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姓名:孙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陈耀20080501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作者:孙张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黄波基于技术风险、溢出效应的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2009研发(R&D)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研发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独立研发,外部技术市场购买以及结成研发联盟进行合作研发等三种形式。随着技术变革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仅仅依靠企业内部有限的技术和资源进行研发变得日益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采用联盟的方式进行研发活动,合作研发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合作研发的优势在于能共享资源,分担成本和风险,形成协同优势,了解或控制合作方的技术、市场和产品,影响市场的竞争态势,获得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但联盟关系在建立6个月内即宣告失败的比率高达60%,我国以往建立的企业联盟成功率也只有50%左右,而道德风险和利益分配则是导致研发联盟不稳定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若能通过选择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设计出一种激励机制,促使联盟成员自愿放弃投机行为,将大大提高研发联盟的效率和竞争力。针对道德风险和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我国研发联盟效率低下、失败率高企的现状,论文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和联盟结构选择,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防范研发联盟道德风险,促使联盟成员如实揭示其私人信息、提高研发投入或付出应有努力,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的策略或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产业内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这部分研究由第3章“基于技术风险的产业内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和第4章“基于溢出效应的产业内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组成。研究了研发存在技术风险或投资溢出效应时,研发联盟成员在不同市场环境、联盟结构(并行研发联盟和集中研发联盟)以及利益分配方式下(平均分配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的投资策略,并分析了投资溢出、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和联盟结构,以此作为研发联盟激励机制防范联盟成员道德风险。②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这部分研究由第5章“基于技术风险的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和第6章“不对称信息下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组成。第5章研究了在研发存在技术风险且成功概率与承包方研发投入相关,产品市场收益与发包方市场导入投资相关的研发外包合作中,如何利用利益分配方式作为激励机制,防范合作中承包方的道德风险。分析了固定支付方式、产出分享方式和混合方式等分配方式下,发包方和承包方的合作意愿和投资策略,并对混合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以此激励承包方投入更多研发资源,促进研发外包成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市场收益和分配比例对最优利益分配方式、双方的投资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第6章研究了如何利用利益分配方式作为激励机制,促使研发外包合作双方如实告知其私人信息并付出应有努力或投入足够研发资源。证明了在固定支付、产出分享和混合支付等三种传统利润分配方式下,研发外包合作双方均存在告知虚假私人信息并降低努力程度的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研发外包中的固定投入残值作为对承包方的一种补偿或有偿商品转移给承包方,设计出一种产出分享加固定转移支付(包括现金和固定投入残值)的新混合分配方式,确定了双方的分配比例和转移支付量,并证明了该分配方式可以规避研发外包中的双边道德风险,激励合作双方如实告知其私人信息并提供应有努力程度。③研发联盟激励机制实验经济学研究这部分是第7章研究内容。主要是运用实验经济学理论,按照存在溢出效应的条件下,采用平分收益的并行研发联盟投资博弈模型的假设构建实验条件,设计并实施实验,检验在与理论模型一致的环境下,真实人类的行为是否符合理论预测的行为结果,从而判断理论模型的可靠度和有效性。论文具有以下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①有别于现有委托代理理论在道德风险情形下最优契约设计方面的研究,只是给出了最优合约应满足的一般特征,本文则是在解答为什么现实中在相似背景下会存在不同契约方式,是否还有更好的契约等问题的基础上,对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合作模式(包括利益分配方式和联盟结构)的改进和对比分析,通过优选合作模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促进合作研发成功;②区别于现有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多是从单边道德风险的角度研究承包方的道德风险及激励问题,本文考虑发包方和承包方均会采取降低研发资源投入或努力程度的投机行为,研究双边道德风险下基于技术风险的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同时激励发包方和承包方均放弃投机行为;③区别于现有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研究的是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本文考虑发包方和承包方均不仅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还存在“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了如何在不对称信息下的研发外包中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设计来同时防范发包方和承包方的“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即同时解决双边道德风险和双边逆向选择问题。关键词:研发联盟,机制设计,技术风险,溢出效应,利益分配方式2.学位论文王安宇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兼论我国松散性企业集团研发体系重构2002组织结构决定组织绩效,适合的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会对合作研发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所以该文主要探讨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和治理机制问题.不过,现实中存在多种合作研发组织形式,而该文主要关注其中的几种,如垂直型中的研发项目招标,水平型中的合资研究企业、交叉许可协议和研发联盟等.这主要是出于重构中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的现实需要.围绕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和治理机制问题,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首先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的角度分析认为合作研发将成为企业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分别综述了管理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合作研发的研究文献,并分析了重构中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的现实需要.由此得出该文的研究对象.最后展示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等.第二章讨论企业知识生产组织的类型及演变.企业知识生产组织可分为内部研发组织和合作研发组织.