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杭州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1—杭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目录一、发展基础...........................................4(一)发展成就.........................................4(二)存在问题.........................................6二、发展环境...........................................7(一)金融改革开放深化,拓展了金融发展新空间...........7(二)经济社会转型加快,提出了金融发展新要求...........8(三)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创造了金融发展新机遇.........8(四)上海极化效应增强,带来了金融发展新挑战...........9三、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10(三)总体目标........................................11(四)具体目标........................................12四、发展举措..........................................14(一)发展五大金融产业,构建新金融产业体系............14(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新金融市场体系..........16(三)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18(四)加强小微金融创新,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19(五)深化金融模式创新,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21(六)探索金融服务创新,打造一流财富(资产)管理中心..22五、空间布局..........................................24(一)倾力打造“一湾”................................25(二)创新建设“五镇”................................26—3—(三)协调发展“多点”................................27六、保障措施..........................................28(一)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机制............................28(二)完善金融人才支撑机制............................29(三)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30(四)强化金融对外合作机制............................32—4—“十三五”时期,是杭州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金融业是杭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撑产业。科学编制和实施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杭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依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结合金融业发展实际制定,是新常态下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杭州金融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发展成就。1.金融综合实力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提升。2015年杭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41.47亿元,比2010年增长61.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2%,占比远高于同期全国及全省水平。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9863.83亿元和23327.95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74.8%和54.7%。全市保费收入374.4亿元,比2010年增长84.5%。杭州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均位居浙江省第一位、长三角16个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在全国也名列前茅。—5—2.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大金融产业格局初步显现。“十二五”时期,杭州传统金融业持续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银证保金融机构409家,比2010年增加136家。同期,新兴金融业得到了更快发展,2015年末,全市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995家,备案基金1243支,管理规模1215.4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6.95%、58.11%和44.83%;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传统金融业为主导、新兴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大金融产业格局。3.金融市场快速扩展,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18家,比2010年末增加35家,累计融资额3008.58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2190.58亿元。在“新三板”挂牌155家,浙江股权交易所挂牌793家。2015年,全市企业在各类市场合计发债1062.7亿元,全市证券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2.7万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84.4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6.1%和64.3%。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4.金融创新深入推进,新兴金融领先全国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积极活跃,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金额分别占全国48.7%和69.6%,均位居全国第一。网络借贷中介机构、电商网络信贷、互联网金融信息类门户等也都得到了创新性发展。2015年6月成立的浙江网商银行实行纯网络化运营、大数据征信,突破了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与金融服务方式。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代表的金融集聚区的创新,成为杭州金融发展的一个亮点。—6—5.本土金融实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十二五”时期,本土金融机构持续稳步发展。2015年末,杭州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20.5亿元和2152.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4.9%和102.2%。杭州联合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53.7亿元和657.6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9.3%和53.5%。杭州工商信托2013年获评“浙商最信赖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坚持为“三农”服务,基础金融做到了全覆盖。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比2010年增加34家,股权投资机构增加270家,村镇银行增加6家。本土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广普惠金融等方面作出了贡献。6.金融环境不断优化,促进金融业持续稳健发展。“十二五”期间,杭州陆续颁布实施了《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创新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行业对口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为金融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2012年开展“金融创新奖”评选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与奖励创新创业。主办了“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2015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等高端金融论坛峰会,提升了杭州金融影响力。颁布实施了《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方案》,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二)存在问题。1.新兴金融发展有待规范。互联网金融、私募金融、场外交易市场等新兴金融发展很快,但监管及其他配套未能及时跟进,—7—存在运行不够规范,行业标准缺乏,征信系统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不利其长远发展。2.地方金融力量较为薄弱。本土金融实力不足,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缺乏强有力的龙头金融机构,服务本地经济的能力有限。同时,地方金融工作力量较为薄弱,全市金融办系统人员编制相对同类城市偏少,区县(市)尚未单设政府金融工作机构,与快速发展的地方金融和新兴金融的监管需求不相匹配。3.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杭州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仍然十分狭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系不完善,以创业创新企业、“三农”为主要融资对象的普惠金融有待深入发展。4.潜在金融风险明显增大。“十二五”期间,由于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等原因,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2015年末,杭州信贷资产不良率为1.84%,虽然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比2010年高出0.94个百分点。企业互保资金链断裂风险,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互联网融资平台等新兴金融的违约风险也偶有发生。二、发展环境(一)金融改革开放深化,拓展了金融发展新空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新时期。利率、—8—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企业上市由核准制向注册制方向推进,由供求关系决定配置金融资源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政府鼓励金融创新力度加大,信息经济、“互联网+”、大资产管理、金融混业经营时代到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改革创新由试点到全面铺开。金融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转向综合化监管。这些均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经济社会转型加快,提出了金融发展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杭州实现经济社会转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金融业作为杭州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性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促使金融需求主体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资金来源与投向多元化、国际化。“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发展,G20杭州峰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主办,向金融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杭州金融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也形成倒逼机制,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新机遇。(三)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创造了金融发展新机遇。浙江省和杭州市联手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是“十三五”时期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明确提出,钱塘江金融港湾以杭州市区为中心,包括钱塘江、富春江两岸沿江各区、县(市),在大约200公里范围内,打造一条黄金水道沿线金融—9—资源集聚发展带。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拓展了杭州金融发展空间,为杭州金融业集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极大地增强了杭州金融集聚与辐射效应。(四)上海极化效应增强,带来了金融发展新挑战。上海市已作出详细规划,要在“十三五”期末基本建成在亚太地区具有领先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高杭州金融国际化水平和整体金融能级;另一方面,上海金融极化效应会增强,使杭州面临金融机构重心转移,金融资源竞争加剧,金融高端人才流失的风险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契机,推动杭州金融业实现创新性、突破性发展,成为杭州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建立与杭州及浙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杭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两区”建设和“两会”主办,促进与引领杭州及浙江经济在更高平台上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发展。—10—(二)发展原则。——坚持创新发展。积极进行金融业态、金融市场、金融集聚方式、金融管理体制等方面创新,挖掘金融发展新动力。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在互联网金融创新、财富(资产)管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拓展金融发展新空间。——坚持协调发展。坚持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发展相协调,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协调。坚持金融改革创新与稳健发展相结合,区域协同发展与错位发展相结合。坚持金融促进、引领经济发展与金融促进、帮助民生改善
本文标题:杭州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1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