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小麦氮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QTL分析
小麦氮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QTL分析作者:陈磊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何文寿.郭瑞英.康建宏高产高蛋白与高氮肥效率结合的小麦品种筛选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1)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条件下,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对100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效率进行了系统筛选研究.筛选出了几个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肥效率均较高或产量、氮肥效率较高的品种;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了筛选指标,即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可采用蛋白质产量作指标筛选,而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同时采用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筛选.2.期刊论文马宏玮.康建宏.何文寿.郭瑞英高产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宁夏农林科技2003,(1)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研究了高产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高产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较高,生育后期NRA下降较慢,高NRA的持续时间较长.相关分析表明,NRA与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NRA可作为作物高产高蛋白含量与高氮肥效率的一个很好的生理指标,选择关键生育期的NRA作为选育小麦高产高蛋白含量与高氮肥效率品种指标,对科学的选育小麦优良品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学位论文王启现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2004针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中因氮肥超量施用造成的氮肥增产效应、氮肥利用率明显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该研究在河北省东南部的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从施氮量和施氮期等角度系统研究了夏播玉米高产田的土壤供氮动态、玉米吸氮特点及氮肥对氮高效利用的影响、玉米季氮肥的后效以及氮磷钾平衡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并对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3季种植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玉米施氮量增加,吐丝期0~40cm.和40~130cm两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递增;成熟期,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40~130cm土层除施氮6kg/667m'2处理增加不明显外,其余处理均显著增加;追氮处理中,吐丝期追氮各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最低.随施氮量增加和追氮期推迟,0~130cm土壤氮素矿化量递增.2吐丝后17天,与不施氮相比,基施氮6kg/667m'2和基施氮+吐丝期追氮两处理0~130cm土层的玉米单株根长分别增加4.9﹪和6.6﹪;吐丝期追氮的单株根表面积比不施氮增加9.6﹪;追氮时期主要影响0~40cm土层玉米根系活力.玉米成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施氮6kg/667m'2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追氮时期的籽粒氮量依次为吐丝期追氮10叶展追氮乳熟期追氮.3施氮6kg/667m'2的玉米籽粒产量比不施氮显著增加,随施氮量继续增加、产量进一步增加不明显;追氮处理中,吐丝期追氮的籽粒产量最高.施氮6kg/667m'2的氮生理效率、氮转移效率、氮肥效率和籽粒氮肥利用率均比不施氮显著增加,且在各施氮量中最高.4随施钾量和施磷量增加,玉米籽粒氮量、籽粒产量、氮肥效率和氮转移效均递增.施钾8kg/667m'2的氮生理效率最高,比不施钾显著增加;随施磷量增加,氮生理效率递减不明显.5在冬小麦季,随前茬夏玉米施氮量增加,0~200cm土壤氮素矿化量递增.随前茬玉米施氮量增加和追氮期推迟,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增加、氮生理效率和氮转移效率均递减.6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三季种植结果表明:(1)与第一季玉米播种期相比,第二季玉米播种时不施氮0~40cm、0~130cm和0~200cm三层的无机氮量均显著降低,施氮6kg/667m'2仅前两土层降低、0~200cm土层总量略增,施氮不小于12kg/667m'2三土层均出现富积.(2)与第一季玉米相比,第二季玉米不施氮的籽粒产量下降35.2﹪,施氮6kg/667m'2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追氮处理中,吐丝期追氮的籽粒产量两年份均最高.(3)三季轮作中,随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递减,其中施氮12kg/667m'2比6kg/667m'2显著降低;追氮处理中,吐丝期追氮的植株氮肥利用率最低、籽粒氮肥利用率最高.产投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减(其中施氮12kg/667m'2比6kg/667m'2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施氮6~12kg/667m'2是当地的适宜施氮量,基施氮+吐丝期追氮组合效果较好.但从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产投比等方面综合考虑,施氮6kg/667m'2最佳.4.期刊论文樊小林.刘芳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磷肥与复肥2004,19(4)通过连续3年(1999~2000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效率[包括:氮素效率比(NER),氮吸收效率(NUpE),氮素使用效率(NUE)和氮肥利用效率(NfUE)]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生物量、籽粒和秸秆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氮素使用效率(NUE)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和氮效率最高.其籽粒、秸秆、生物量平均值比普通尿素处理分别高9.09%~15.06%、13.11%~14.96%、11.73%~14.99%,氮肥利用率高15~16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对于通常氮肥施用量(150kgN/hm2),少量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用量增加8%)对产量和氮效率(NE)没有显著影响;而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增加20%),能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5.