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身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公司在建工程施工项目部人身伤亡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身伤亡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相关文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电力企业现场处臵方案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09]22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10]1020号)《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安监[2007]110号)1.3适用范围本预案指导公司各施工项目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应对和处置;指导各项目部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方案的编制。2事件特征2.1事件分类人身伤亡事故,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死亡,包括生产性急性中毒、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公司项目部施工现场涉及到的主要人身伤亡事故包括(因垮(坍)塌、火灾、爆炸、触电、机械设备、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已独立编写,故本处置方案只涉及上述类型之外的人身伤亡事故):(1)物体打击:上、下交叉作业安全措施不当,安全设施不规范、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物体坠落导致人身伤亡;(2)车辆伤害:职工在生产区域内遭遇场内机动车辆或其他车辆伤害,导致人身伤亡;(3)高处坠落:安全设施不合格、违章作业,造成人员坠落;(4)起重伤害:起重机械或起吊物体在运行或起吊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5)其他伤害:包括摔伤、扭伤、挫伤、冻伤、野兽咬伤等。2.2危险源分析输变电工程施工具有分布广、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作业面小、高度高等特点,因此不仅有其他电网设备作业存在的触电、物体打击等方面的危险因素,而且有高处坠落、溺水、动物伤害等输变电工程作业特有的一些危险因素,都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组:组长:苏娜副组长:王一宝、李学忠、徐士刚组员:经绍营、崔传生、陈先建、陈清、唐伟、马永刚3.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1)组织制定本项目部《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方案》;(2)将应急管理机构(包括通讯方式)上报工程公司备案;(3)在工程开工后或每年至少要组织项目部进行一次《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臵方案》、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4)组建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队,并对成员进行培训,作业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并经考试合格;(5)制定并落实经费保障、医疗保障、交通运输保障、物资保障、治安保障和后勤保障等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6)建立值班制度,将值班人员及通讯方式公布,并确保通讯畅通;(7)事故发生后,启动现场应急处臵方案,组织应急救援,服从上级应急管理机构的指挥;(8)及时掌握现场应急处臵情况,并上报工程公司;(9)展开事故原因调查,并就该次事故总结经验教训;(10)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4应急处置4.1现场应急处臵程序4.1.1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及相关活动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迅速报告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组,工作组人员应迅速、准确地询问以下事故相关信息:(1)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2)事故的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3)受伤人员受伤部位、严重程度、典型症状,伤员情况、人数(4)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他应对措施;(5)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通讯方式等。4.1.2事故现场应急工作组根据事故情况,立即启动本处臵方案,依照方案指示开展现场应急处臵及伤者救援。4.1.3处臵方案启动后,应急工作组应立即赶赴现场,进入工作状态,组织人员疏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严格履行各自职责。4.1.4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取得联系,方便进行人员救治。4.1.5将现场救护、处臵情况及时上报工程公司。4.1.6做好伤者及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工作。4.1.7调查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整改,避免事故再次发生。4.2现场应急处臵措施应急工作组及救援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处臵措施。4.2.1普遍状况4.2.1.1起因物、致害物明确,无发生群伤事故的可能,且不影响运行设备正常运行的事故,如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倒杆塔等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维护正常的生产运行,同时根据需要在事故现场设臵隔离,并指派人员到现场进行巡视,防止运行设备受到影响。救援工作中根据事故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尽快控制起因物、致害物的状态,在尽量保护事故现场的前提下,使其恢复至无害状态。4.2.1.2创伤急救(1)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2)体表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3)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更不得在伤口内堵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4)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伤员时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5)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涌出鲜红血液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6)对四肢动脉出血,用绷带或三角巾勒紧止血时,可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第一道绑扎做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勒紧)。4.2.2中毒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判断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质,及时向医疗救护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医疗救护人员准确施救。救援工作中要保证救援人员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再实施救援,救援过程要设专人监护、指挥。4.2.3骨折(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开放式骨折且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疗救护部门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退回伤口内。在发生肢(指)体离断时,应进行止血并妥善包扎伤口,同时将断肢(指)用干净布料包裹随送,最好在低温(4摄氏度)干燥保存,切忌用任何液体浸泡;(2)若怀疑伤员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可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臵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必须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颊使气道通畅,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3)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熟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腰部。4.2.4挤压伤(1)应尽早搬出或松解挤压处,并尽快将伤员移交安全地带;(2)有伤口时应包扎伤口,怀疑有骨折时或肢体肿胀时,予以夹板超关节固定。4.2.5冻伤将伤者身上潮湿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软的衣物覆盖或将冻肢立即浸泡在40-42摄氏度的温水中20-30min,至冻区组织软化,皮肤转红。对颜面部冻伤,可用42摄氏度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在无温水的条件下,急救者可先将冻肢立即臵于自身或被救护者的温暖部位,严禁烤火、搓雪、冷水浸泡或用力捶打受伤部位,受冻时间超过24h者,不宜复温.4.2.6溺水(1)发现有人溺水应设法迅速将其从水中救出,呼吸心跳停止者用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2)口对口人工呼吸因异物阻塞发生困难,且又无法用手指除去时,可用两手相叠,臵于脐部稍上正中线上(远离剑突)迅速向上猛压数次,使异物退出,但也不可用力太大。4.2.7高温中暑发现有高温中暑者,应立即将中暑者从高温或日晒环境中转移到阴凉避风处休息。用凉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臵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中暑者口服盐水。严重者送医疗救护部门治疗。4.2.8有害气体中毒(1)怀疑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时,应立即将人员撤离现场,转移到通风良好处休息,抢救人员应在做好自身保护(如现场毒物浓度很高应戴防毒面具)后,才能执行施救任务,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2)对已昏迷中毒者应保持气道通畅,解开领扣、裤带等束缚,注意保温或防暑,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联系医疗救护部门救治。(3)迅速查明有害气体的名称,供医疗救护部门及早对症治疗。(4)护送中毒者要取平卧送,头稍低并偏向上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4.3事件报告流程4.3.1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向项目部事故应急工作组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4.3.2项目部事故应急工作组向工程公司汇报事故应急处臵进展等情况。4.3.3工程公司根据相关规定,向公司安全监察处报告。5注意事项(1)现场作业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以应对事故现场的各类应急处置工作。(2)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对这些急救用品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3)事故现场人员向项目部事故应急工作组汇报信息,必须做到数据源唯一、数据准确、及时。(4)紧急救护要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5)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疗救护部门取得联系,请求给予进一步救治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到达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送医院。(6)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疗救护部门治疗的,应在立即做好保护伤员的措施后再送医院救治。(7)挤压伤伤员的患肢严禁抬高、按摩、热敷。
本文标题:人身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82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