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海关对空港保税物流监管制度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关对空港保税物流监管制度的研究姓名:潘晓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指导教师:周尚文20090901中国海关对空港保税物流监管制度的研究作者:潘晓梅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姜明保税区海关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08保税区的创立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在内地再建设几个香港的设想和改革开放理论,参照国际上类似特殊经济区域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实施体制创新的产物,是海关监管下的特殊经济区域。自保税区创立以来,保税区整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外资高度集聚区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上,保税区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保税区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在中央管理层面上,一方面国家在政策统一和调整方面,对保税区的总体决策有效性不足、不明显,对有关保税区的许多问题都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有关部委常常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各自为政地出台各种管理条例。这些源自不同部委的管理条例具有多变性,交叉矛盾明显,不易实际操作。使得保税区的政策体系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也使得保税区在接受管理时常常觉得无所适从,影响效率。二是立法不尽完善。目前尽管许多保税区所在省市实现了地方立法,但由于这些规范和立法没有中央层面上的统一立法。同时,保税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除1997年,海关总署颁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外,其他各管理部门或没有专门针对保税区的法规、或政策出台滞后,造成保税区的管理缺乏比较清晰的法律规范和执法依据。三是功能定位不明确。现在,中国的保税区对外被认为是在关境之内,而对内又被认为是在关境之外。这种不明确的功能定位,使得实际监管中不容易把握相应的度,也使许多区内企业在运作中感到困惑。本文通过介绍世界上几个发展较为成功的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国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研究保税区的不足和改革方向预置伏笔。随后深入阐述了中国保税区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肯定了中国保税区的成绩,同时深入研究分析了中国保税区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监管面临的诸多困境,如境内货物入区退税问题、保税区存在大量“非保税业务”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制成品征税问题、海运货物提运入区问题和区域整体信息化管理问题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从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动因分析了保税区监管改革的必要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最后具体分析了转型的现实可行性,设定了转型的目标模式和指导思想、优势分析、功能定位和相关法制和管理体制建设,最终对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改革思路是,明确保税区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整合现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海关政策,叠加“入区退税、出区按实际状态征税”政策,针对不同情况逐步清理“非保税业务”,突出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特征,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监管目标,依托保税区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卡口管理、后续稽查”的新型监管模式,并就新型海关监管模式的运作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2.期刊论文蒋琴儿.刘德弟我国保税区转型模式及其发展前景-商业时代2006,(9)十几年来,我国保税区在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招商引资和进出口贸易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沟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然而,海关监管、保税物流、土地存量和出口退税等因素已成为保税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区港联动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是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两种转型模式,一方面解决保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保税区向港口物流中心转型,并且适应内地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保税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真正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3.学位论文刘忠华张家港保税区向物流主导型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2008保税区,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应运而生。从1990年全国第一家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以来,至今全国已建有13家保税区。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它的设立旨在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模式在国内发展自由贸易,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国各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断出现,保税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加快保税区转型升级,促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自由贸易功能政策的特殊区域,是保税区下一步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提高我国改革开放程度,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纵深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研究理论、发展经验和功能政策为依据,以张家港保税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归纳、定量分析、系统研究等多种方法、手段,对张家港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转型的建议对策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目前保税区与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差距,提出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前瞻性设想和建议。这些措施建议既符合张家港保税区发展的实际,又符合全国保税区转型的总体思路,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正是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所在。4.期刊论文林娟.LinJuan福田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改革评析-特区经济2007,216(1)随着全球国际化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的一步步实现,我国最早开放的15个保税区,其原有的优势正逐渐削弱.兴起的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保税港等享受着比保税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到底哪一条路才是未来最适合保税区发展的道路,各保税区都在积极进行探索.5.