、在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B.+3C.+4D.+5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21.有下列六种烃,甲烷、乙炔、丙烯、甲苯和苯,分别取一定量的某种烃完全燃烧生成AmolCO2和BmolH2O⑴若A=B,该烃是⑵若A=2B,该烃是22.1mol某不饱和烃可以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3-二甲基戊烷,则该不饱和烃的结构是23、请写出下面结构简式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24、Mg(OH)2中混有的Al(OH)3的杂质可以用NaOH除去,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请完成并配平反应(1)K2Cr2O7+C+H2SO4→Cr2(SO4)3+K2SO4+___CO2↑+_____H2O。(2)若反应生成1molCO2,则反应中有molCr原子被还原,转移mol电子。26、(4分).现只有酚酞试液、试设计鉴别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钠三瓶溶液的实验方案:。2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2+、Al3+、Mg2+、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2)向(1)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再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4)向(3)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有沉淀生成,过滤。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离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推断题(6分)28、右图中每一方框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知气态烃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倍)跟物质F反应时产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A、B、H。四、实验题(12分)29.(22分)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2)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五、计算题:30题8分,31题10分,共18分30.将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时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求:1以X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2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多少?31.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mol,与b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乙烷和氧气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g水。试求:(1)当a=1时,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2)当a=1,当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第(1)问相同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O):n(CO2)=________(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答案1A2B3B4C5C6B7C8C9D10C11D12B13D14D15B16B17A18C19A20B21(1)丙烯(2)乙炔,苯22、23、3,3,5—三甲基己烷24、Al(OH)3+OH-=AlO2-+2H2O25、2,3,8,2,2,3,84/3426、各取少量未知溶液分别装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再将上述红色溶液分别倾倒少许到另两支试管,能使红色褪去的原溶液是盐酸;不能使红色褪去的原溶液是硫酸钠溶液。27、(!)CO32-,Cu2+SO42-(2)Al3+、Mg2+、Cl-28、A:CaC2,B:H2OF:O2H:Ca(HCO3)229、方法一(1)稀H2SO4铁屑(2)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方法二(1)稀H2SO4铁屑(2)NaOH溶液(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30、0.03mol/L·minn=131、(1)1:1(2)3,1:3(3)3b/a3.5CH3—CHCH3—CHCH3—CCH
本文标题: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26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