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1-华蓥市2009年肄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高兴初中胡敏林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我市2008-2009学年度(下)期末考试的七年级语文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命题范围,以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动物世界”为题材命制而成。试卷分积累运用、阅读感悟、综合表达三个板块,共23个小题,其中文字书写1个题,赋值3分;基础知识4题,赋值14分;名著导读及语言运用1题,赋值4分;综合性学习1题(分5个小题),赋值9分;阅读感悟安排三个阅读文段,其中现代文两篇(散文和小说各一篇)、文言文一篇,每篇设题4-6个,共15题,赋值是40分;写作训练1题,赋值50分。从题型分布(如表一所示)来看,文字书写在第1、7、23题中均有要求,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也体现了课标对书写的重视;选择仅设2题,填空设题12个,简答及表述设题8个,分别占总分的3.3%、27.5%、25%;写作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表一:题型题量分布表题型文字书写选择题填空题简答表述写作题量121181分值34333050比重(%)2.53.327.52541.7-2-2、试卷特点通观整套试题,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试题的生活性、基础性、开放性与综合性。(1)考料的生活性试题以“漫步动物世界,领略风光,探索奥秘”为主题,命题的内容涉及动物相关的名称、活动,有关动物的词汇典故和经典作品,充分展示了考料的生活性。题目内容,时间上纵贯古今,空间上囊括了天上地下的飞禽、走兽、游鱼,形式上包罗万象:有诙谐贴切的称谓,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有流传千古的历史典故,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有文质兼美的小品,有情节生动的小说,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所有这些,都与学生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一套考题,就是一副鲜活的画卷;一套考题,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一套考题,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2)考点的基础性试题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难度比例为低:中:高约7:2:1,切实体现了考点的基础性。试题包括“积累运用”“阅读感悟”“综合表达”三大板块。其中,“积累运用”考查了正确识读辨别并规范书写汉字、词语积累和词意理解、名句默写、句式运用、文化常识、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知识点,主要测试识记积累、分析理解和运用表达等三种能力。“阅读感悟”考查了文学常识、朗读要领、理解内容、梳理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情感、分析形-3-象、感悟思想、把握主题和领会技巧,主要测试理解感悟、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种能力。“综合表达”主要考查学生在运用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3)考查的开放性虽然试题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所提的知识和能力为命题范围,但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注重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课内的考查讲准确度和深度,有利于纠正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培养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课外的考查讲宽度和广度。无论是默写含有动物的诗词名句,根据名著导读内容仿写句子,写含马的成语和与马有关的俗语、历史故事,还是阐述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发表人类与马之间关系的见解,阅读短篇小说《猎人与狼》,自选一个角度比较侯希辰的《猎人与狼》和蒲松林的《狼》的异同,或者是任选一种最熟悉的动物,采用一种最擅长的形式,讲述一段或印象深刻,或想象合理,或感受独到的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都充分体现了考查的开放性,为学生开动脑筋、放飞思绪、驰骋想象、倾诉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4)考题的综合性整套题目,涵盖语音、汉字、词汇、句子、语段、篇章等六大层面,包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名著等五大领域,全面测试学生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分析综合、运用表达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体现了考卷宏观的综合性。试题在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适当体现-4-了课标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注意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升华”的阅读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一系列题目,兼顾“略读”“浏览”“精读”和“比较阅读”等阅读方法的考查,体现课标对阅读评价的要求,以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所选那些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来感受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从具体题目这个微观层面来看,绝大多数题目也都力求体现综合性。如第3题,综合考查了形声字、多音字的识读和形似字的辨别。第4题两个小题分别考查了根据语境理解名词和形容词。第6题,将课外“名著阅读”融入句式仿写。第22题“请自选一个角度,比较侯希辰的《猎人与狼》和本文(蒲松林的《狼》)的异同”是一个典型的综合题,要求在理解感悟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和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也许,这份试卷让人乍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似曾相识,但是它非常实在:题量简约,容量颇大,能有效的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全面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二、答题分析1、成绩统计-5-根据《华蓥市2009年上期初中一、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学校成绩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总体得分情况不如人意,学生语文素养亟待加强培养。