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苍山县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鲁教版其它版本
苍山县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地理2006。4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涂写在答题卡上。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1—4小题。1.X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24%B.60%C.2.4%D.-2.4%2.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3.Y国最有可能分布在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4.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后回答5-8题。5.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A.由M类国迁往N类国B.由N类国迁往M类国C.N类国因儿童多缺少劳力而成为人口迁入国D.M类国只有人口迁入而无迁出6.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右下图中“*”表示此次普查所获人口年龄构成状况,读后回答7—9题。7.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A.68%B.23%C.13%D.5%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我国面临人口问题有①人口萎缩,劳力缺乏②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③人口总量大,社会压力大④青少年儿童数量大,教育、就业形势严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分析普查资料得知,沿上海至拉萨一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越来越高趋势。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经济水平差异B.人口合理容量的高低C.教育和文化的差异D.民族分布的差异读“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图改)10、对图示涵义解释正确的是A、距离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越低B、距离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的档次越高C、距离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D、距离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的档次越低11、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为空白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角落部位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的租金B、角落部位地域狭窄,不适合作为零售业用地C、角落部位通达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的人流,对零售业没有吸引力D、角落部位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读城市布局“同心圆理论模式图”,回答12~13题。距市中心的距离12.对图中数码1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模式中,该处是核心地带,是中心商务区②该处初期是住宅区,后来成为新来移民的居住地区③该处分布的商业企业主要有批发商业、铁路运输客货站、零售商业等④该处分布着城市的主要商业、事务所、银行、股票市场、高级购物中心和零售商店,形成了城市的中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该模式中,1—2—3—4—5依次为A.中心商务区—过渡带—中产阶级住宅带—工人住宅带—通勤带B.中心商务区—过渡带—通勤带—中产阶级住宅带—工人住宅带C.通勤带—过渡带—中心商务区—工人住宅带—中产阶级住宅带D.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根据下图所提供的“杜能农业区位模型图”,完成14~15题。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14.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你认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现实中的所有农业区域的农业类型分布及工业的区位分布均可以用杜能的区位模型来加以解释B.假如现在有三种作物:玉米、花卉和蔬菜,根据杜能模型所提供的指导,我们应该把蔬菜区布局在最靠近市中心的Ⅰ地区C.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告诉我们,处于绝对优势的农业生产类型是完全可以存在的D.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告诉我们,在越靠近市中心的地区,我们应该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15.根据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图,你认为下列作物的布局合理的是A.Ⅰ园艺和乳畜业、Ⅱ作物轮作带、Ⅲ林业带、Ⅳ谷草轮作带B.Ⅰ园艺和乳畜业、Ⅱ林业带、Ⅲ作物轮作带、Ⅳ谷草轮作带C.Ⅰ园艺和乳畜业、Ⅱ谷草轮作带、Ⅲ林业带、Ⅳ作物轮作带D.Ⅰ园艺和乳畜业、Ⅱ谷草轮作带、Ⅲ谷草轮作带、Ⅳ林业带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6—19题。16.该生态园中的农业按地域类型划分属于A.热带迁移农业B.市场园艺业C.混合农业D.种植园农业17.该生态园中的主体工业属于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18.该生态园A.生产过程中完全不需要外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产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9.“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发展该种类型的经济,可以解决我国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并完成20—22题。20.Y农业生产分布的理想边界范围是距城市A.20—40kmB.40—60kmC.20—60kmD.20—80km21.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A.市场和交通B.劳动力和市场C.交通和气候D.气候和地形22.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是A.花卉、乳牛、粮食B.蔬菜、粮食、水果C.蔬菜、林业、养鸡场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23.读纺织厂、炼钢厂、制糖厂和电子装配厂四种工业布局模式图,关于a、b、c、d判断正确的是A.炼钢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纺织厂B.纺织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炼钢厂C.制糖厂、电子装配厂、炼钢厂、纺织厂D.纺织厂、炼钢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24.25.26.27.28.上海市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A.地形条件极为优越,大部分为平原地区B.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充足的消费人群C.拥有较强的科研技术水平D.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而广阔的腹地2005年5月22日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这次测量除采用1975年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用GPS测量系统,可以说是“双保险”。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高度测量结果:珠峰峰顶岩石海拔高度为8844.43米,其高度依然是世界第一。据此回答29—30题。29.GPS测量功能在于A.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B.为用户提供飞机遥感影像C.为用户提供飞机遥感影像D.供用户随时查阅有关地理信息30.假若某登山队利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电子地图进行登山考察,电子地图可以A.为队员提供珠峰地区的天气预报B.为队员提供最佳路径C.让人们实时了解登山队员的位置D.给队员提供各种物质设备苍山县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地理2006。4第II卷(综合题共5小题55分)题号3132333435总分得分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填代号),原因是。(2)A、D两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是和。(4)D城市适于发展工业,原因是什么?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5)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请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注在图中。3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和图中的直线方程:商业:y=―40x+140;住宅:y=―12x+84;工业:y=―3x+30,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B.土地利用方式C.交通通达度D.企业的支付能力,(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区,原因是。(4)该城市住宅区的范围是在距离市中心千米到千米之间。(5)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33.综合地理知识应用:(11分)读广东省地图,结合我们前半学期学到的人文地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1)图中A、B、C三城市中,表示广州市的是,请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广州成为我国重要特大城市的原因。(提示:从对外交通、地形特点、与周边重要城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2)2003年非典期间,中山,江门等市的大多数危重病人大都送到广州进与市中心的距离(km)()地租水平商业工业住宅ABC土地利用yx行治疗,请分析说明原因。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珠江三角洲。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3)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4)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土地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4.学习地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很重要。请你结合“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案例,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13分)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的工业发展是以制糖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79—1990年,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政策优势和侨乡的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同时期,香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工业分布格局。1990年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全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产业面临升级。此时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三角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至2002年,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主导产业。(1)分析区位因素往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入手,请列举出具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等。跟农业不同,工业区位选择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考虑工业区位因素重点考虑的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2)影响工业布局的原则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工业生产主导因素却存在差异。结合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主要工业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3)从以上我们可知,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请根据上述的材料归纳出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三条表现。35.下图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各问题。(10分)(G换管道)(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并解释你做出这种选择的理由。(6分)(2)“在图中展示的4种运输方式当中公路运输的费用最高。”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阐明你判断的理由。(4分)(3)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0~A、B~C这两段距离上,总费用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一种运输方式?高一地理月考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0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
本文标题:苍山县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鲁教版其它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