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藏式建筑三大特点一、结构特点1、墙体收分特点千百年来经过藏族人民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熟练掌握了一整砌筑和夯筑墙体的技术。片块石砌筑墙体、泥土夯筑墙体、土坯砖砌墙体,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次收分,使外墙体呈内倾感,而内墙体仍然保持与地面的垂直。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因藏式建筑一般都在二层以上高大建筑物在五层以上,收分技术,一是可以降低墙体的重心,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二是藏式建筑基础处理条件和技术相对薄弱,为了减小墙体对基础的压强,采用增大墙体底平面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藏式建筑的墙体下部都比较厚实。这样做的效果从力学性能来讲是完全成功的,从外观效果来看,使得建筑物本身显示出一种凝重感。墙体的收分在高层建筑中视觉效果特别明显。藏式建筑的收分特点。实际上已经成为藏式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标识。2、布局特点无论是藏族住宅,还是寺庙、宫殿等建筑,在空间构思上均有独到之处。其空间“平面略为错开造成块体搭接,条翼以厚实的矩形的块体为基调,界面略作几何处理,高低错落、。使建筑物显得活泼而不呆滞,富于跳跃的动感。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使重重叠叠的建筑物层次感十分强烈,而且蔚为壮观,气势非凡。在平面布局上,大型建筑群体,有时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有时又哭取主体建筑突出,而非主体建筑相对自由的衫式,还有的寺庙或佛塔建筑又严格按照宗教的思想,精心摆布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而每一座建筑物又都代表着一定的内涵。3、柱承重的特点藏式建筑内部承重大体分为柱承重、墙柱承重和墙承重三种形式。在三种承重形式中,尤以柱承重最普遍,最具代表性。其承重方式很特殊,一是采用柱顶梁的结构方式,柱梁之间用雀替来连接。二是各柱之间不象汉式木结构建筑那样纵柱甩排扇、横柱用楼欠和擦欠穿逗有机地联系在一块,楼层之间一柱到顶,而是上下层柱分离接逗,同层内各柱之间也无必然的联系。三是由于藏式建筑内结构中柱子的作用特别重要,纵向空间柱子的位置特别醒目,大空间纵向隔断主要以柱来表示,所以特别重视对柱子的装饰,同时对建筑物的面积计量单位也常采用以柱数来计算的方法。有的地方用“空”来代表面积,实际上也是以柱为基准单位的,一“空”即四根柱子之间的平面面积。在大型建筑物〔如寺庙大殿和宫殿的厅堂中,真可谓密柱如林。4、平顶特点藏式建筑屋面平顶的基本作法与楼层作法大体一致,柱梁框架立就后,在梁上错接擦木,然后再在擦木上平铺一道小木棍或是劈开的柴花,之上再铺一层小木娅枝或木屑,其上覆以粘土阿嘎土,先压实,再用特制的工具反复拍打、提浆、磨光,这种屋面制作方法,称之为“打阿嘎”。在一年之中,每当春夏之交,雨季即将来临之时,一般要进行一次维护,主要解决裂纹和土层翻沙的现象,防止雨水渗漏。为便于上平顶,在平顶上修一喳口楼,其间安放具有裁族特色的独木楼梯。许多时候,屋面还平顶要用作凉晒农作物之用。藏式平顶屋面一般无出檐,枪口齐墙体砌筑半装女儿墙,女儿墙上覆以薄片石,以防止雨水冲刷。庙建筑中,女儿墙是用一种叫做白玛的截成一定长度捆扎后砌码而成,并涂以褐红色或黑色,形成一条很明快的宽色带,同时还要在其墙面上设置铜质馏金的宗教装饰物。这种墙体藏语称之为“白玛墙”。二、色彩特点藏族对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独到,在色彩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这种理解和运用在建筑绘画上、乃至服饰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根据专家们的研究,藏族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立在对青康藏高原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对宗教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例如,红色和白色,“藏族的祖先是游牧民族,牧民在漫长的岁月和实际的生活中对红、白色彩形成了这样的概念‘红’指的肉类‘白’指的是乳品……古代藏族在服饰上也有白色和红色之分……藏族人办喜事时,给新郎、新娘铺上雪白的毡子并献上洁白的哈达,均以白色为主。