学位论文薛亮夏玉米分根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应研究2008水分和氮素与作物生长有密切关联,农业水肥资源短缺与不合理的使用造成水肥利用率低并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交替灌溉施肥是一项新的节水施肥技术,其对作物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作物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和水分生理状况、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在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水肥资源精确配置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及其作物生理生化代谢变化,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吸收利用效率等,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体系,更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本试验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连续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水氮耦合效应及其生理生态效应。2006年试验分别设置三个水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水氮配合的产量效应、光合特性、植株水势以及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等。2007年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二因素五水平),就交替灌溉施肥对作物产量、水氮吸收与分配、水氮利用效应,以及水氮最佳配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和进展:1、在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夏玉米田补充灌溉和施用氮肥均有增产效应,氮素作用大于水分作用;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在供试条件下,控制性交替灌溉施肥的最佳水氮配比范围为:生育期总灌水量699~887m3/hm2,总施氮量194~224kg/hm2;最高产量以及相应水氮最佳配比为:最高产量6936kg/hm2,总灌水量为816m3/hm2,总施氮量为209kg/hm2。在水肥异区交替灌溉施肥条件下,产量高于常规旋肥灌水(5974kg/hm2),并且最高产量的水氮投入量远低于当地生产中的常规灌水量(1800m3/hm2)和施肥水平(300kg/hm2),说明分根交替灌溉施肥技术节水节肥效应显著,在当地玉米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夏玉米追肥和补充灌溉均对WUE生物量和WUE耔粒产量有促进作用,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氮素作用显著大于水分作用;本试验各处理最高WUE生物量达到2.61kg/m3,WUE籽粒产量达到1.47kg/m3。3、分根交替灌溉施肥能有效地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和氮肥效率。施氮量为150kg/hm2,灌水量为700m3/hm2时氮肥利用率比常规管理(CI)高1倍。交替灌溉施肥能够促进养分在籽粒中的分配,减少了后期氮素在其它器官中的滞留比例。与常规施肥灌水相比,交替灌溉施肥处理的氮肥效率增加2-3倍。4、本试验中生育期灌水量达到900m3/hm2,施氮量为225kg/hm2时土壤剖面的水分和养分即可以进行合理的渗透和运移,无论在灌水区还是施肥区硝态氮在0~80cm的区域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作物吸收,也减少了硝态氮的淋失。当灌水量超过1350m3/hm2时肥料的淋溶损失严重;常规灌水施肥条件下(灌水1800m3/hm2,施氮量300kg/hm2)水氮淋失严重,水肥交替异区施肥可以减少氮素淋失,但当灌水超过1350m3/hm2时,交替灌溉施肥的效应减弱。5、交替灌溉施肥方式使得夏玉米生长后期叶片持绿时间长,延长了灌浆时间,有利于增加产量;灌水和施肥都能提高作物水势;中等水平的水氮投入量往往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叶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硝酸还原酶以及伤流液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6.期刊论文易镇邪.王璞.屠乃美.YIZhen-xie.WANGPu.TUNai-mei氮肥类型对夏玉米及后作冬小麦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2)研究了华北平原夏玉米季施用不同类型氮肥对当季与后作冬小麦及周年产量与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增大,夏玉米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大,氮肥利用率(NUE)降低.夏玉米WUE与NUE受到氮肥类型的影响,WUE以复合肥处理较大,NUE以包膜尿素和复合肥较高,且存在较明显的基因型差异,WUE以郑单958较大,NUE以农大108较大;(2)夏玉米季施氮使冬小麦氮生理效率降低,氮肥效率增大,并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WUE,但因夏玉米季品种、氮肥类型与施氮量不同而表现有差异.夏玉米季氮肥后效明显,但氮肥类型间差异显著,一般以尿素处理及包膜尿素与复合肥高N处理较大;(3)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制度下,两季总产量、总氮素累积量、总耗水量及水、氮利用效率明显受到夏玉米季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影响,且受到夏玉米基因型的影响.7.会议论文Khakbazan.M..Monreal.M..Derksen.D.A..Grant.C.A..Moulin.A.P..Zentner.R.P.农业领域高、低投入的经济性、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麦—豆轮作的研究2003近年来,交替耕作法在减少使用化学肥料、提高氮肥效率、改善病虫害的管理以及采用水土保持耕作法方面,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判断有效作物系统和管理方法,以此产生经济效益、降低化石燃料消耗,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5年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已经用来判断小麦与豌豆轮作的经济特性、能源以及温室气体的特性,其中的施肥量以及高-低扰动种植法里的除草剂是可变的.我们也把N,2O的实际测量结果,与基于(指令与控制信息处理)IPCC判断方法的土壤氧化氮排放量的估算进行比较,以便判别这2组数据的差别是否明显,结果表明,在低扰动种植法的条件下减少施肥,产量更高,有纯效益,有固定的纯炭量,对于两种作物来说都优于高扰动法.环境-经济指标显示,从总体上减少用肥量(推荐用50%到75%)对于低扰动种植法是可取的.其结果也表明,从指令与控制信息处理(IPCC)计算出的N,2O排量,明显地高于现场测到的实际土壤N,2O排量.8.学位论文易镇邪氮肥类型对夏玉米产量与水、氮高效利用及氮素损失的影响2006以夏播玉米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3种类型氮肥(尿素、包膜尿素与复合肥)不同施氮量(0、90和180kgN/hm2)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及氮素损失的影响,并从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动态、植株氮素累积、源库特性与碳氮代谢等方面,对氮肥类型影响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使夏玉米显著增产,增产效应以复合肥(2004年)或包膜尿素(2005年)最好。以两季夏玉米平均来看,在180kgN/hm2条件下两品种产量表现为包膜尿素>复
本文标题:小麦氮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QTL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