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各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7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3.7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的对称现象,进而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征,把握简单的轴对称关系,以及为利用轴对称的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从学习内容看:本单元安排了下面一些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整理复习课程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轴对称1课时旋转1课时欣赏设计1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课程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实施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建构新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的对称现象,进而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征,把握简单的轴对称关系。有效性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⒉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⒊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⒈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⒉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物体观察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12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3.7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教材在这一单元的开始首先安排了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过新教材抛弃了原来教材中从整除的概念中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整除的形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之后,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着力研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加以概念的运用,并在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感受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又让学生以多样化的方法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认识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探索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因数和倍数3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质数和合数3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2、3、5倍数的特征。2、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学生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学生获得的概念必然是生动的、有意义的。(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⒉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有效性评价⒊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⒈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⒉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物体观察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12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3.7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从学习内容看:本单元安排了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程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画、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有效性评价(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⒉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⒊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⒈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⒉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物体观察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观察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18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3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三年级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用分数解决问题,分数四则运算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努力学好本单元知识。课程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分数的意义3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约分4课时通分4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⒈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⒉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1、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有效性评价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2、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试。(2)成长记录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8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4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熟练掌握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计算的有关知识。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同时为以后学习分数混合运算起了一定的作用。课程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课程实施㈠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㈡学习方式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㈢实施对策⒈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⒉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效性评价一、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1、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2、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试。(2)成长记录袋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新密市平陌镇杨台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惠霞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5课时左右设计日期xx.5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
本文标题: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各单元课程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4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