但是古代吐蕃赞普举行仪式和打仗出战时的战士们,则以红色为主……古代宗教仪轨上也有红、白之分……藏民族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红、白’在本民族习俗上的喜庆活动及宗教供奉习惯逐渐运用到了建筑上红色的运用从古时简易的山间‘赞卡尔’,随着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护法神殿,把小‘赞卡尔’涂红的作法也继续用在了护法神殿上……白色在建筑上的运用,也是洒牛奶等‘三白’祭神的作法,逐渐使用到建筑上”。。藏式建筑装饰中含壁画在内常常使用的色调主要为红、黄、白、蓝、黑、绿等,从审美思想内涵上来认识,白色为纯洁吉祥的象征,温和善良的表现红色为庄严和权力的象征绿色代表样和,黄色代表高贵黑色代表威严……藏族用于建筑和绘画的色彩,大都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其颜料大致有石青、石绿、土黄、土红、朱砂、白粉、金粉、靛蓝、赫石、连黄、木炭粉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由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雪域高原、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森林,还有秋天的金黄和灿烂的阳光等等,给予了他们对色彩运用的启迪,从而形成对色彩的特殊审美情趣,所以追求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谐鲜明的色彩,以表示对大自然的征服感。这在藏传佛教寺庙和其它诸如布达拉宫等大型建筑之中表现得尤为充分,从而形成藏式建筑一大突出特点。三、装饰特点藏式建筑的装饰在外装饰部分主要体现在门、窗、檐、顶部位,在内装饰部分主要体现在柱、梁、壁、夭棚等部位。1、门饰藏式建筑中,民居的大门制作和装饰比较简单。一户人家一般均为一幢房屋包括组合式建筑在内一道门。根据建筑物的大小来确定门框的大小,大门门扇为双扇,小门为单扇。门框、门扇的制作和安装与汉式门大同小异,但厚度比汉式要厚实得多。门的色彩有原色和着色两类,着色门一般为褐红色,较为富有和讲究的人家在门上绘以云纹、太极或其它简单的吉祥图案。与汉式建筑不同的是,藏式民居的门桅上都要安装梯形档雨棚,梯形档雨棚一般为两层最多三层,藏语称之为“巴苏”,这种装饰不仅用于门嵋,窗媚和檐口都采用这种式样一是用于档雨,二是起装饰作用。这是藏式建筑外装饰的一大特点。梯形档雨棚的“巴苏”的具体作法是,在门、窗过梁之上,纵横仿各二至四层,做成和桦如椽头,杭在上、椽在下,上下相扣逐层挑出每层伸出距离各地不尽相同大约在一:=厘米之间,椽的数目仿的长短逐层增加顶层木仿上层铺土或加盖石板前低后高呈一斜面。雨棚椽头一般涂以白、黑二色彼此相间,较为讲究的则涂蓝、白二色相间,或彩画成红、蓝、白退晕的几何图案,横仿、椽头的侧面与门框、窗框则涂褐红色。宫殿、藏传佛教寺庙等大型建筑的门饰则特别考究,精雕细凿,工艺繁复,色彩鲜艳。门杭为外八字形,在上、左、右三方的斜面上,雕刻或彩绘四至五层图案。从内向外,首层斜面一般作彩绘然后从二层斜面起,分别雕刻连珠、莲瓣、蜂窝等几何图案。门框之上除了安“巴苏”层外,高等次的殿堂门还要在“巴苏‘,层上安装兽雕层。例如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及扎什伦布寺的文要殿堂门顶均为狮雕。门扇为对开门,一般涂以褐红色,安装金属如意头、角云子、大门环装饰。一些特殊的门窗则作带教色采的彩绘。窗饰外窗一般为方形窗框,扇为田字形窗扇,近现代以来,也多有作汉式小方格和花格窗扇的。窗顶与门顶一样安装“巴苏”层,窗框两侧从“巴苏”下椽起到窗框下部作一梯形色带,色泽一般为黑色致使外窗的外观形状呈一梯形,这层梯形色带,藏语称之为“八卡”。故在很多汉文书籍中,将藏式窗称之为梯形窗为了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藏族喜欢在门顶和窗顶挂上用毛织品或棉布做成侧压垂帐式顶帘,在窗扇外作田字形窗罩。这种作法除了起防晒作用外,也是一种传统的装饰。2、檐饰一般建筑,有的作屋顶女儿墙前,在正面安装一道通长“巴苏”带,其作法与门、窗“巴苏”基本一致,其主要区别是挑出较短有的地区还习惯“巴苏”在下方或是上方加一道连珠。在“巴苏”带之上,再砌筑女儿墙。至于宫殿或藏传佛教主要殿堂的白玛墙墙已在平顶特点中叙述。