学位论文孙丽娜我国综合保税区布局规划的研究2009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对物流业的影响,国家正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积极促进口岸物流向内地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促进内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批准设立的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内地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因此本文对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的布局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采用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本文根据城市综合实力和国家物流发展规划,选取了全国12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经济指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谱系聚类分析;同时属于同一类的各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必须是相邻或相近的,接着根据城市相对地理位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最后综合经济指标聚类和根据地理位置聚类的结果,将所有城市划分成地理上相近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群。接下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每类城市群的各个候选城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为了避免此模型中每个决策单元(DMU)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权重计算自我评价值,不能完全反映决策单元的优劣,本文引入交叉评价机制,在自评基础上以每个城市群为范围进行各个城市互评,来消除单纯依靠自评体系权系数过于极端的问题。最后根据DEA评价结果再结合城市地理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等最终确定成都、唐山、武汉、杭州、西安、乌鲁木齐、盐城、株洲、南京、济南、徐州、淄博、郑州、太原、连云港、包头16个城市为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候选城市。6.期刊论文胡争.HuZheng从深圳物流业现状谈保税区海关监管制度改革-集装箱化2002,(6)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成立以来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深受外资企业的青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深圳在土地使用、税收和外汇资金的汇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国内其他地区也逐渐实施,缩小了特区与其他地区间的政策差别,同时各地区也在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7.期刊论文王国君我国出口加工区的特点及制度创新-国际商务研究2003,(2)出口加工区对吸收外资、提升贸易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出口加工区在政策选择、产业定位和管理方式等诸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制度上创新,但创新应符合世贸规则.8.学位论文魏忠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2007从1990年中国第一个保税区成立至今,保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引进技术、增加就业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保税区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存在先天不足,立法缺失,定位模糊,后天发展受瓶颈制约,功能受限,多头管理,港区分离,监管不畅,保税区日益显现出其严峻而突出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了制约中国保税区发展的11个因素:(1)保税区缺乏统一的立法和政策定性的问题;(2)宏观管理部门不明确的问题;(3)保税区的出口退税和进出口经营权的问题;(4)海关监管与通关效率的问题(5)转口贸易功能发挥的问题(6)区港分离的问题;(7)保税区考核指标的问题(8)保税区各类企业准入的问题;(9)保税区配套的仓储、金融和服务等功能不完善的问题;(10)保税区发展定位和土地资源局限的问题;(11)基础设施落后和信息化技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文章对国外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保税区的经济理论、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结合中国保税区中典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情况,分析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区港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雏形,详细剖析11个制约保税区发展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原因分别是:(1)保税区设立时的客观条件限制;(2)保税区政策在实践中出现过反复;(3)保税区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协调困难;(4)保税区发展过分依赖优惠政策。文章接着分析了欧洲自由贸易区成功的硬件方面原因是:(1)优越的区位条件;(2)优良的港口条件;(3)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4)国际航运的中心地位;软件方面原因是:(1)优惠的政策;(2)开放的管理模式;(3)自由灵活的监管方式。之后详细分析了典型欧洲自由贸易区——汉堡自由港成功的因素。通过比较和分析汉堡自由港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软硬环境方面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硬环境方面已和汉堡自由港相当,只是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铁路集疏运能力、服务对象和竞争对手方面有劣势。但在软环境方面与汉堡自由港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如:(1)立法方面;(2)设区主体和设区目的方面;(3)管理机构方面;(4)区港一体化方面;(5)功能定位和转口贸易方面;(6)自由度和便捷的管理方面等,需要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过程中予以改进。通过保税区问题的分析和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比较的结论,最后笔者提出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和转型的具体建议,建议针对三个层面的对象。首先提出针对中央政府层面的建议:(1)全国人大应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由贸易区法》,以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保障制度;(2)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自由贸易区的领导机构,负责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管理工作。其次提出针对地方政府层面的建议:(1)需要尽快实现保税区和物流园区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权、海关监管、外汇管理和行业准入等相关政策的接轨。(2)在区港联动的基础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应实行区港一体化的运营模式。(3)时机成熟时,在整个浦东新区推行自由港政策的试点。最后提出针对保税区层面的建议:(1)正确定位,发挥好外高桥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之间的联动关系。(2)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先推进铁路进入外高桥港区和保税区的工作。(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外高桥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重要保证。(4)外高桥保税区应实行更加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5)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监管要高效便捷。(6)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将保税区建成中国和东南亚的重点分拨中心。(7)外高桥保税区应适当放开金融外汇管理,推进保税区金融、保险等核心服务业的开放。(8)外高桥保税区需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这些建议对其它中国保税区的转型和发展也有借鉴意义。9.期刊论文胡海波关于加快保税区转型升级的初步设想-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保税区是我国借鉴和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设立的由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随着加入WTO以后,我国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非关税壁垒明显减少,国民待遇原则普遍实施,以及出口加工区、保
本文标题:中国海关对空港保税物流监管制度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