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
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①曹魏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周武帝改革内容的是()A.整顿吏治B.释放奴婢C.僧尼还俗D.减免赋税3.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A.刘宋B.齐朝C.萧梁D.陈朝4.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A.曹魏B.西晋C.东晋D.南朝5.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B.匈奴C.氏D.羯6.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7.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对形势估计错误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C.军队战斗力不强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8.东魏统治者高欢曾对鲜卑人说:“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其目的在于()A.发展农业生产B.实行汉化政策的需要C.缓和民族矛盾D.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9.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族统治者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打乱原有的民族布局③各族贵族势力削弱④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l0.西晋选任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注重才能B.以门第家世为重C.看重品行D.才能家世并重11.曹魏时期,在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对土地享有()A.使用权B.所有权C.经营权D.管理权12.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A.代田法B.井田制C.屯田制D.均田制1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B.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14.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15.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钧改进翻车B.兴修了水利工程C.农耕规模扩大D.开发了边疆地区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与以前相比,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的食品结构中地位逐步上升的粮食作物有()A.水稻、甘薯B.小麦、水稻C.甘薯、小麦D.水稻、粟1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中心包括①洛阳②长安③扬州④成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氾胜之书》D.《四民月令》20.下列古代科学家,在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有①贾思勰②张衡③郦道元④裴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道教的兴起和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分别始于()A.西汉和西晋B.西汉和东晋C.东汉和西晋D.东汉和东晋22.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论语》B.《周易》C.《老子》D.《庄子》23.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A.东汉的蔡邕B.东晋的王羲之C.曹魏的钟繇D.南朝的王献之24.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A.恬淡舒适B.战乱不断C.民族融合D.政治黑暗2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其中,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A.东汉的蔡邕B.三国的曹不兴C.曹魏的钟繇D.东晋的顾恺之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隋统一的条件的是(A.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C.隋朝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D.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27.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隋代北周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C.创建三省六部制D.大力弘扬佛教28.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9.在隋朝建设中隋文帝与隋炀帝的相同点是①兴建两都②广设仓库③开通运河④修筑驰道A.①②B.②C.③④D.①②③④30.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巡游享乐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31.隋炀帝时,客观上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的史实是()A.修筑驰道B.开通运河C.最早开通江淮的江河D.修筑驰道和开通运河32.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①炀帝的暴政②开通大运河③农民大起义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3.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34.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35.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6.“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37.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38.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武则天有关()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C.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39.下列哪一项内容与唐玄宗有关()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C.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40.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B.实行十五税一C.生产关系适宜生产力的发展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41.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A.重用贤臣B.励精图治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42.天宝末年,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是①“渐肆奢欲,怠于政事”②“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③外重内轻,加强边防增置军镇④宠信李林甫、杨国忠,委以宰相要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3.唐中期政局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A.安史之乱B.杨贵妃受宠C.宦官专权D.唐玄宗政治腐败44.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主要是①北方经济的破坏②中央集权大大削弱③边防空虚④客观上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一定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45.下列有关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所决定B.由地方权力过于膨胀导致C.由安史之乱直接引起D.因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所致46.唐朝设置节度使后国内政治形势的特点是()A.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加剧B.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C.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47.唐朝后期“朋党之争”所反映的矛盾实质是()A.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中央和地方统治阶级的矛盾D.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48.唐末农民战争的特点是流动作战,主要表现在()A.先后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政权B.起义军转战南北,没有建立根据地C.黄巢起兵山东,又打回到山东D.起义军避实击虚,南下广州49.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农民战争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50.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51.下列制度实行对当时的历史起了积极作用的有①秦的中央集权②魏晋的士族制度③隋唐的科举制度④三省六部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2.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①创武举、殿试②始建进士科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⑤④③②①D.③②④⑤①53.对科举制度,不正确的评价是()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对当时历史始终起着积极作用C.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了封建国家统治的基础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54.《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土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55.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共同处是()A.有利于生产的发展B.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C.导致了军阀的形成D.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56.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①庸②调③徭役④两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57.按前后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顺序①实行两税法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破坏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58.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9.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①雕版印刷术②制瓷③制铜④唐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0.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①一行②义净③玄奘④法显③鉴真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61.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A.瓷器B.丝绸C.纸张D.茶叶62.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A.民间商贸交往B.使臣互往通好C.以佛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63.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A.制瓷技术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冶铁技术6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A.民间商贸交往B.互通使臣C.以宗教为纽带D.技术交流65.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A.日本、天竺B.新罗、东罗马C.新罗、日本D.天竺、大食66.隋唐时期文化得以繁荣,主观因素包括()A.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B.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国内各族交往密切D.对历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6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68.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A.《千金方》B.《四部药典》C.《本草纲目》D.《唐本草》69.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0.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值得重视的进步观点和具有进取精神的观点是①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②人类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③自然与人互相作用④实践对人们认识有一定的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1.唐朝专业教育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C.统治者重视发展教育D.科举考试科目的设置72.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古代史复习检测题2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