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4—6章测试
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4—6章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据此回答1—3题。1.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A.遏制共产主义B.维护雅尔塔体系C.建立全球霸权D.维护世界资本主义2.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3.一战后美国推行的金元外交和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作用是()A.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帮助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恢复经济C.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D.增强了美国对他国的支配地位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这对世界局势造成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4—5题。4.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③美国处于战略优势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下列哪一一事件的发生直接威胁到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安全()A.古巴导弹危机B.苏联出兵阿富汗C.修筑“柏林墙”D.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二战后,亚洲由于局部战争不断和经济发展神速,而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地区。据此回答6—9题。6.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不包括()A.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B.通过长期战争C.依靠亚非会议决议D.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出现南北分裂的根源是()A.日本法西斯对朝鲜分而治之留下的后果B.南北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C.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D.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8.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共同之处是()①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美国资本的大力扶植③大力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④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异军突起,充分说明了()A.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性B.科技兴国的必要性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二战后以苏美两极世界政治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据此回答10—15题。10.以下内容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C.西欧和日本的力量增强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11.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局取代的标志是()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2.从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看,雅尔塔体系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是()A.帝国主义战胜国瓜分世界B.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两分天下C.确定分别以欧洲和北美为中心的多极格局D.事实上划分美苏在欧亚的势力范围20世纪50、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运动,据此回答13—题。13.以下事件受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影响的是()①赫鲁晓夫取得苏联最高领导权②苏联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③南斯拉夫被开除共产党情报局④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1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B.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C.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口号和目标D.个人专断作风严重15.制定出比较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国家是()A.捷克斯洛伐克B.民主德国C.南斯拉夫D.匈牙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两极格局解体。据此回答16—20题。1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17.20世纪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18.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其霸权政策,主要表现有()①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②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③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④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9.美国布什政府,一方面访问中国,和中国政府改善关系,另一方面坚持《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布什政府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美国国家职能的多样性B.阻挠中国和平大业的完成C.企图破坏中美关系D.为增加对台湾出售武器找依据20.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①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②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③世界形势趋向紧张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988年5月3日凌晨,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进行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货币。”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1-22题。21.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①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②欧盟各国的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③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④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知识经济的兴起D.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23.“可持续发展”是指()A.以知识经济促进的经济持续发展B.既注重知识经济又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C.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D.建立在重视后代人发展与生存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发展24.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①学科越来越多②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④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时间产量18701913煤钢煤钢英国11220万吨62万吨14980万吨1501万吨法国1290万吨8万吨4080万吨510万吨德国2390万吨14万吨19110万吨2050万吨美国4250万吨4万吨57110万吨3440万吨材料二美国最近欲对伊拉克动武的意图,并未获得其欧洲盟友的一致支持。这只是欧美矛盾的表现之一。当今社会,美国与其欧洲盟国间的矛盾与分歧日益公开化,由经济贸易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领域,在有些方面甚至完全针锋相对。这在二战后的美欧关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2003年《参考消息报》汇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是何原因?(2)纵览欧美关系的发展史,可知欧美历经了“争夺-合作-斗争”的复杂过程。列举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对欧洲事务扩大影响的历史事件。(3)二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进入20世纪以来,欧美关系发展的情况怎样?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材料二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摘自杜鲁门《关于日本问题在国会上的演说》材料三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美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英国的安全”。美国的防区“自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到琉球群岛”,自“琉球群岛起,到菲律宾”。1945年3月,美日签订《美日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策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摘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请回答:(1)材料一所标榜的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又是什么?(2)材料一所说的“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3)材料二所说的“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是什么意思?“俄国人”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是杜鲁门给予的“机会”吗?为什么?(4)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看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恶劣影响何在?(5)材料三所说的“防区”实际上是什么?美国为建立这一“防区”进行过什么战争?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93年起,美国企业在计算机、电信和其他高科技方面的投资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电脑软件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电子业的美国第三大产业;信息技术在5年中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对美国GDP的贡献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材料二微软公司从1975年创立,到如今其分公司遍及世界各地。1996年他的身价达到185亿美元,世界首富打造而成。这是100年前绝对不敢想的事。――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2)为什么说20年打造世界首富在100年前条件不具备?(3)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世界一体化有何积极作用?三、问答:第28题14分,第29题15分,第30题13分。共计42分。28.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试问:(1)德国和日本成为二战元凶的相似原因?(2)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对所犯战争罪行的反思比日本深刻些?(3)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29.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何作用?(6分)(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成功的调整?各起什么作用?(6分)(3)中美两国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概括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CDCABCCAACABBDC161718192021222324BCABCCBCC二、材料解析题:25、(13分)⑴现象:1870年,英国煤钢总产量是其他几国的总和。原因: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分)1913年,英国的煤钢产量被美德超过,退居第三位。原因: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资本家相对保守,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主要靠广阔的殖民地获取暴利,工业生产相对落后,先后被美德超过。(3分)⑵德国赔款问题、《九国公约》、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
本文标题: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4—6章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