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日常交际礼仪一、称呼礼仪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第一节见面礼仪称呼礼仪是交际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使用正确,适当,得体的称呼。一要合乎常规;二要照顾习惯;三要入乡随俗。1、生活中的称呼(1)对自己亲属的称呼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此都不会搞错。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份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家姐”。称辈份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后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小婿”。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分不分辈份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对待比自己辈份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或是在其名字之前加上“小”字相称,如“长发”、“毛毛”、“小宝”等等。但对比自己辈份高、年纪大的亲属,则不宜如此。(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敬称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则可称为“你”。以“您”称呼他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对于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相称。其前还可以冠以姓氏,如“尚先生”、“何先生”。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之为“公”或“老”。其具体做法是:将姓氏冠以“公”之前,如“谢公”。将姓氏冠以“老”之前,如“周老”。若被尊称者名字为双音,还可将其双名中的头一个字加在“老”之前,如可称沈雁冰先生为“雁老”。(3)对普通人的称呼。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1)以“同志”相称。(2)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相称。(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称。2、工作中的称呼在工作中上,彼此之间的称呼有其特殊性。总的要求,是庄重、正式、规范。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1)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主任”,等等。(2)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张处长”、“马委员”,等等。(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例如:“胡锦涛主席”等。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1)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王工程师”简称为“王工”。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3)行业性称呼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它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1)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老师”、“教练”,“律师”,“警官”,“会计”,“医生”或“大夫”,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在公司、外企、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交通行业,此种称呼极其通行。在此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4)学衔性称呼工作中,以学位、军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称呼学衔,也有四种情况使用最多。它们分别是:(1)仅称学衔。例如:“博士”。(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法学学士李丽珍”,等等。此种称呼最为正式。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1)直呼姓名。(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涉外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显得千差万别,十分复杂,因此值得认真进行研究。在对外交往中,对待称呼问题,有两点必须切记:其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即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二,是要留心国别差异,加以区分对待。3、外交中的称呼1)一般性规律对男子不管年龄大小与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婚姻状况不明的女子统称为“小姐”或“女士”。在使用称呼语过程中,可用姓名加先生或小姐,姓加职务,职业加先生或小姐,姓名加学位加先生或小姐,如“秘书小姐”、“基辛格博士(先生)”等。在涉外接待中,对地位高的政府官员、外交使节、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按不同国家的习惯,可称“阁下”,以示尊重。在称呼职务或“阁下”时,还可加上“先生”这一称呼。其组成顺序为:先职务,次“先生”,最后“阁下”;或为职务在先,“先生”在后。例如“总理先生阁下”、“将军先生阁下”;“总统阁下”、“部长阁下”、“大使阁下”或“市长先生”,等等。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家习惯称“先生”而不是“阁下”。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称军衔不称职务,是国外对军界人士称呼最通用的做法。在进行称呼时,具体有四种方法:一是只称军衔,如“将军”、“上校”、“下士”。二是军衔之后加上“先生”,例如“上尉先生”、“少校先生”。三是先姓名后军衔,如“朱可夫元帅”、“巴顿将军”。四是先姓名、次军衔、后“先生”,例如“布莱尔上校先生”、“卡尔松下士先生”。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其神职。称呼神职时,具体做法有三类:一是仅称神职,如“牧师”。二是称姓名加神职。如“亚当神父”。三是神职加“先生”,如“传教士先生”。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对国王、皇后,通常应称“陛下”。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等,应称之为“殿下”。对有封号、爵位者,则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例如“爵士”、“勋爵”、“公爵”、“大公”等等。有时,可在国王、皇后、王子、公主、亲王等头衔之前加上姓名相称。例如:“西哈努克国王”、“莫尼列公主”、“拉那烈王子”等等。对有爵位者,可称“阁下”,也可称为“先生”。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其社会地位较高,颇受尊重,故可直接以此作为称呼。称呼的具体做法,一是直接称“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二是在其前加上姓名,如“福特教授”。三是在其后加上“先生”,如“法官先生”。四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生”,如“高斯博士先生”。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弟党的人士,可称之为“同志”。除此之外,对方若称我方为“同志”,我方即可对对方以“同志”相称。不过,对“同志”这种称呼,在对外交往中切勿乱用。2)国别性差异外国人的姓名写法和中国的不同,一般由2-3部分组成,有的名在前、姓在后,有的则姓在前,名在后,还有的既有父姓又有母姓.如:北美和大洋洲人,名在前姓在后。如“理查德·尼克松”这一姓名之中,“理查德”是名字,“尼克松”才是姓氏。在英美诸国,女子结婚前一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在结婚之后,通常姓名由本名与夫姓所组成。例如“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一姓名中,“玛格丽特”为其本名,“撒切尔”则为其夫姓。有些英美人士的姓名前会冠以“小”字,例如:“小乔治·威廉斯”。这个“小”字,与其年龄无关,而是表明他沿用了父名或父辈之名。俄罗斯人名在前姓在后。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个部分构成。首为本名,次为父名,末为姓氏。例如,在列宁的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这一姓名中,“弗拉基米尔”为本名,“伊里奇”为父名,“乌里扬诺夫”方为姓氏。称呼顺序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疏后亲。4、称呼的禁忌1)错误的称呼。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比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免犯此错误,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教。(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2)使用过时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全盘照搬过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例如,“北佬”、“阿乡”、“鬼子”、“鬼妹”、“拐子”、“秃子”、“罗锅”、“四眼”、“肥肥”、“傻大个”、“柴禾妞”、“北极熊”、“黑哥们”、“麻杆儿”,等等,则更应当免开尊口。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二、介绍礼仪现代人要生存、要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与其他的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总原则:举止得体,顺序准确,称谓得当,语气谦恭。1、自我介绍——内容要真实、时间要简短、形式要标准。时间控制:半分钟左右顺序:地位低的人先做自我介绍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形式和内容:应酬型——仅含本人姓名一项内容公作式(商务式)——本人姓名、单位、部门、职务或具体工作交流式(社交式)——姓名;职业;籍贯;爱好等礼仪式——本人姓名、单位、职务,还应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辞。问答式——有问有答。2、他人介绍1)、谁来当介绍人家庭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这是女主人的天职。公务活动中,谁来当介绍人呢?其一,专业人士。如办公室主任
本文标题:第三章日常交际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1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