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简介
1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简介1概述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鄂、豫、皖、苏四省,主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km,总落差约200m。淮河干流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约360km,地面落差约178m,流域面积3.06万km2;洪河口至中渡(洪泽湖出口)为中游,长约490km,落差约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km2;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约150km,地面落差约6m,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51万km2。洪泽湖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洪水,总库容169亿m3,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综合利用平原湖泊型水库,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东线的调蓄水库。洪泽湖大堤保护区面积2.7万km2,耕地1900多万亩,人口1800万人,并有扬州、淮安、盐城、泰州等十数座大中型工业城市,国内生产总值2727亿元,粮食产量1166万t,工农业总产值2962亿元。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之一,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是我国经济开发程度较高地区之一。区内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经过清浦、淮安、阜宁、滨海、射阳等县(区)和省淮海农场,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全长162.3km。淮河入海水道现状工程于1999年9月经批复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6月完工通水,2006年10月全面建成,并通过水利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竣工验收。入海水道现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入海水道除与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等工程共同承泄洪泽湖以上15.8万km2的来水外,还兼顾渠北地区1710km2的排涝。入海水道一期工程的实施虽然使淮河下游出路由13000m3/s~16000m3/s扩大到15270~18270m3/s,在洪泽湖周边圩区滞洪的条件下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但洪泽湖作为一个巨型水库,现状标准尚达不到30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标准,如遇100年一遇以上洪水,就要采取非常措施分洪。洪泽湖洪水出路规模偏小,特2别是中低水位泄洪能力不足,蒋坝水位12.50m时,洪泽湖总下泄能力仅为6400m3/s,遇中等洪水时,洪泽湖水位明显偏高。2009年3月国务院以国函〔2009〕37号批复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将洪泽湖的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作为防洪减灾目标。批复要求“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除新建的水库工程外,对《规划》确定的其他建设项目原则上可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报批。”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实施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2011年3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11〕15号批复了《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实施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是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洪泽湖及其下游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的关键性工程,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加快淮河中游洪水下泄、降低淮河中游洪水位、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的重要举措。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使淮河入海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可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进洪机遇,为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整创造条件。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为通航创造条件。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对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现状工程基础上扩挖河道,加固堤防,局部堤防适当退建,基本不改变现有南北堤线位置。扩挖深泓长162.3km,深泓中心线基本沿两堤中心线布置。扩建二河、淮安、滨海、海口枢纽建筑物,使达到7000m3/s的设计规模。改建淮阜控制工程,对沿线15座跨河桥梁、28座穿堤建筑物工程进行改、扩建。为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度,促进工程尽早实施,淮河水利委员会与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组织开展立项阶段的前期工作,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淮河公司”)与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省院公司”)共同承担编制,由中水淮河公司负责汇总。2012年年底编制完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并上报水利部。水利部水规总院于2013年3月2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关于《可研报告》预审3会提出预审意见,根据预审意见,要求开展“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开挖规模与洪泽湖周边蓄滞洪区运用关系研究”等专题工作。2013年7月编制完成《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开挖规模与洪泽湖周边蓄滞洪区运用关系研究专题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并上报。8月中旬水利部水规总院召开《专题报告》技术讨论会议,并形成了会议纪要。纪要认为《专题报告》推荐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采用中开挖方案(即本报告中方案三),在满足遇300年一遇洪水时,洪泽湖设计洪水位不超过16.0m的前提下,为洪泽湖周边部分蓄滞洪区调整为保护区创造条件,并为今后洪泽湖洪水调度运用留有余地是基本合理的。根据预审意见并结合《专题报告》研究成果,在原《可研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修改、完善和补充工作,编制完成可研报告(送审稿)。2014年3月6日~8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可研报告》(送审稿)讨论会议,并形成了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补充完善《可研报告》及相关专题报告。2014年11月17日~19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可研报告》(修订稿)审查会,并形成了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和补充,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报批稿)。