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上册第13周周练试卷
高三地理上册第13周周练试卷命题:林琳一、单项选择: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A.35°B.25°C.20°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①B.②C.③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读等高线图ab为一空中索道,据此回答4-5题。4、若在e处有一游客,而e处可能发生泥石流,为了逃生,该游客应该()A、向南逃跑B、向北逃跑C、向东逃跑D、站在原地不动,等待救援5、若图中有一瀑布,则可能在()A、aB、bC、cD、d2005年9月24日至10月2日,渭河中下游一带上涨。10月4日,渭河华县水文站出现了每秒4820m3的洪峰,水位342.32m,超过警戒水位1.52m,是1981年以来的最大量级洪水。据此回答6-7题。6、渭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千百年来,渭河河道一直低于沿岸地势,是中间低两边高的“凹”字形;如今渭河河道与沿岸相比,成了“凸”字形,中间高两边低。渭河河道由“凹”字形变为“凸”字形的原因是()A、渭河河水强烈的冲刷B、渭河河水流速加快C、三门峡大坝建成蓄水D、流域水土保持较好7、有关渭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渭河水文特点是汛期长工B、渭河发育在断层构造地带C、华山大断层在渭河的北部D、渭河有秦岭的冰川融水补给8、关于陆地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再生资源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无规律性B、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C、可再生资源数量无限,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D、自然资源的无限性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关系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9~12题。9.在左上图A、B、C、D四条气温曲线中,能正确反映甲市气温年变化的是:A.AB.BC.CD.D10.形成甲城气候的决定性因素是: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森林植被覆盖率高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11.甲城所在地典型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看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12.该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其形成的人为因素主要是A.地处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多地震B.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C.经济发展,不合理开发,严重破坏植被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3~14题。13.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14.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睛,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15~16题。15.从日记里看,这里刚刚经历了()①沙尘暴天气②冷锋过境③台风过境④寒潮侵袭⑤气旋过境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16.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太湖平原下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某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A.暴风雪B.飓风C.水灾D.沙尘暴18.该灾害多出现于()A.4~5月B.6~7月C.8~9月D.10~11月生物入侵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意和重视。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几百种之多,正给我国造成各种危害。据此回答19~20题。19.黄浦江上游大量出现的一种外来飘浮植物是()A.菱角B.金鱼藻C.水绵D.水葫芦20.这种外来漂浮植物繁殖能力强,蔓延迅速,其主要危害是()①影响通航②威胁堤坝安全③产生有毒物质④危及生物多样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双项选择:图4为沿北纬30°纬线四条河流河口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四回答21-23题。21.ABCD四条河流中,属于大西洋水系的是A.AB.BC.CD.D22.关于ABCD四条河流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A河河口处有世界性的大渔场分布B.B河河口处海域及周围地区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C.C河河口附近有所在国最大的盐场D.D河河口外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23.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最大的是B河B.径流量变化最大的是A河C.D河与湖泊、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D.C河入海处是所在国家的首都所在地24.下列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A.我国天山山麓地带的绿洲B.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C.南极洲缺失苔原带D.高山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的垂直分布25.世界上铁矿储量丰富而石油需进口的发达国家有A.英国B.德国C.澳大利亚D.美国读图五,回答26―29题。26.下列对①和③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有()A.干旱B.洪涝C.水土流失D.风沙危害27.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A.②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B.①③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C.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D.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28.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A.丰富的光热条件B.肥沃的土壤条件C.低廉的劳动力价格D.先进的保鲜技术29.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A.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②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30.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的主要表现有()A.全球粮食产量严重不足B.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过高,粮食不能自足C.世界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不均衡D.有些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比较落后图4高三地理第13周周练试卷第Ⅱ卷班级姓名考号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三、综合题:31、读下面沿北纬52.5゜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图中A以西是洋,D所处为世界著名的渔场,D以东是大陆。(2)该大陆西岸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其是以为基础,形成原因是。(1分)(3)注入D海域、运输最繁忙的是河流是,该河流航运发达,其发展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4分)(4)图中剖面线经过的国家中石油产量最大的是(填字母),新兴工业逐步向南发展的是(填字母)。(5)图中剖面线经过的国家人口增长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4分)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第13周周练答案31.(16分)(1)大西(1分)北海(1分)亚欧(1分)(2)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1分)热量(1分)纬度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1分)(3)莱茵河(1分)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水量大(1分),地势低平水流缓(1分),支流多航程长(1分),河海联运便利(1分)。(4)A,C(2分)(5)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分)32.(14分)(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1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1分)(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坡开荒(1分);中游围湖造田(1分);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1分);修建水库(三峡工程)(1分);退耕还湖,裁弯取直(1分);(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答对4点即可,每项1分,共4分)(4)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1分);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DACCCBDBDDCA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DDDCADBDBCACCDADBDACCDCD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上册第13周周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7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