3、顶饰藏式建筑的顶饰主要体现于藏传佛教寺庙和宫殿建筑上,这种装饰既蕴含着强烈的宗教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效果。顶部装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歇山式屋顶装饰,二是各种宗教象征意义的法器装饰各种宗教象征意义的法器大致分金属制品和编织物两个系列,金属制品基本为铜质,外表馏金。象征物主要有法轮、金鹿、法懂、宝幢、宝瓶、惜幢、宝塔等。各种宗教象征性法器的大小比例一般按建筑物的规模大小而定,多少则视其寺庙的经济能力和影响而定。一般来讲法轮、金鹿和法幢无论大小规模的寺庙都必须安装,这似乎就是藏传佛教寺庙的标志物。布达拉宫及其在藏区许多有影响的各教派藏传佛教寺庙除了在其建筑群体中的平顶式殿堂屋顶安装象征性宗教法器外,在特别重要的殿堂顶部作汉式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物分三种,分别为铜质馏金瓦、琉璃瓦和小青瓦‘其中尤以铜质馏金屋面最为豪华这种装饰级别和档次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建筑中也实为罕见。金顶在藏式建筑中其实用功能已退至次要地位,更主要的是一种象征性、纪念性的标志,而且极富装饰性。在歇山式顶的木结件中,大量使用斗拱,斗拱均作以各种彩绘。在歇山式屋面正脊均安装法幢等馏金饰物,飞檐常以馏金摩揭鱼等为饰。此种金顶的结构和装饰是藏式建筑中汉、藏建筑艺术有机融合4、柱饰藏式建筑的柱式从材料上看,基本属于木质柱从柱子结构来看也较单一,均属于柱顶梁式从造型来审视,却显得既特殊又多样。其特殊性除了前面所讲的结构特殊,在我国这种柱式与众不同外,在装饰上也显得格外独特。其柱式造型的多样性一是表现在柱子本身的形态,二是表现在雕刻与彩绘。柱子的形态从平面几何形状区分,大致可以归纳为正方形柱、长方形柱、圆形柱、曼八楞柱、楞八楞柱、四方波纹柱等。柱子的雕刻和彩绘装饰从大类可划分为雕刻彩绘柱和彩绘柱,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前者的装饰分两个程序,首先是采用浮雕、半圆雕和圆雕技法将柱头、雀替、以及与雀替相连的梁杭按设计施工意图将图案雕刻成形,打磨后再施以彩绘。后者则无雕刻工序,图案全系用彩绘绘制。一般柱子其柱径与柱高的比例为%?:Β一:?!=,柱头有明显收分,下大上小。整根柱子由柱础淮身、柱头三部分组成,柱础分外露和隐蔽两种情况,柱身一般均着红色,也有一些寺庙将圆柱柱身彩绘为盘龙柱饰的。雕刻和彩绘的重头放在柱头、雀替和梁杭结合的核心部位。柱头披肩由下而上雕刻或彩绘蓝色或蓝红交替的垂帐纹金色琏珠金、蓝、绿色莲瓣蓝、白纸花圈子等。雀替堂面为红色、青色卷云,白色或青色嵌边雀替正中常浮雕或彩绘佛、兽等图象。梁朽由平杭、连珠杭、蜂窝仿等组成平杭间杭彩画无箍头、藻头,而绘兽头、卷云花饰,仿心由圭角形线条规画组成,堂内以蓝、或红、或黑、或棕色为底,上书金色梵文经文。连珠杭为棕色底,金色或白色圆子,构成条形珠串。莲瓣杭呈弧状,用蓝、棕、绿、红、黄等色交替绘莲瓣,莲瓣之间用金色线边。蜂窝仿在平面三角形部分用青、蓝、红、黄色绘成放射状纹瓣窝形斜面三角齿内,用黄、蓝、绿色变色处理门和其它部位的梁杭与柱网相连接的梁朽的雕刻和彩绘大同小异。在藏传佛教寺庙的内装饰中,为了增添更浓烈的宗教气氛,常以柱和梁为依托,悬挂各种大幅幢蟠、平蟠、彩绸、纬、唐卡和刺绣佛像等。甚至有的寺庙以高昂代价,用大型藏毯裹柱在布达拉宫司西平措大殿和塔尔寺等寺庙内的柱身就是用藏毯裹柱的实例,气氛肃然。5、天花板装饰在宫殿和藏传佛教寺庙中,天花吊顶装饰是内装饰中的又一大重点,也是藏式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突出特点。藏式建筑天花板装饰分为木质彩绘天花板和布阵吊顶两大类。木质彩绘天花板通常采用方格组合彩绘天花板和擦木通体彩绘两种装饰方法。方格组合彩绘天花板以一个方格为一个单元,在图案设计上每个小单元均须与整体组合相对的统一性。以古格遗址彩绘天花板为例,“其题材十分羊富,大致可归纳为人物、动物、植物、法器及吉祥物、梵文艺禾体、云纹、其他等。”。,仅动物一类,就有龙、凤、狮、象、摩竭鱼、鹿、孔雀、独角兽、羚羊、马、妙音鸟、鸭、雁、鹦鹉、红嘴鸦、兔等几十种。方格组合彩绘天花板一般具有对称、平衡、适合、连续等特点。在建筑物的廊道及一些小配殿中,则采用擦木通体彩绘。这种彩绘是在擦木制作过程中,将擦木大小、粗细制作规范并刨光,以便上色。在安装过程中,弧面在下,木擦之间或平行,或成人字形摆放。着色时,先打绿色或蓝色底色,然后施以彩绘,一般都以龙为题材,一擦一龙,气势非凡。布阵天花板,其最
本文标题:藏式建筑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1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