自2011年8月开展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研编制以来,淮委和江苏省水利厅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就工程规模、移民安置、工程占地、施工导航、尾水处理、渠北排涝和通航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对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协调。在工作过程中,淮安、盐城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和交流。在报告编制过程中,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分别负责其境内的穿堤建筑物工程和渠北影响处理工程的设计工作。本简介中高程系统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为废黄河高程系。1.1项目区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境内,涉及淮安、盐城两市,全长162.3km。先后穿越宁连公路、京杭大运河、淮扬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通榆河、204国道、沿海高速公路等主要公路、铁路和河道。途经淮安市的清浦区、淮安4区和盐城市的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及江苏省淮海农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位置见示意图1。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市,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接宿迁市。现辖洪泽、涟水、金湖、盱眙四县和清河、清浦、淮安、淮阴四区,总面积10072km2,总人口534万人。淮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境内水网密布,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等水产品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406万t;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形成了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食品、建材、医药等八大支柱产业,工农业总产值1536亿元,GDP1030亿元。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是苏北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五条高速公路在淮安交汇,已成为江苏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达1300亿t,居世界首位。盐城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临黄海,西襟淮扬,南与南通市接壤,北与连云港市毗邻。下辖城区、亭湖区、盐都区、东台市、大丰市和响水、滨海、阜宁、建湖、射阳5县,总面积1.69万km2,耕地980万亩,总人口811.7万人,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盐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农业生产地位十分重要,粮食、棉花、油料等产量均列江苏省第一,粮食总产量603万t;工业主体经济地位突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5万多家,工农业总产值3174亿元,GDP1603亿元。盐城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盐城天然气田为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其圈密储量为2100亿m3,含气面积200km2左右,其品质名列全国天然气前列。全市海岸线长达583km,滩涂面积680多万亩,而且还在以每年2~5万亩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是江苏省后备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5图1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位置示意图61.2入海水道现状淮河入海水道现状工程使洪泽湖及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同时使渠北地区1710km2的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入海水道与二河、京杭运河、通榆河相交叉,并与渠北众多排涝河渠相交汇。现状沿线建有二河、淮安、滨海、海口4座枢纽及淮阜控制,15座公路桥、29座穿堤建筑物等。入海水道分别在淮安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洪泽湖现状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入海水道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设计水位:入海水道进洪闸上14.11m,淮安立交地涵上11.53m,滨海立交地涵上7.17m,海口闸下3.6m。1、河道堤防淮河入海水道南堤也是灌溉总渠的北堤,保护里下河地区1835万亩耕地,入海水道北堤为新填筑的入海水道堤防,保护渠北地区150万亩耕地和淮安、盐城等城市。南北堤中心距约580m,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超高确定,南堤为1级堤防加超高2.5m,北堤为2级堤防加超高2.0m,顶宽一般为8m,弃土量较大的河段适当加宽、加高。现状工程设计行洪流量为2270m3/s,运西段采用单一泓道靠南布置,运东段按高、低涝水分排的原则布设南、北泓道。南泓设计除涝流量:运西119m3/s、运东至滨海枢纽274m3/s、滨海枢纽下游214m3/s,北泓设计除涝流量老管河以上高片为21~201m3/s、老管河以下低片为18~222m3/s。泓道断面:运西段泓底高程5.0~2.0m、底宽36m;运东段南泓底高程1.8~-2.0m、底宽30~118~68m;运东段北泓底高程0.5~-3.0m、底宽50~68m。泓道边坡边坡除软土段(桩号56+000~104+000)为1:5,其余为1:3。2、枢纽建筑物枢纽建筑物工程有入海水道与二河、京杭运河、通榆河相交处的二河、淮安、滨海枢纽工程及入海口控制的海口枢纽工程,另外还有一座淮阜控制。(1)二河枢纽二河枢纽地处江苏省淮安市和平镇,位于入海水道与二河的交汇处,是淮河7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工程,主要任务是承泄洪泽湖洪水,并控制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流量,以满足入海水道和分淮入沂分流比的要求。二河枢纽工程包括已建的二河闸、入海水道进洪闸以及左右岸堤防、现状工程左导堤等。二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东北约7km处,建成于1958年,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淮水北调的进水闸,并兼有分沂入淮、引沂济淮等功能。二河闸共35孔,每孔净宽10m,总宽402m,闸底板高程8.0m。属1级水工建筑物。原设计标准是:分淮入沂设计流量3000m3/s,校核流量9000m3/s;引沂济淮设计流量300m3/s,于2007年5月完成加固。入海水道进洪闸位于二河闸下3.5km处,是入海水道的进口。设计泄洪流量2270m3/s。闸底板高程6.0m,顺水流方向长21.0m,总宽120.08m,共10孔,两孔一联,单孔宽10m,闸顶高程18.0m。工程等级为Ⅰ等大(1)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工程按Ⅶ度抗震设防。(2)淮安枢纽淮安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郊,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北侧,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也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最大的枢纽建筑物,其作用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的水上立交,维持京杭运河的水路航运,同时满足入海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和连接淮扬公路交通。淮安枢纽包括入海水道穿京杭运河立交地涵、古盐河与清安河穿堤涵洞、渠北闸和入海水道淮扬公路立交涵等建筑物。主体工程立交涵采用上槽下洞结构,设计泄洪流量2270
本文标题: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0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