(见表二)。2.校际差距较大。平均分最高的学校比平均分最低的学校高出近25分;及格率最高的学校比及格率最低的学校高出68个百分点;差生率最高的学校比差生率最低的学校,高28.25倍。3.个人(指教师)差距悬殊。平均分最高的个人比平均分最低的个人高出23.54分;及格率最高的个人比及格率最低的个人高出78个百分点;优秀率最高的个人比优秀率最低的个人高出42个百分点;差生率最高的个人比差生率最高的个人高出36倍。2、答题分析请看本次考试语文试卷抽样分析表。表三:七年级语文试卷抽样(120份)分析表题号应得分实得分平均分得分率一3600152412.742.30%13602341.9565%29604623.8548%3240600.525%42401561.365%5240120150%表二:成绩比较表人平分及格率(%)优生率(%)差生率(%)校平最高79.3480.584.561.2个人最高90.890.7442.590.93校平最低54.4112.5033.9个人最低市平71.8858.570.814.34-6-6480120125%710803723.134%二4800263421.9554.80%8240180.150.75%912060.050.50%104802462.0551%114802101.7543.70%123602462.0551%13240720.1530%14240900.7537.50%154802221.8546.20%164802822.3558.70%171201140.7595%18120540.4545%192401801.575%202401981.6582.50%214803663.0576.20%224803302.7568.70%三(23)600045603876%合计14400871872.6560.54%综合抽样分析和阅卷场反馈的情况,按试卷结构的三大板块将本次七年级语文考试情况述评如下:(1)积累运用这部分得分率最低,充分暴露了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第1题卷面书写,失分原因主要有书写基本功差,表现在笔画潦草、间架结构不匀称、书写错误、字体大小不均;书写质量意识淡薄,表现在随意涂改、不讲行款和书写格式、卷面脏乱。第2题名句默写,虽然考料全是课内外必背名篇名句,但所有题目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来设定,所以难度相对较高,得分率偏低。考生丢分主要在于识记不牢,难以完整写出诗(文)句,甚至只字未写。第3题辨析字音和字形,考查了形似字、多音字及对四川人来讲的难点音,如前后鼻音、边鼻音、平翘音等,得分率在第一板块中最低,主要原因是拼音基础薄弱,字-7-形识记不准确,积累存在严重欠缺。第4题结合句子理解词义,考生丢分主要在于对词义理解不正确,表述不准确。第5题考查名词和代词的辨别,虽然题目的难度不高,但是得分率依然不高,最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学生没有读懂题意,将此题误作生物分类。第6题结合本期“名著导读”的内容仿写句子,得分率在积累运用板块中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审题不严,对题目要求把握不准,所写内容并非本期“名著导读”的内容,加之对名著导读指定篇目一知半解,所写内容张冠李戴、空洞无物。第7题综合性学习——“走进马的世界”,得分率仅为34%,暴露出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不扎实,积累存在严重欠缺,答题粗枝大叶等问题。(2)阅读感悟这一板块的答题情况比第一板块稍显好些,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文言文阅读得分率低明显高于现代文选段,达到73.9%;二是叙事作品阅读得分率高于科学小品和散文,前者为61.2%,后者为43.2%,相差18个百分点。这可能与题目设置的难易程度有关,也与学生阅读的喜好有关,更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的力度有关。在学生的答题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一、知识的掌握不太扎实,既不清楚实词词义,又不了解虚词的用法;在翻译句子时,不注重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以意译为主,导致句意理解不到位,失分比较厉害。二、概括能力极低,试卷第8、14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把握文意,第13题通过加拟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这三个题得分率均在40%以下,最低竟然只有0.75%。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文章整体的感受领悟不-8-够,概括时抓不住要素,突出不了文章或文段的核心信息。三、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对阅读规律的迁移能力不强——教师讲过的、书上有原题的答的好,单个细碎的小题、意思比较固定的答的好,需要条分缕析、深入挖掘的题(如第10、21题)答得不好,需要深刻体会发表己见的题(如第11、12、15)答得不好,稍一拓展延伸或比较综合的题(第16、22题)答得不好。⑸写作训练这一板块的答题情况差强人意,得分率分为76%,主要因为本次作文话题紧贴学生生活,选材比较宽松,因此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材料匮乏,见识肤浅,审题不严,思路狭窄,行文呆板,文笔不畅,表达不活,盲目追求文体创新等毛病,甚至还有人自立题目。三、教学建议综观今年语文试题和考生答题情况,就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端端正正地写,书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要勤积累、多读书,以拓展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2、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落实,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提出了一个标题口号:“以学得促进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改革时-9-代,有些教师舍弃一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去奢求提高能力,这是本末倒置的徒劳之举!知识是能力得以形成的垫脚石,能力是知识得以升华的助推器。如果我们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就不会有把“躯壳”的qiào读成ké的尴尬了,就不会有面对“写出三个以“马”为偏旁的、结构不同的字”“写出四个含“马”的,“马”字所在位置各不相同的成语”等题时表现出的无奈了。3、教师要重视语文新课教学,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一些老师教学没有计划,前半期上课胜似闲庭信步,悠哉乐哉!后半阶段为了赢得更多复习时间,尽量压缩新课,一路上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总是丢三落四、草草收兵,把新课煮成夹生饭。语文重在积累。愚以为,切不可将复习与新课对立起来,厚此薄彼。我们更应该将语文教学的工夫用在平时,在新课教学中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学科规律,扎实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搭建自学互帮的平台。我们要自觉改变角色改革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9937 .html