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完整word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1-第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三:管理的概念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的自然属性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二:管理者的职能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2:查理巴贝奇(英国)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二)对“泰罗制”的评价(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霍桑试验: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3:X、Y理论4:Z理论——威廉。大内二:“管理科学”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2-(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二)管理原则的创新(三)经营目标创新(四)经营战略创新(五)生产系统创新(六)企业组织创新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第二节系统原理一:系统的概念二:系统的特征三:系统原理要点第三节人本原理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第四节责任原理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五节效益原理一:效益的概念二:效益的评价三:效益的追求第四章信息化管理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一、信息的含义二、信息化的内涵三、信息化的影响-3-第二节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三、供应链管理系统四、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节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第四节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一、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二、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三、云计算的运用四、云计算对管理学理论的冲击(1)劳工分工理论(2)规模经济理论(3)多元化理论(4)层级管理理论(5)财富分配理论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二、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三、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二、权利主义道德观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2.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相关者的利益。4.不仅把人看做手段而且把人看做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作为行为导向。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和现代社会二、企业的价值观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第六章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一: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二:管理哲学三:关于管理方法的分类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法律的特点与作用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4-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一: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经济方法的特点:三: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一: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二:教育的主要内容三:教育的方式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一: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二: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三: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第二篇决策第七章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一: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二: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三:决策的依据——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一:决策的类型(一)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三)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四)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六)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二:决策的特点1.目标性2.可行性3.选择性4.满意性5.过程性6.动态性第三节决策的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满意原则”三:当代决策理论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第五节决策的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一)头脑风暴法(二)名义小组技术(三)德尔菲技术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一)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二)政策指导矩阵书p257页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5-(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小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八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1.名词意义: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2.动词意义: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二:计划与决策(计划与决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从抽象到具体: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西蒙把组织活动划分为---1:例行活动2:非例行活动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九章计划的实施第一节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二:目标的性质: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三:目标管理的过程(一)制定目标(二)明确组织的作用(三)执行目标(四)成果评价(五)实行奖惩(六)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第二节滚动计划法(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近细远粗可以避免不确定性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1.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2.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3.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他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二:网络图。1.工序2.事项3.路线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1.该技术能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地表明,并指明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4.便与组织与控制。5.易于操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6-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第四节业务流程再造一、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一)观念再造(二)流程再造(三)组织再造(四)试点和切换(五)实现远景目标第三篇第十三章组织设计第一节组织设计的概述一:问题的提出(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1.扁平结构2.锥形结构(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四)组织设计的任务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三)命令统一的原则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2.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3.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保守型战略”2:“选择风险型战略”3:“分析型战略”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一)生产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阶段2.职能发展阶段3.分权阶段4.参谋激增阶段5.再集权阶段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7-4.专职管理人员数量第三节部门化一: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二:产品部门化三:区域部门化四:综合标准与矩阵组织第四节分权和集权一:权利的性质与结构二: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三: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一)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二)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四:分权及其实现的途经(一)分权的标志1.决策的频度2.决策的幅度3.决策的重要性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二)分权的影响因素1.促进因素(组织的规模、活动的分散性、培训管理人员需要)2.不利因素(政策的统一性、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三)分权的途经: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第十一章人员配备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一:人员配备的任务(一)从组织需要的角度考察1.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2.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3.维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二)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考察1.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2.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二:人员的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一)确定人员需要量(二)选配人员(三)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三:人员配备的原则:-8-1:因事择人的原则2:因材器使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二:管理人员的来源(一)外部招聘(二)内部提升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4.决策的能力5.沟通的技能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一)公开招聘(二)粗选(三)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四)民意测验(五)选定管理人员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一)关于贡献考评(二)关于能力考评三: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的影响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培训与管理队伍的稳定(相互促进)二:管理人员培训地目标三: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一:正式组织的活动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二节直线与参谋一:直线、参谋及相互关系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三: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第三节委员会一:运用委员会的理由二:委员会的局限性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9-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一、组织变革的动因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第四篇领导第十四章领导和领导者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一:领导的含义
本文标题:完整word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7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