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艺术考生文化调研考试
高三历史艺术考生文化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1、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C、秦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皇帝制度D、秦朝的暴政导致了楚汉战争2、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下有关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此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B、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迅速传播,带来的危害之一是寺院经济的过度发展C、齐梁之际范缜著《神灭论》从理论上反佛,根本原因是佛教是外来宗教D、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灭佛,说明佛教教义已不适应统治者的需要3、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衡发明地动仪C、华佗发明“麻沸散”D、《九章算术》的问世4、王安石变法中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措施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一条鞭法在实行中遭到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激烈反对,这主要是因为A、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B、按人丁和田亩分担赋税C、一切税役折成银两D、农民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6、下列思想家中,既提倡“法治”,又反对君主专制的是A、韩非子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7、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8、《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是①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②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③介绍外国历史地理情况④反映先进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A、①②④B、①④C、②④D、②③9、中国民族资产阶段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0、中共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11、之所以说大革命失败了是因为它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C、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D、共产党丧失了政权1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3、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彻底消除了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C、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重大问题D、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4、1953一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其表现是A、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全党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整风运动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5、改变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科学论断的事件是A、反右派斗争B、反右倾斗争扩大化C、大跃进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6、“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任务、方针③都强调要改革开放④都提出要拨乱反正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7、开辟新航路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弱18、提出公共意志的思想家是A、霍布斯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19、法国制宪会议的《八月法令》中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这一规定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C、否定特权等级经济上的特权D、标志资产阶级统治在法国确立20、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在于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B、都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C、都得到许多海外殖民地D、都得到大量的海外移民21、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A、太平洋战争爆发B、德军进攻西欧C、德军突袭波兰D、苏德战争爆发22、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欧洲B、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C、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政策23、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措施有①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③稳定社会秩序④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共计39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栗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材料二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通鉴选·杨炎与刘晏》材料四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征税标准各是什么?为何出现这种变化?(4分)(2)指出材料二中年龄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其目的和效果。(4分)(3)材料一中“庸”和材料三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4分)(4)材料四的规定有何作用?(2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年—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年份出口进口出超(+)或入超(-)1913338408811090775-7706687191810080756947420+91333361922663229018059756-11427466材料二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请回答:(1)透过材料一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7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不要摘抄原文)。(4分)(3)从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摘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应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一一摘自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材料三据报载:200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阿罗芒什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受到世人的关注。材料四从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而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摘自《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指出普法战争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2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这种意图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为什么能够重返欧洲大家庭?(4分)(4)看了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历史变化,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取向的基本认识。(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7题13分,28题14分,29题15分,共计42分)27、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时期,在边疆地区出现了哪些威胁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政治势力?(3分)(2)清政府为此进行了哪些斗争?(6分)(3)试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的原因。(4分)28、20世纪40—6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三次困难。(1)三次困难内容是什么?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12分)(2)从党对这些困难的克服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29、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世界政治局面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概括指出这种严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以及对世界局势发展产生的影响。(15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AABCBCBBA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CCDAADCBACC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共计39分。24、(1)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土地、财产为主。(2分)原因: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2分)(2)变法趋势:丁男、中男的起岁增加,而“老”的年龄提前。(2分)目的:减轻赋役。效果:有利于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3)“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的规定使商业合法化,且量亦较合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4)废除了人头税,有利于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25、(1)发展态势: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又衰落。(2分)原因:一战中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高额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5分)(2)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资企业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特权,又具备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4分)(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中国要想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26、(1)、德国成为先进强国;法国经济地位下降(受到遏制)(2分)(2)、意图:法德经济进行合作,以化解彼此间的矛盾。(2分)不能实现的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掠夺性惩罚,加深了法德矛盾。(2分)(3)、德国重返欧洲大家庭的原因:对二战的反省比较深刻、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动加强与欧洲各国的合作。(4分)(4)、战争、对抗必然两败俱伤;和平、合作才能共享繁荣。(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7题13分,28题14分,29题15分,共计42分)27、(1)政治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外来侵略势力;地方割据势力。(3分)(2)斗争:①平定准噶尔部反动贵族噶尔丹的叛乱;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②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挫败沙俄的侵略。③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平定三藩之乱。(6分)(3)原因:①清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②加强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力量强大;③康熙、乾隆等皇帝的正确决策;④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4分)28、(1)40年代初抗日根据地出现了物次极度匮乏的困难。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4分)5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困难。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艺术考生文化调研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