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医基础理论论述简答总结分析
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1脏象简答1.胃的生理功能(1)受纳水谷:受纳,即是接受、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由胃加以接受和容纳,并暂存于胃腑之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之称。(2)腐熟水谷:是指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纳于胃中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2.小肠的生理功能(1)受盛化物:受盛——接受胃所下降的食糜,起到容器的作用;化物——使食糜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长的时间停留,以进一步的精细消化,使之化为精微。(2)泌别清浊:清:由脾的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于肺。浊:水液由此渗于前(膀胱),形成尿液;糟粕由此归于后(大肠),形成粪便。3.心肾的生理关系(1)水火既济(心肾相交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在上,属火,为阳;肾,在下,属水,为阴。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使心火不亢;心火必须下降于肾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维持着心肾阴阳水火彼此交通、相互制约、升降协调的关系。(2)精神互用:心主神——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积精可以全神。心神肾精,相互为用。(3)君相安位:心为君火,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肾为相火,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相二火,上下交济。4.肝肾的生理关系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阴液互养、藏泄互用等方面。(1)精血同源:肾藏精,精能生血;肝藏血,血能化精。这是精血相互滋生和转化。(2)藏泄互用:肝气疏泄,可使肾之开合有度;肾精闭藏,可制约肝疏泄太过。二者相反相成,调节生殖功能。(3)阴液互养(水能生木):肾阴充盛则能滋养肝阴,制约肝阳不致偏亢;而肝阴充足,气机疏泄正常,促进肾阴充盛。5.肺肾的生理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方面。(1)呼吸运动: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2)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有赖肾阳蒸腾气化;肾为主水之脏,借助肺宣发肃降。(3)阴液互资:肺阴充足,输精于肾——金能生水;肾阴充盛,上润于肺——水能润金。6.心脾的生理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及血液运行的相互协同关系。(1)心主血脉维持和促进脾的运化;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保证心血充盈。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2(2)心气推动血液运行是脾气固摄血液的推动力,而脾气固摄血液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固摄力。7.心肺的生理关系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协同调节关系。心主血脉,血以载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宗气是联结心的搏动和肺的呼吸的中心环节。病理上,肺气虚弱,行血无力,肺气壅滞,气机不畅,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导致咳嗽,气喘、胸闷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瘀阻心脉,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心悸,面唇青紫。8.肝脾的生理关系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相互协调的关系。(1)消化方面—疏运协调:肝主疏泄,全身气机调畅,协调脾升胃降;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肝体得以濡养。(2)血液运行—藏统有节: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疏泄气机血行通畅。病理上,血液藏统失常,肝不藏血,脾不统血,可见到各种出血;消化吸收异常,木不疏土,可见到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少腹胀,便溏等;若土壅木郁,则脾虚生湿化热,熏蒸肝胆,导致胁痛,黄疸等。论述1.论心主血脉(1)含义:血,血液。脉,脉管,血之府,血液运行的通道。心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2)内容:主血: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主脉:指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利。(3)结构:心——脉——血(密闭的循环系统)(4)基本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5)功能:一是心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心脏的正常搏动(关键),依靠心气的推动,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推动血液在全身的正常循行。可通过面色、舌象、脉象、心胸部的感觉来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二是心生血:胃、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以及脾主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和散精的作用,上输于肺,并通过心阳的温煦作用而成为血液。2.论肺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①含义: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②表现:呼吸调匀,气息平和。③意义: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④病变:呼吸不畅,咳嗽气喘。(2)主一身之气①含义: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3调节气机的作用。②参与宗气的生成:肺吸入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气海。上出喉咙以司呼吸,下贯心脉以行气血。③调节全身气机: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升降出入。肺有节律地呼吸运动,带动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肺主气的作用,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3.论肺主宣发肃降(1)肺主宣发:含义: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用;表现:①呼出体内浊气,而完成气体交换;②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外达于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2)肺主肃降:含义: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布散的作用表现:①呼出体内浊气,而完成气体交换;②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外达于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汗孔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4.论脾主运化含义: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运化水谷:(1)含义: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并转输、布散至全身的功能。(2)四个阶段:①消化:经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帮助胃、小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②吸收:经脾气的作用,由胃、肠吸收水谷精微。