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中国古代史单元1先秦强化训练
2007年高考强化训练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史单元1先秦强化训练河南省文成中学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B.商朝前线兵力弱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2.下列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最北和最南面的是A.燕、卫B.宋、楚C.卫、晋D.燕、楚3.西周“国人暴动”的性质是A.奴隶的武装暴动B.平民的武装暴动C.手工业者的武装暴动D.诸侯的武装暴动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纽带是A.王位与权力B.土地和义务C.贡赋与爵位D.土地和奴隶6.下列各项最能体现井田制实质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C.大道既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7.西周分封制存在的基础是A.井田制的存在B.周王拥有的实力C.诸侯国的承认D.大量奴隶的存在8.下列王朝中,暴政成为灭亡直接原因的是A.夏朝和商朝B.夏朝、商朝和西周C.商朝和西周D.夏朝和西周9.2000年11月9日,我国科学家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使我国历史纪年提前了1200多年,那么,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应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0.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A.夏B.商C.西周D.秦朝11.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要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国防、充实武器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12.从地理位置分析,春秋时期秦国争霸中原的最大障碍是A.晋国B.楚国C.宋国D.齐国13.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改革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14.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周王室衰微D.诸侯野心增大15.春秋争霸和战国纷争的最大不同是A.战争目的B.战争结果C.战争性质D.参战国家16.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有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势力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合③加强了统一的趋势④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17.史称“春秋无义战”,下列理由正确的是A.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B.争霸目的是为了土地、人口和支配权C.“挟天子以令诸侯”D.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赋役负担18.春秋争霸对社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主要的表现是A.诸侯国为图强而改革B.大国兼并小国,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加速了各族人民互相融合D.推动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19.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实行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0.公元前546年,晋楚两霸议和。此后,中原的战争减少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晋楚两国实力相当,长期战争对双方都不利B.晋国主动向楚国议和C.宋国发起“弭兵”之会D.晋吴联合,使楚国难以取胜21.从地理位置考察,今上海一带在春秋时期应属A.楚国B.吴国C.越国D.宋国22.我国是世界上仍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追根溯源,史料记载中最早实行系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是战国时期的A.魏国B.楚国C.秦国D.齐国23.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争霸战争B.变法运动C.百家争鸣D.统一措施24.“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封建制度逐渐确立25.齐桓公霸主地位得以正式认可的主要依据是A.周王也派代表参加会盟活动B.参加会盟的诸侯服从齐桓公命令C.大多数诸侯参加了葵丘会盟D.齐桓公先后灭掉了30多个诸侯国26.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性质是A.新兴地主的争权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C.奴隶阶级争权的斗争D.奴隶起义的改朝换代27.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国家统一C.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D.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28.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都来源于A.秦国B.晋国C.宋国D.郑国29.下列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按照地理位置和现在的省份大致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A.秦国——陕西B.燕国——河南C.齐国——山东D.楚国——湖北30.下列有关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31.下列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B.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C.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D.我国在战国时期较普遍使用铁器32.战国时期,面对秦国东进的巨大压力,韩国国君曾派水工郑国去劝说秦王修筑水渠,你认为其真实的目的是A.帮助秦国治理水患B.促进秦朝友好往来C.传播韩国水利技术D.消耗秦国人力物力3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数量急剧增加B.春秋时期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C.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D.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确认34.战国后期,导致关中平原北部盐碱地变成高产良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芍陂C.西门豹渠D.郑国渠35.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36.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家分晋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B.社会制度的变革达到质变阶段C.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D.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37.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重视生产C.农民地位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3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的经济根源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B.各国君主为了富强支持变法C.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9.管仲改革中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0.《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41.认为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公田转化为私田C.周天子实力衰微D.诸侯争霸43.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举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段话主要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C.主张民主反对封建专制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4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45.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46.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商鞅B.孟子C.墨子D.荀子47.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C.思想观念不同D.看问题的角度不同48.“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49.“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评述是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B.墨家任用贤才的主张C.法家进步的历史观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50.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5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52.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5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54.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其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们拥护B.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C.墨子主张选贤任能深得士人拥护D.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扩大55.在诸子百家下列政治思想中,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的是A.无为B.仁政C.法治D.兼爱56.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兵家最受欢迎57.墨子、韩非子、商鞅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58.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A.他的爱国爱民精神B.他主张政治上要变革C.他的抗秦事迹D.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59.《墨经》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有①杠杆原则②浮力理论③声学④光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0.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61.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小国的经济利益63.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A.我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奴隶制国家B.我国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C.我国从商朝起就有有文字可考的信史D.公元前3世纪我国已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64.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65.夏朝建立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A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形成B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C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D奴隶主占有土地与奴隶66.《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了A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部落之间的战争B大禹治水C夏朝设置了监狱D夏朝为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67.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因为与前代相比A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完善B疆域更加辽阔C周王的权威地位更加稳固D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68.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体现在A汉族政权“尊王攘夷”抵制边地各族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单元1先秦强化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0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