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主要是理论研究.前两章探讨垂直型合作研发组织中的研发项目招标的正式契约类型选择和关系契约治理机制;后两章研究水平型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与收益分配问题.3.学位论文唐丽珠企业合作研发与非合作研发评述2005企业开展研发活动(R&D)进行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研发成果的溢出效应,企业之间普遍存在“免费搭车”的行为,这自然会降低企业研发的积极性。而合作研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内部化溢出效应,提高研发水平和社会福利。合作研发始于1917年在英国建立的“研究协会”。此后,这种合作性的研发组织形式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以及美日等国家,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至今己成为发达国家新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随着合作研发联盟越来越普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学术界对企业合作研发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对合作研发的经济学分析建立在技术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所以本文对该领域的理论文献进行了评述,分析了不同溢出效应下,企业对合作研发与非合作研发的选择,合作研发的模式以及绩效评价。全文包括6章。第1章为全文的介绍,包括研究背景,对合作研发理论现状的概述,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章至第4章比较不同溢出情况下,研发投资策略的选择。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水平溢出下的合作和非合作研发。该章首先详细介绍了合作研发的开创性模型-D'AspremontandJacquemin(1988)建立的存在溢出效应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下文简称AJ模型)。他们对企业在合作和非合作研发下的创新激励作了比较分析,并证明了当溢出效应较大时,合作研发(如RJV形式)比非合作研发更能激励企业创新,但合作研发下的研发水平仍低于社会最优水平。随后又介绍了对AJ模型的一些扩展,分析了存在溢出下水平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合作的绩效等,重点分析了合作研发联盟(RJV)的优势、最优规模和混合研发模式。第3章主要分析溢出效应下垂直合作研发与非合作研发。现实经济中,溢出不仅存在于产业内(水平)而且存在于产业间(垂直),垂直合作研发是产业链中主要的联结方式,而且垂直合作研发由于能获得技术的互补,更优于水平合作研发。该章比较了溢出下不同的研发模式和溢出对研发的影响。第4章则考虑不对称情况下企业研发投资的选择。由于溢出效应的内生性,企业在不同研发模式下溢出不对称;企业初始边际成本不相等导致企业进行合作研发时社会福利降低;此外,合作研发组织的临时性造成参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第5章分析我国企业的研发投资问题。考虑到我国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情况,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日趋盛行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应当和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借助于跨国研发的溢出效应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第6章对全文作了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以及未来还可研究的方向。4.学位论文过玥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研发管理模式的研究2007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被认为是企业发展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领导就把对企业的研发管理研究作为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加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研发管理也经历了从第一代研发管理到第四代研发管理的发展进程。专家学者研究的角度也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战略管理、组织形式、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等。论文从研发组织形式和研发项目管理、研发资源管理的角度,对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模式加以研究。高科技企业研发管理模式从组织形式上分为内部研发模式和外部研发模式两大类,高科技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产品的种类、市场情况以及企业的技术状况来选取具体的研发管理组织模式。对于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较为相似的高科技企业宜选择内部集中研发管理模式;对于大型、多品种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出于资源的来源和降低研发成本考虑,应该采用多中心分散研发或轴心式研发管理模式。但不论采用何种内部研发管理模式,高科技企业都应视本身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和研发的实际情况采用研发外包、联合研发以及组建研发联盟的模式,以增强研发能力,降低风险,降低研发成本。从研发项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角度上看,高科技企业只有在研发中采用矩阵式的研发小组,并采用经过改进的项目管理,加强高科技企业资源管理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研发生产率,从而降低研发成本,以取得更高的利益,获得更大的行业优势。最后,论文还结合S高科技企业的实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现状和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提出了包括采用内部集中研发为主和外部联合研发为辅的研发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上实行矩阵式、并行的研发管理模式和改进后的项目管理以及三个层次的资源管理模式的改进对策。5.学位论文吴旬企业间合作研发的动机和组织模式分析2005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企业积累起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片面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忽视技术创新有可能阻碍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国经济层面来看,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与相对较弱的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企业的研发悖论说明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进而表明对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受到企业资源的约束,独立研发已经不能适应以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技术创新的要求,合作研发应运而生。合作研发最初为日本所采纳,之后逐渐受到美欧等国的重视,但中国企业的合作研发意识仍有待提高。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主流经济学将技术作为外生既定的变量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但是其生产函数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剑桥学派”提出的技术再转换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中的困境。其间以熊彼特为代表研究创新的经济学家更是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然而他们对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仍然集中于非合作研发,对日渐盛行的企业
本文标题:研发联盟形成过程及组织模式选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