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简史演讲稿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简史演讲稿大纲: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10月革命、五四运动)2.发展:国共合作、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背景: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脱开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从1840年至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于它带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并由资产阶级领导。19世纪20年代,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这种局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当中包括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结果怎么样?——都失败了。孙中山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喊。面对这样的境遇,中国人不禁要问:“路在何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震醒了中国的苦难弟兄,带来了一剂治理中国的良药——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政党即将诞生,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将带领着这个国家重新站起来,并实现新的崛起。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从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和李大钊于1914年在日本相识。当时,陈独秀正在日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一天,一位私塾先生模样的青年来到编辑部,他蓄着八字胡,戴着无边眼镜,平头、长方脸,操着一口半官半土的河北话。章士钊介绍说:“这位就是李大钊先生,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李大钊经常在《甲寅》上发表文章,虽未曾谋面,陈独秀对他的名字已如雷贯耳。陈独秀朗声笑着说:“我曾就读的东京专门学校,就是早稻田大学的前身,说起来我们也算是校友呢!”李大钊时年25岁,对这位比自己年轻10岁的“小学弟”,陈独秀赞叹不已。当时李大钊已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在交谈中引起陈独秀的极大兴趣,也在此后的交往中对陈独秀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埋下了伏笔。先后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晨钟报》。一刊一报遥相呼应,呈南北掎角之势,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1917年,随着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李大钊也加入到北大文科教授行列,不久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从此,《新青年》成为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高一涵等共同主办的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北大红楼(北大图书馆)亦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望志路一○六号开幕。出席会议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三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出席会议。会址是李汉俊之兄李书诚的家。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型政党,她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其行动指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发展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大会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运动的恢复的发展表明,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为了迎接全国革命高潮,我党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惨痛失败的历史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面对着当时的严重政治形势。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中旬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临时中央常委会,陈独秀停职,常委由周恩来、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李维汉组成临时中央决定在南昌奉行武装起义。周恩来被任命为前政委员会书记。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从党的“六大”以来,李立三实际上主持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开始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推行,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正受重要损失。六届三中全会基本上结束了立三“左”倾错误。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冒险主义,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当红军到达陕北时,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由于这场错误,之后又举办了让党走向光明的会议------遵义会议1、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和组织问题的会议;3、它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之后党的七大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突出贡献1、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党的七届二全会(1949.3)一次又一次让中国共产党的到成长。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要在革命胜利后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特别强调了“两个务必”,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的《报告》是一篇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它完满地解决了我党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使全党在革命转变关头,在政治上、思想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党的二中全会后,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村迁至北平。最后在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在文化大革命,全国大动乱中,1973年8月,党的十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主要内容:第一,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报告批判了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但也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第二,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基本沿袭了九大党章的“左”倾错误内容,还有新的发展。第三,大会选出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邓小平等一批老干部重新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但江青集团的一大批骨干分子,也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随后,在十届一中全会上,王洪文、康生成为党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就大大加强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党中央的势力。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共产党还是在对新中国建设的探索中风雨无阻的走下来,使之得到成长,得到升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从此,党和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在这些领导人特别是习总书记的带领下,通过众多会议的商讨,在21世纪的当代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的体制,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同志们,“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广大年轻同志更应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要开拓进取,勤奋打拼,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为让父老乡亲、同时也是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21世纪当家人的我们要学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我们要让这种精神和文化一直传扬下去,中国共产党的这一路风霜雪雨值得我们慢慢体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传扬,去理解其中的真谛。过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需要我们去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未来也需要我们去开创。所以让我们尽自己的薄力去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本文标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简史演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6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