③转输:由脾气的升清作用,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④布散:由脾气的布散作用,将吸收的水谷精微直接输送到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3)意义: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精、气、血、津液的生化有源,脏腑组织得到营养,四肢百骸强壮有力从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的功能减退——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表现为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精微物质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可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气短声低等虚弱之症。运化水液:(1)含义: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2)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①人体所摄入的水液,必须经过脾的吸收、转输布散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4全身而发挥滋润、濡润作用;②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水液,及时转运给肺和肾,通过肺和肾的气化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失健运——水液的吸收、输布障碍:水液停滞,凝聚体内则为水肿等,水液下注肠道则为泄泻。5.论肝主疏泄(1)含义:“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2)生理上: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活动稳定有序。(3)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调畅气机:①调畅精神情志:正常:肝疏泄气机,气机调畅,脏腑功能协调,精神愉快,情志舒畅,气和志达。“肝主谋虑”。异常:若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肝郁),常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感,善太息等症;若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常表现为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②促进消化吸收:正常:一是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才能得以正常进行;二是分泌及排泄胆汁。胆汁的分泌,贮藏和排泄均有赖于肝主疏泄,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异常:肝气犯脾,则可出现腹胀、腹泻或痛泻频作等症;肝气犯胃,则可出现恶心呕吐,泛酸,胃脘胀痛等症。影响胆汁的分泌及排泄,可出现胁肋不适,口苦,纳食不化,厌油腻食物,甚则出现黄疸。③维持气血运行:正常:人体的气血相依相随,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异常: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局部刺痛、或形成癥积等;女子月经不调;肝气上逆,进一步气迫血升,则呕血,甚至血菀于上,则昏厥。④调节水液代谢正常:肝的疏泄正常,能畅调三焦气机,水道通利,水液才能维持正常的输布与排泄。异常:肝失疏泄,气滞水停:水液凝聚而生痰,痰气交阻于咽喉,则可见梅核气;停留于腹腔,则可见腹水胀满。⑤调节生殖功能调理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疏泄气机调畅,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至,孕育分娩顺利。故“女子以肝为先天”。调节精室:“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精液封藏在肾,排泄功能在肝。气机调畅,则男子排精通畅。6.论肾主藏精(1)含义:肾具有贮存、封藏人体精气的生理功能。封固闭藏脏腑精气而不妄泻。(2)精的概念:广义:人体一切有形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水谷精微。狭义:肾精,生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5殖之精。(3)精的内容: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五脏六腑之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后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肾中精气。“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4)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①主生长发育:从幼年到壮年,肾中精气不断充盛至极,牙齿逐渐坚固,头发逐渐茂盛,骨骼形体逐渐盛壮;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减,牙齿开始松动,开始脱发,骨骼形体逐渐萎缩。因此生长壮老已取决于肾中精气。若肾中精气亏虚,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或五迟(立、行、齿、发、语迟)、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软)或头发稀疏、智力低下等。成人——未老先衰:表现为须发早白易脱,腰膝酸软,健忘恍惚,耳鸣耳聋,反应迟钝等。②促进并维持生殖功能:天癸:进入青春期,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便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质。女子月经按时来潮,男子则能排泄精液,而具备了生殖能力。由中年进入老年肾中精气渐衰天癸生成减少、耗竭生殖机能下降、消失,生殖器官日趋萎缩。女子则绝经,男子则阳事难举,丧失生殖能力。③化生血液: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又可以化血。临床治疗血虚也常用补肾益精填髓的方法。故“血之源头在于肾”。④抵御外邪:在正常情况下,肾精抵御外邪而使人体免于疾病的作用。精充则生命力强,抗邪之力强,不易发病。精气血津液简答1.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1)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是你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气是水谷之精气与呼吸之清气。(2)生成过程:①肺为气之主——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②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是气生成的主要来源③肾贮藏精气——肾藏先天之精气,化生元气,肾主纳气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组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元气:①组成: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气而化生,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以充养和培育②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③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b.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2)宗气:中医基础理论简答论述题总结6①生成: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②分布:积于胸中,灌注于心肺。③功能:a.走息道而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b.贯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c.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3)营气:①生成: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②分布:行于脉中,营运于全身。③功能: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4)卫气:①生成:是谷精气中“慓疾滑利”的部分。②分布:行于脉外,布散全身。③功能:a.防御作用:护卫肌表,防御外邪。b.温养作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c.调节作用:调节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调节体温。d.影响睡眠3.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1)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2)肝肾:肝藏血主疏泄,应春生之气;肾藏精,精生髓,精髓为化血之源;(3)心肺: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论述简答总结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4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