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六
高三地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六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面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回答1~2题。1.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2.下列地区中可安排该农事活动的是①东北平原②河套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成都平原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乡海拔3500米,年雨量约300毫米,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004年5月某科技公司捐赠计算机给该乡的黄羊川职业中学,通过因特网师生接触到各种外界信息及教学资源,学生还设计了网页,登载农民委托出售农特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财源。阅读材料回答3~4题。3.中国西部偏远农村过去在农业产销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①劳动力不足②市场信息封闭③交通不便④耕地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以学校作为地方电子商务中心行销农特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以校领乡”,其产生的原因是A.学校的空间面积较大B.学校为农村人才所在地C.学校的交通位置适中D.学校师生薪资较低右图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读图回答5—7题。5.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A.a、b、cB.b、a、cC.c、a、bD.c、b、a6.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A.黑龙江、四川、海南B.海南、浙江、黑龙江C.浙江、四川、黑龙江D.黑龙江、浙江、海南7.有关①、②、③三省农业区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①省热量充足,一年三熟D.②省市场广阔,农产品的商品率高C.③省耕地比重高,粮食总量是三省中最高的D.三省中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是③省读我国某区域图(图4),回答8~9题。8、图4甲区域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是A、增加化肥、农药投入B、加大科技投入C、增加农业机械投入D、增加劳动力投入9、图中乙区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生产基地,它们生长条件差别最大的是A、春播期的水B、夏季生长期的水C、秋季采摘期的天气D、土壤的性质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10—11题:10.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aB.bC.cD.d11.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大豆D.黄麻下表是我国某地10年气候统计表,根据此分析完成3—6小题项目/月份123456789101112风力≥级的日数1.51.93.75.63.610.60.30.40.81.40.6平均气温-3.2-0.76.413.721.22627.326.320.614.46.3-0.7降水量(MM)3.37.39.143.233.354.4247.3166.848.926.3263.51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哪个地区A.青藏高原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南方丘陵地区13.不适合在该气候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棉花D.甘蔗14.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A.伏旱B.夏涝C.春季风沙D.冬季寒潮15.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不利气候因素是A.盐碱化B.水源不足C.冬季低温D.春末夏初的干旱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回答16-17题。16.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改革17.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读某国国情简表,回答18—20题。18.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是A.劳动力B.水源C.市场D.农业科技19.该国盐碱地面积广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燥B.不合理的灌溉C.种植业发达D.围海造田20.该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但种植业发达,主要受益于A.广阔的市场B.发达的交通运输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传统的耕作经验(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读世界某地图(图11),回答21~23题。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小麦区,北部为冬小麦,南部为春小麦B.图中的小麦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图中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属于地中海气候D.图中东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22.农业地域类型与图中小麦区相同的国家主要是A.乌克兰B.澳大利亚C.蒙古D.泰国23.图示国家中部发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A.高温多雨,自然条件优越B.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便利C.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D.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电力等。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据此回答24~25题。24、下列较适宜的地区有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皖南山区D、长白山区25、经过考察,茶叶种植园的自然条件应选择A、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B、热带季风气候的平原地区C、亚热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D、亚热带酸性的红壤环境2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河套平原甜菜种植→地形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C、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热量D、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水源国土面积1.4×104km2人口和民族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国土特征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农业特点种植业尤为发达图11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这项工程涉及退耕地面积2亿多亩,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9100多万亩,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粮食。这是在中国和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罕见的伟大工程。据此回答27-28题。27.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A.减轻长江、黄河水患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C.阻挡沙漠化的推进D.减少沙尘暴的侵袭28.下列可用于评估植被恢复和监测指标的是()A.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B.干湿两季水的径流量变化C.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D.草场载畜量近几十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养活了众多的人口,农业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29—30题:29.亚洲水稻种植业属于:A.商品农业B.自给农业C.密集农业D.粗放农业30.下列关于密集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B.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C.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D.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80分)31、读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回答:(共7分)(1)分析该系统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2)该农业生产系统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何积极影响?(6分)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国家人口总数(百万)农业人口(百万)农民人均生产粮食(Kg/人·年)A1215910501.0B2746.454687C1265.72105D58.72.230773材料二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小麦玉米大豆中国市场价格(元/吨)116011312198国际市场价格(元/吨)11267391501中国进口数量(吨)738.939.413,939,933(1)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5分)(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简述C国农业的主要特点。(3分)(4)D国主要的农业带在哪里?该地发展粮食生产有何优越的自然条件?(5分)(5)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5分)33.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回答:(共15分)(1)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业的比重,降低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3分)(2)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多项选择)(2分)A.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B.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D.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3)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2分)(4)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业;②所在地区为农业;③所在地区为农业;④所在地区为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6分)(5)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多项选择)(2分)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B.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E.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F.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34.读图,回答问题。(共17分)(1)我国农牧交错地带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为什么?(4分)(2)将下列选项填入图中恰当的位置(填写字母代号)。(5分)a.自然环境土地退化b.土壤肥力下降c.大风季节开垦d.粗放经营e.盐碱地不合理灌溉(3)对农牧交错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35.读美国东部农业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图示A、B、C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中:A是区,B是带。C是带,该地带农业发展的优越社会经济因素是。这些农业地带的分布状况,反映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5分)(2)简述B地带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3)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经验,谈谈我国发展粮食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不少于三点)(3分)答案:31、(1)由于实现了秸秆还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因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减少了对于粮食、淡水的污染程度。由于农村生活燃料改成了发热量高、燃烧效率高、几乎无污染的沼气,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避免了因燃料不足而砍树、铲草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3分)(2)系统可为家禽和牲畜的饲养提供大量的饲料,促进饲养业的发展,沼气解决了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有利于保护森林,促进农区的林业发展;饲养业、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种植业所占比重,增加畜牧业、林业的产值比重;林业、饲养业发展,有利于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4分)32.(1)A:中B:美C:日D:法粮食总产量最多的是中国(2)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劳动生产率高(3)注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化,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单产高(4)巴黎盆地晴天多,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没有旱涝灾害(5)东北平原科技投入少,单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市场经济不发育,产业化程度低;消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33.(1)、牧、渔种植业粮食(2)ABC(3)小补充劳动力活跃经济(市场)(4)粗放经营传统旱作水田热带种植园地域自然(5)ACDF34.(1)该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ABDEC(3)答题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或农牧业结构);退化土地的综合整治;扩大林草面积,营造防护林;结合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等。35、(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上学期单元测试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