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主要依据是()A.夏朝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B.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C.奴隶制国家机器开始建立D.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3.“今天下已定,令各返其县,复故爵田宅”。汉高祖发布此诏令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封建统治秩序B.恢复社会经济C.增加农业劳动力D.缓和阶级矛盾4.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令的直接目的是()A.改变少数民族的游牧习惯B.发展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C.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D.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5.唐代的专业教育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A.科举考试的科目设置B.人们的生活需要C.庶族地主地位上升D.商品经济的发展6.下列对宋辽和议与宋金和议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B.宋王朝都向对方称臣C.D.宋王朝都是乘胜求和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8.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①民族矛盾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④政府财政危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10.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在于()A.对待农民革命的态度B.对待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D.对待改变清朝政体的态度11.辛酉政变后,西方列强放弃“中立”主动与清政府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B.维护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C.D.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12.下列对立宪派作用评价不正确的是()A.B.推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C.反对袁世凯出任临D.参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13.有关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不正确的表述是()A.表明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弱于欧洲列强B.表明美国要自主争取远东霸权,不再追随英国C.表明美国兵不血刃地分享到列强在中国的权益D.表明美国对华侵略要加强经济上的资本输出,放弃军事手段14.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宣传科学和民主B.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D.实现文学革命15.1924年,孙中山说:“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政阶级,如此类官僚等,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却以政权让渡于彼,其政失败,又待何言!”孙中山认为“让位”的主要教训是()A.B.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C.D.旧军阀依附袁世凯1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A.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B.生产的商品投放市场C.资金来源于私人资本D.企业相对集中沿海地区17.下列战役,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特征的是()A.太原战争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豫湘桂战役18.《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有制约性的一条是()A.决定迅速实行宪政B.保证人民民主和自由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确认和平建国纲领19.关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课堂讨论中有四种不同观点,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但革命性质一致B.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前途和革命性质都不相同C.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和革命性质相同D.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阶级为资产阶级20.1952年秋,上海某民族资本家提出在本厂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运动,该厂工人议论纷纷,其中唯一正确的意见是()A.这个主张对国家有利,工人阶级应积极响应B.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资本家休想随意使唤我们C.什么“劳动竞赛”,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工D.这是资本家新的剥削花招,应当进行批判斗争21.中共“八大”和“十三大”对国情分析的最主要的相似之处是()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B.国内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抓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工作的中心22.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时务学堂D.京师大学堂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A.B.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4.建国后,我国科技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发展科技工作的规划方针正确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英国新贵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贵族两极分化B.商人加入贵族行列C.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海外贸易不断扩大2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本质的特点是()A.B.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兴起C.D.大资产阶级领导着革命潮流27.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A.资金不足B.企业设备陈旧C.缺乏技术人才D.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28.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B.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C.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9.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所有权,其后果是:()A.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B.造成了大量雇佣农民C.导致了农业长期落后D.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3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洲文学流行()A.人文主义文学潮流B.古典主义潮流C.浪漫主义潮流D.批判现实主义潮流31.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德对外政策及矛盾的变化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协调与法国关系,共同对待德国B.德国由称霸欧洲大陆政策到夺取全球霸权政策与英竞争C.法国要重建欧陆霸权与英结盟共同对付德国D.英、法、德共同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各自结盟竞争世界32.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史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A.B.具有浓厚宗教特色的民族民主革命C.D.发生在西亚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33.杜鲁门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其实质是()A.B.防止日本的分裂C.D.防止日本东山再起34.西欧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相同因素是()A.B.美国资本的扶助C.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35.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欧洲各国政治版图,与维也纳会议的有关规定相比照,其最大的不同是()A.西欧国家疆界变动B.东欧民族国家出现C.俄国领土扩张D.爱尔兰的独立36.20世纪后期,新加坡和日本发展经济的相同措施中不包括()A.发展密集型产业B.发展外向型产业C.发展高技术产业D.发展科教事业37.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仅仅30年就更新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这种变化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B.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C.D.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二、材料解析题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春阳是宁波人,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19年)中弃儒经商,在苏州开一小铺,后来规模日大,闻名四方,一直到清中叶,仍很兴旺发达。“其店规之严,选制之精,合郡无有也。”它的管理办法,很像州县衙门,“亦有六房,曰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售者由柜上给钱取票,自往和房发货,而总管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它的商业信誉极好,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货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二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茂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肝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之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恰恰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摘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苏州风俗,全是一团虚哗。……即使开着风扇板门,卖些杂货,或是吃食,远远望去……倒也热闹齐整。仔细看来……都是有名无实的。一半是骗外路的客商,一半是哄孩子的东西。——摘自《豆棚闲话》回答:①材料一说明了哪一历史现象?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有哪些?②材料二、三说明朝苏州的商品经济存在哪些问题?③谈谈你对以上两种经济现象的认识。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摘自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请回答: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②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③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凡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材料2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地,不出二门”。伊滕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材料3“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滕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宪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材料4“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回答:(1)据材料1,1889年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2)据材料2,1889年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是什么关系?(3)从材料3看,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4)据材料1、2、3,1889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三、问答题41.试述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2.简述在新民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